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75篇
  免费   2137篇
  国内免费   664篇
医药卫生   27876篇
  2024年   191篇
  2023年   660篇
  2022年   630篇
  2021年   709篇
  2020年   598篇
  2019年   629篇
  2018年   432篇
  2017年   560篇
  2016年   672篇
  2015年   712篇
  2014年   1013篇
  2013年   1027篇
  2012年   1468篇
  2011年   1514篇
  2010年   1464篇
  2009年   1457篇
  2008年   1471篇
  2007年   1495篇
  2006年   1357篇
  2005年   1305篇
  2004年   1133篇
  2003年   1133篇
  2002年   1060篇
  2001年   921篇
  2000年   648篇
  1999年   624篇
  1998年   510篇
  1997年   453篇
  1996年   437篇
  1995年   372篇
  1994年   333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190篇
  1991年   172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 病例报告1.1 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汉族,已婚,因腋下肿块2个月,胸闷、腹胀18d,加重6d,于2005年9月30日入院。患者于2005年8月初发现右侧腋下肿块,有压痛,未予重视。8月中下旬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量不多,持续10d余,未治疗。2005年9月12日因牙周病、牙痛在外院口腔科拔除下磨牙1颗后仍感牙痛不适,出现胸闷、头晕、乏力,活动时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GL)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情况。结果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多发于胃窦、胃体部,低度恶性和早期的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预后较好。结论重视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手术治疗和术后化疗是治疗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3.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8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治情况。结果单病灶7例,多病灶1例。病理检查为B细胞来源者7例,T细胞来源1例,平均生存时间18.4个月。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多为术后病理确诊,孤立病灶可行手术切除,术后化疗加放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命,而弥漫分布型不宜手术切除,可进行化疗及放疗。  相似文献   
114.
小儿恶性淋巴瘤误诊2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我院1997-10~2000-11收治小儿恶性淋巴瘤误诊2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5.
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ubacute necrotizing lymphadentis,SNL)又称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972年首先由日本学者菊池报道,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SNL的病变特征复杂,误诊率高。我科于1993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23例,其中误诊12例,误诊率52.2%。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为探讨结肠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将结肠恶性淋巴瘤术中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块植入裸小鼠结肠黏膜层内,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率。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人结肠淋巴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均获得移植成功。依据WHO新的分类标准,建成1株人结肠原发性(原发灶)非霍奇金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HCBL-0303)和1株人结肠原发性(肝转移灶)非霍奇金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HCBL-0304)。移植瘤组织病理学为(非霍奇金B细胞性)高度恶性淋巴瘤;免疫组化显示CDl9、CD20、CD22阳性,CD3、CD7阴性。染色体数目55—59条;流式细胞DI值1.59—1.71,均为异倍体。HCBL-0303肝转移率为63.7%,淋巴结转移率为56.4%;HCBL-0304肝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率为100%。移植瘤在裸鼠结肠内自主侵袭性生长,发生血液转移、淋巴转移和腹腔内种植性转移。结论HCBL-0303和HCBL-0304是首次成功建立的人结肠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自发性肝转移模型,可用于结肠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侵袭、转移及实验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采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手术切除颅底肿瘤的方法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采用经一侧上颌骨掀翻入路切除3例颅底肿瘤,其中鼻咽巨大纤维血管瘤l例;翼腭窝平滑肌肉瘤1例;鼻口咽部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1例。结果:3例患者均无上颌骨坏死和面部畸形、无错位咬合、无面神经功能障碍和下睑外翻、无术侧面部感觉障碍和溢泪、无脑脊液漏及颅内外感染。但2例出现术侧分泌性中耳炎、有轻度张口受限。结论:经一侧上颌骨掀翻入路行颅底手术具有显露充分、肿瘤切除彻底、正常功能结构及外观影响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8.
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21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SPL)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1975-2000年收治的21例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均行手术治疗,14例行COP或CHOP方案化疗,7例未行化疗,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5.7%和28.6%。21例均为术后病理确诊,其中B细胞源性20例,T细胞源性1例。按Ahman脾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Ⅰ期9例,Ⅱ期7例,Ⅲ期5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55.6%、42.9%、20%。结论 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和CT,病期的早晚影响其预后,手术治疗联合化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9.
t(14;18)在滤泡型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它通过插入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增强子而下调抗凋亡基因bc1-2的表达,约有1/3的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可发现t(14;18)(q32;q21)及bc1-2基因重排。但是,是否t(l4;18)代表了一种新的DLBCL亚型,以及它在DLBC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最近发现2种DLBCL的亚型,一种具有正常B细胞生发中心即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L)表型,另一种具有活化的外周血B细胞表型即活化B细胞样(BCL)表型。作者检查了内布拉斯加州大学等医疗中心DLBCL患者的基因表达,以确定t(14;18)在其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0.
患者 ,女 ,2 0岁。因“左颏下皮肤结节 4月、胸骨痛、气促 15天、发热 5天”于 2 0 0 3年 2月 2 4日入院。 4月前患者出现左颏下皮肤结节伴有皮肤瘙痒 ,结节大小约 0 .4× 0 .3cm2 ,2月前左颏下皮肤结节增大约 1.0× 0 .8cm2 ,即取皮肤结节活检 ,病理学检查结果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皮肤原发性间变型大细胞性淋巴瘤 (ALK - 1阴性 ) } (T细胞来源 )免疫组化 :LCA (+ )CD30 (+ )CD3(+ )CD4 5RO (+ )EMA(+ )ALK - 1(- )CD2 0 (- )a -AT(- )CD79a(- )。患者未治疗。 1月前患者出现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之后该处淋巴结逐渐增大、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