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社会科学   4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对主权概念在国际法上地位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权是一个古典的范畴。有关主权的概念不仅是国际法理论架构中的基石,而且是民族国家共同体得以存续的价值基础和秩序保证。几百年来,有关主权的争论从未间断和停止过。但是对主权的国际法体系外批评意见不足以证伪主权的国际法地位。因此,现时检视主权的国际法地位极有必要,这将有助于明晰主权概念的重要价值,确立主权在国际法上无可替代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102.
冷战结束以来,区域外大国纷纷加大了对南海争端的介入程度。其中,美国、日本、印度和俄罗斯是对南海问题介入最深、对南海局势影响最大的四个区域外大国。目前已有比较多的著作和论文分剐探讨这四个国家对南海争端的介入,但是鲜有学者对这四个区域外大国介入南海争端的方式、目的进行比较。本文在对比美国、日本、印度和俄罗斯介入南海问题的方式、目标的基础上,分析这些非南海领土纠纷的主权声索国联合东盟共同对付中国的可能性及其途径,并就中国如何应对区域外大国介入南海问题提出若干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3.
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刚  陆以全 《学术探索》2005,12(6):59-6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已进入了实施阶段,面临诸多法律问题.结合当今各主要经济组织的实践以及我国与东盟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应当采用紧密型的组织形式,这样才能确保该组织的有效运转;同时,中国应当在贸易区的建设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这样可以增加贸易区的凝聚力;最后,能否妥善处理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之间在南海主权上的争议,对于贸易区的建立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21世纪的国际安全仍是世界关注的焦点,全球化是21世纪国际冲突的主导因素。全球化对构成现实 国际关系基本内容的问题都带来了挑战,主要在国家主权、南北关系、民族关系三个方面挑起了冲突。但不能因此提 出反对全球化的命题。  相似文献   
105.
史文 《求是学刊》2002,29(1):102-109
中华民族再次面临为西方列强所肢解瓜分、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 ,为了回应救亡图存、变法谋求之现实社会的迫切需要 ,中国国家观也因之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传统王朝观向近代国家观的转变 ,这种转变主要表现为对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理论的思考与探索 ,以及国家主权意识和独立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6.
现代全民公决制度肇始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研究这一时期全民公决的实践活动对于我们系统探讨全民公决制度是大有裨益的。尽管由于公民参与率低下、信息的匮乏及没有采取秘密投票方式等原因使法国大革命时期全民公决的意义大打折扣,但这一时期的实践活动却使全民公决制度在法国获得了合法性,从而为这一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7.
论香港和内地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问题解决的观念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执行外地民商事判决法律制度来源于英国,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法律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一部分,完全纳入中国法律体系当中。在宪法统帅下,全国法律应和谐一致,避免和消除冲突。内地与香港实施CEPA协议,加速了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客观上要求实现判决自由流动问题。我们应站在更高更远角度,并具有创新精神,加强思考和探索两地区际判决承认与执行问题。  相似文献   
108.
国际法发展呈现价值多元化的趋势。国际法首要和基本的价值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传统国际法追求的是国家价值,即独立、平等、自治、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等,集中表现为主权原则。现代国际法日益关注个体的人的权利,强调人的价值。在国际法的发展上表现为人权的普遍化与国际化及国际法规则的人本化。中国需要坚持国家主权原则以维护国家利益,而人权保护和国际法的人本化又与“以人为本”、“和谐世界”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09.
国家主权理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国家主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出发,可以提出两个新概念:国家主权的本质与国家主权的行使。国家主权的本质是对国家主权的理论表述,国家主权的行使是对国家主权的实践表现。在国家主权发展的历史中,主权本质与主权行使不仅具有同一性的一面,而且具有分离性(矛盾性)的一面。人们对国家主权的认识以及国家主权理论的发展是基于对主权同一性的认识,而主权的困境则是由实践中主权本质与主权行使的分离性所导致的。区分国家主权的本质与国家主权的行使,有利于解决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主权所面临的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0.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就政治层面来说,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国家主权构成了严重冲击。对此,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在融入经济全球化时,既要坚持主权原则,又要转换思路,更新主权观念,积极探讨新形势下主权行使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