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篇
社会科学   8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试析康德审美天才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康德以前的天才观往往适徘徊于神与人之间,逗留于说与不可说之界。该试图通过对康德天才观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独创性与典范性,想象力与理解力关系的勾勒和阐发,探寻其天才思想的现实基础、多维特征以及深层本性,从而达到对天才之人性的界定与论证。  相似文献   
772.
现在日本的社会状况是通过解决自我责任的问题来实现社会顺利发展的。笔者认为,在回顾现代日本存在的各种问题时,个人责任的蔓延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为什么日本个人责任观念如此深入人心,笔者认为有必要触及到社会结构的变化甚至基于它基础之上的人类存在方式的变迁,本文试图结合弗洛姆、马克思的社会性格概念、马克思的物象化概念来对个人责任的结构等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73.
在方法论方面,语言学家对于人际话语行为的分析可以说是实证与规范互见,但是,从理性的角度对人际话语行为关系项发生关联或互动之方式展开讨论,尚有待于深入研究。基于对这一现状的认识,本文以自然理性与社会理性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于自然理性哲学与社会理性哲学之代表性观点的综合考察和分析,分别揭示自然理性哲学关于普遍命题和限定性命题陈述以及社会理性哲学关于原则基础、检验标准和服务目的的论述之于人际话语行为研究的指导意义,并提出一些例外情形,以供学界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774.
775.
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既具有高度的社会性,又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思考方法决定了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人际间发  相似文献   
776.
关于工程活动的论证的分析已经从“可行性论证”扩展到“不可行性论证”。在这种理解中,自主论的观念一直占主导地位,其表现即可行性论证和不可行性论证是工程专家主导论证的结果。但是,隐含在专家主导背后的看不见的手权力显示出论证本身的社会性因素,特别是随着社会建构论的发展、公众作用的凸现更加说明了工程论证是一个社会建构的结果。从论证共同体来说,专家与公众构成了无法分开的网络;从论证过程来说,论证的角度不再仅仅是技术角度的,而是文化性、社会性的;从论证方法来说,听证会这一社会形式已经突破了专家的纯粹技术性论证。  相似文献   
777.
留守儿童问题受到政府、媒体、学术团体的重视,也引起了国外的关注,基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视野,本文对当前关于留守儿童性格特点、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状况、留守儿童的品行问题、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回顾并梳理了这些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并对以后的研究提出建议,理清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78.
产权理论框架下政府社会性管制的统一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内部性市场失灵在本质上是由交易中的产权未能完全明晰所产生。在此基础上,我们运用现代产权理论基本分析框架,深刻揭示了政府内部性社会性管制的产权基础。因此,无论是内部性,还是外部性的市场失灵,都可以统一于产权理论分析框架内。  相似文献   
779.
创新教学的价值是创新教学理论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它是人们进行创新教学活动所遇到的实实在在而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高中政治课创新教学的社会性价值,教育性价值和个体性价值  相似文献   
780.
在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中国文学中涌现出了一大批革命英雄人物形象。这些英雄人物典型普遍具有一种完美主义的社会性格。通过深度的心理分析,本文揭示了当时文学中革命英雄人物的完美主义社会性格在四个方面的基本精神心理特征,即苦行主义或曰道德理想主义、性禁忌、自欺性和人生策略的脆弱性。事实上,这一批具有完美主义社会性格的革命英雄人物形象是其创作主体内在的完美主义性格结构的外在心理投射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