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篇
社会科学   12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西周宗教中不同的审祗其神性有异 ,孔子对之的态度也不同。昊天上帝与德想配 ,孔子持“可爱不可信”的态度 ;对德性不定的自然神和鬼魂 ,孔子或不言 ,或坚决排斥。但孔子对宗教祭祀中的那种情感的庄重、敬畏和身心的投入都十分赞赏 ,并将之改造成一种重在修养心性的境界观 ,奠定了儒学的基本风格  相似文献   
42.
“孔孟之道”曾被贬得一无是处,其中的道德思想,人们也只好讳言之。拙文试就孟子的道德观呈管蠡之见,谨就教于识者、方家。 孟子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说在战国时期已成为“显学”,往后其地位日益提高,到宋明时代,孟子则被尊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孟子有关道德修养的言论在历史上留有深远的影响,对于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封建制度,对于人类道德的进步,都曾起过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在道德教化方面,以"独尊儒术"为基本指导原则,在对人"性"作深入研讨的基础上,提出"性待教而善"的重要观点,主张"任德教而不任刑",强调设"教化堤防",用儒家的"三纲五常"之说教化百姓.与此相一致,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显德以示民"等道德教育方法.从总体上看,董仲舒的道德学说既有值得继承的合理因素,亦有需要剔除的封建杂质,应当认真予以清理.  相似文献   
44.
"尽善尽美"是孔子在<论语·八佾>里评论<韶>乐时提出的一条重要审美标准,但它不仅是一个针对特定审美对象的范畴,而且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精神之一.尽善尽美的美学内涵非常丰厚,它从一开始就与和、教化、人格修养等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强调美与社会和谐、道德教化、人格修养的相互促进作用.它既是对孔子以前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集中概括,也深远地影响了后世美学思想和艺术表现的发展,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5.
敦煌文献中的《庐山远公话》和《叶净能诗》,是两篇宗教文学话本.它们都是佛教徒或道教徒利用民间说话艺术形式进行宗教宣传、神话宗教人物的宣传作品.《庐山远公话》叙东晋名僧惠远的故事,但除了惠远家住雁门、庐山出家的基本框架外,其他绝大部分情节、特别是其主干情节如白庄劫寺、远公为奴、远公与道安论议等都是作者虚构的.这种虚构在正统僧人看来是"诳",但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却是非常必要的,是文学的自觉.《叶净能诗》则把初唐至盛唐百余年间的明崇俨、申天师、叶法善、罗公远等著名道士的奇闻轶事都"捏合"在道士叶净能的身上,集中表现他的奇术异能.该话本有些情节写得饶有风趣,宣传教化及娱心两相兼顾.  相似文献   
46.
论老庄道家的道德教化方法及其文化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历史上 ,老庄道家作为儒家的对立面和补充者 ,其“以事论理”、“以物施教”、“以史为鉴”的道德教化方法曾经使自己的学说有着很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而这些化民之方既依赖于独特的传统文化背景 ,也与施教主体个殊的生活经历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7.
创建博物馆、展览馆,是展博展事业,保存和展示文明成果的重要形成.从总体上看,兰州的博展事业还处于很落后地位和水平.因此,开展博展事业,发展博展产业是"文化兰州"建设中刻不容缓的工作.  相似文献   
48.
所谓价值合理性 ,实际上是人类的活动在内在精神的层次上返回自身 ,而陶冶、涵养了整体的精神 ,把人的心灵提升到普遍性状态 ,于是其行为表现就会合宜、合理 ,这样就体现为一种价值合理性。儒家基本的文化追求、道德追求就在于获得价值合理性。因此 ,儒家学者们都把“中庸”作为最终的价值关怀 ,对道德追求进行了价值预制 ,并特别重视价值合理性的经教化而成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49.
现今的世界是多种文化并存的世界,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时产生了文化霸权。我们以澳大利亚基督新教与土著宗教的争夺为实例,来分析西方统治者是如何利用文化手段来教化人民。此研究有助于我们在与西方国家交往过程中,处理好积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与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50.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 ,在谈到社会主义文化时 ,特别强调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充分发挥人文科学的功能和作用。教化功能是人文科学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本文考察了‘教化”一词的历史发展 ,探讨了人文科学所具有的教化功能 ,强调了发挥人文科学教化功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