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篇
社会科学   112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我国《证券法》虽然明确规定了信息公开制度 ,禁止虚假信息披露行为 ,但却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虚假信息披露民事侵权责任制度。对这项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是我国证券市场秩序的当务之急。而研究和界定虚假信息披露行为的民事侵权责任之构成 ,则是完善这一制度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较为典型的几国立法例 ,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构建和完善我国虚假信息披露行为的民事侵权责任制时所应把握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92.
国家行政赔偿救济额度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之岫 《求是学刊》2002,29(2):74-76
对国家行政赔偿救济额度 ,我国的国家赔偿立法采用了“半免责”的法律机制设置 ,而明显低于民事侵权赔偿救济 ,在某种程度上已限制了我国行政诉讼的发展并形成掣肘。文章认为 ,行政侵权赔偿 ,不仅应赔偿直接损害 ,而且对间接损害也应救济 ;不仅应赔偿客观的物质损害 ,对精神损害也应赔偿 ,考虑到行政侵权客观的表现形式 ,对于因限制人身自由的间接受害者的精神损害如已造成严重后果的 ,应考虑予以赔偿  相似文献   
93.
通常以为违约责任中的损害赔偿范围限于财产上的利益 ,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违约行为若造成精神损害赔偿 ,可以通过责任竞合制度解决。但责任竞合制度并不能完全补偿当事人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在比较法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 :在可预见性标准的限制下 ,违约损害赔偿应包括部分精神损害。  相似文献   
94.
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之间存在着重复评价的现象。而以责任归责基础"过错"为核心,认真界定侵权责任一般构成要件的性质,理清各个构成要件之间的关系,对于完善我国侵权责任构成论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在坚持"过错"吸收"不法性"的同时,指出"损害"的"侵害明示的权益"性质也可被"过错"所吸收;通过界定"相当因果关系"与"过错"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过错"亦可吸收"相当因果关系"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规范目的说"在解释行为与损害之间因果关系方面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95.
袁梅 《老友》2011,(10):33-33
编辑同志: 我患有糖尿病且久治未愈。两个月前,邻居李某告诉我一个治疗偏方,即生食鱼胆,并提出其有一位朋友是鱼贩.可以免费给我提供鱼胆。我在表示感谢的同时,同意了依此偏方治疗。于是,李某每天给我弄来9颗鱼胆,要我分3次服用。开始服用时,我就出现了呕吐、  相似文献   
96.
在我国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交通肇事纠纷也日趋增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肇事车辆在修复完毕之后很有可能会出现减值损害,而依据侵权法的基本原理,有损害必有救济,其中当恢复原状的救济手段无法全面填补减值所造成的损害时,损害赔偿的救济则成为必要。因此,本文借鉴其他研究者的资料和数据,运用定性研究、规范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以交通肇事车辆减值损害为研究基础,从定性分析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侵权法意义上的损害的研究,论证了车辆减值损害在本质上,实际是客观存在的直接财产损害;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财产损害的一般计算方法、对损害的评估新思路以及我国法律中计算标准的研究,论证了车辆减值损害是可以在量上得出一个数值范围。从对比的角度,检视了国外以及我国对肇事车辆减值损害的救济,从而论证损害赔偿救济方式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从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损害赔偿的相关原则对赔偿的范围进行了限制,由裁判法官运用上述原则,通过自由心证的方式裁决出具体的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97.
科学能够为人类创造福利,为社会带来文明,封建迷信、充满歪理邪说的伪科学,则是一种摧残人们心灵的精神鸦片,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不少人因迷信伪科学而走火入魔,发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对封建迷信和伪科学都有一定的抗拒能力,只在某些特定的时候,人们的抗拒能力才会相对脆弱而经不住诱惑。  相似文献   
98.
伴随着风险刑法的渐趋兴起,刑法法益理论与社会危害性理论正演绎着深刻的缠结与嬗变,法益论的领域扩张与内涵扩展为法益理念的彻底贯彻和法益概念的物质化奠定了实在基础,风险社会刑法应当遵守谦抑的法益保护早期化原则。  相似文献   
99.
《民法典》第406条第2款中“可能损害抵押权”的抽象表述致使其认定标准不明,存在授权式法律漏洞。既往之司法裁判对其认定主要存在三种标准:转让行为本身有损抵押权、转让行为违反禁止让与特约、转让抵押财产未通知抵押权人。但在解释论层面均存在无法消弭的解释障碍。合理之认定方式在于,构造出抵押权的行使与抵押权受偿范围的基本框架,对可能损害抵押权这一要件进行要素化解构,提取抵押权实现成本与担保权益范围的比例性、抵押权追及力的限度、抵押权的受偿范围等弹性化的评价要素。抵押权损害风险的认定应自两个层次展开:一是抵押权的行使障碍,表现为抵押权追及力消灭与抵押权追及力受阻;二是抵押权的受偿范围减损,表现为抵押财产价值严重减损以及抵押财产以无偿或不合理低价的方式转让。  相似文献   
100.
国家损害责任的法理基础一般是国家行为的不法性或不当性。但是,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一些国际法上不加禁止的行为对他国的资源、财产和人类健康造成伤害,这种情况国家承担责任的基础应当归为自然法的遵守、公平和正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