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篇
社会科学   112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鉴于见义勇为受益人适当补偿制度对全社会传播正义的价值与公平责任制度守望互助的基本理念最为契合,因此见义勇为受益人适当补偿宜定性为公平责任的具体适用情形之一。由于精神损害结果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结合见义勇为者亟须优待的社会需求,应当将精神损害纳入受益人适当补偿的损失范围。关于具体的精神损害补偿路径,应采取多样化的救济机制,并且对精神损害补偿数额加以限制,实现见义勇为者和见义勇为受益人双方利益的平衡,为《民法典》时代中见义勇为制度的完善提供可行性的解释论方案。  相似文献   
82.
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那力在《法商研究》2006年第6期发表了“国际环境损害责任的两个重大变化”一文。文章论述了在国际环境损害问题上追究国家责任的不实际与不可行,使国际环境损害责任制度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私法化趋势。他认为,这一趋势在法律上(主要体现在国际条约中)已经存在多年,但是由于国际法学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囿于传统的法律模式和思维方法,对国际环境损害责任的法律阐释和编纂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83.
近些年,我国大规模侵权事件频发,研究大规模侵权理论,特别是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模式,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大规模侵权损害的救济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基础,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模式,即以政府服务为主导,综合运用以侵权人赔偿为基础、责任保险为主力、救济基金为保障的多位一体救济模式,用多元化的思维和举措保障受害人获得救济,从而助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顶层设计的快速推进和反腐败的提速,权力滥用、以权谋私、权力傲慢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人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权力收敛的各种表现,公职人员的道德伦理有了可喜的变化。这些变化或许还是初步的,有的尚处于"外力压迫"后的"被动改进",但是只要坚持不懈,权力回归常态,道德对权力的促进作用将不断显现。  相似文献   
85.
在现行刑事法律未将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权纳入调整范畴的前提下,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其经济和精神损失进行救助,从而真正维护被害人的宪法权利。将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纳入国家救助体系的理论基础有国家本质论、人权保障论和刑罚功能论;救助过程必须坚持及时性、补充性、法定性和合理性原则,要以必要性为判断标准确定刑事被害人是否需要国家救助;救助适用范围应严格限定于因暴力犯罪引起的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侵害;救助的程序分为启动程序、审查程序和执行程序;国家救助应当选择以精神救助为主,以金钱救助为辅,综合被害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救助的方式。  相似文献   
86.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发展期,农民权益受损、征地纠纷日益突出。合理测算农民权益受损的程度、征地纠纷的影响因素,对我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全国31省(区、市)91村638户被征地农户的调查数据,借助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征地纠纷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征地过程中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处置权、收益权和社会保障权受损严重;农民个体特征和农户家庭特征对征地纠纷没有显著影响,农民权益是征地纠纷全面而充分的影响因素。因此,在构建被征地农民权益保障体系和改革征地制度时,要从影响征地纠纷的农民权益因素着手,尊重农民的意愿,保障农民的权利,尽可能减少纠纷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7.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16条不仅从《民法通则》第126条的立法本意出发对该条作出了明确的解释,使该条具有了更强的操作性和适用的统一性;而且还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规定了因设计或施工缺陷造成损害时设计者或施工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第16条司法解释无论在细密还是在新颖方面都见长处,是司法解释中的一条成功规定。  相似文献   
88.
村民选举资格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村民自治中的选举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村民选举资格制度方面各地设置了许多障碍,如户籍、居住期限、村民义务的履行、原居住地资格证明等,这些限制性条件的规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村民权利的行使.确定村民选举资格的关键在于实行政治权利与经济权利相分离,而要维护和保障村民选举权就必须对选举人与候选人资格分别规制,并以居住地作为行使选举权的地域条件,在村民选举权受到损害时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89.
出错的空间     
2002年,发生了两起针对媒体的诉讼官司,一是世纪星源公司(上市公司)诉《财经》杂志案,二是海尔集团诉网络撰稿人陈毅聪案。前者的结果,是《财经》败诉;后者则以陈毅聪登报道歉收场,可以说是媒体全面败北了。这是近年来对媒体诉讼热潮中的两朵较大的浪花,是泼向媒体监督热情的两盆冷水。使媒体从此之后,变得噤若寒蝉了。媒体的名誉损害案,是司法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被损害的一方如果是个人,则司法的标准并不难判断:司法的尺度,应严于对媒体、宽于对个人。理由很简单:以服务于公众为目的的媒体,如果对某个个人的行为说三道四,仅仅这一点,就应…  相似文献   
90.
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中,赔偿范围的确定历来是法学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立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在今后的立法中,应当规定对法人所受的精神损害予以赔偿,并逐渐完善有关人格权方面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