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41篇
  免费   1003篇
  国内免费   250篇
社会科学   30394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368篇
  2019年   367篇
  2018年   304篇
  2017年   419篇
  2016年   447篇
  2015年   510篇
  2014年   1216篇
  2013年   1586篇
  2012年   1545篇
  2011年   1923篇
  2010年   1720篇
  2009年   1928篇
  2008年   1891篇
  2007年   2129篇
  2006年   2375篇
  2005年   2318篇
  2004年   2160篇
  2003年   2115篇
  2002年   1653篇
  2001年   1395篇
  2000年   747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81.
各地人文环境对人力资本投资起着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西部地区人才资源的持续外流却使得当地人文环境恶化,从而无法对广大的民众起到良好的培育作用.培育当地的民营企业家阶层、解决县镇就业是重建西部地区人文环境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982.
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必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及时总结新经验、分析新情况、提出新的认识标准并制定新的方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新认识、新概括.它以厚重的历史感,鲜明的现实性和深邃的未来眼光,阐明当代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应具有自己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先进性,代表当代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进方向,推进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83.
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从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出发,即从人的需要以及求得满足的方式———生产方式出发来理解人的生命活动的性质,成为合理理解现实的人和各种社会现象的基础。人的需要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而人的本性在马克思那里展现为三重生命的存在,即:"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个人是社会存在物";人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存在物。人的本性的需要,实质上是主体人的内在价值的尺度,这通过人的经验事实可以得到合理说明。  相似文献   
984.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不仅是实现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要确立新的课程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价值转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985.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学报编辑出版工作实践联系起来,考察学报编辑人如何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引领下更好地开展学报这类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实践活动,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目的,这是一个不无挑战意义的话题。"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学报编辑出版工作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则给学报编辑出版工作目标提出了崇高价值要求,"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疑是检验学报编辑出版工作效果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986.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能力提升的理论支持和现实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升农村人力资源能力是解决"三农"以至中国发展问题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环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二元发展理论和现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为提升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能力提供了不同的理论支持。农村教育制度创新、医疗健康服务制度改善和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及其制度体系是提升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能力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87.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因而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阿基米德点,而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就成了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前提。马克思主义通常在人的现实生存和形而上本体两个层面来理解人的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是人的现实本质,不足以构建起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则是人的形而上本质,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思维和理论前提,它把人和动物从根本上区别开来,也把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理论与以往人的本质理论彻底区别开来。同时,它还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988.
石昕晖 《南都学坛》2003,23(5):95-98
早期希腊哲学从巴门尼德到智者派的发展,是希腊哲学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巴门尼德开始,经过恩培多克勒等人的“拯救现象”运动,到以普罗泰戈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显示了围绕本质与现象关系而展开的哲学发展轨迹,蕴涵了以后哲学发展的萌芽,对研究理解整个西方哲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9.
以恩施自治州部分县市为例分析少数民族山区县市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以及人才匮乏的成因;并就少数民族县市如何开发人才资源作了一些探索性的思考,认为各部门要按照"科技兴国"的战略部署,树立正确观念,加快制定和完善育才、用才、引才、留才的长远规划及政策,营造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机制。  相似文献   
990.
自20世纪10年代末"第二代人权"获国际认可,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国人在人权斗争过程中较早地摄取了"第二代人权"的理念,并努力将其转化为法定权利,使中国的人权运动与人权理论获得迅速发展,而由中共领导的苏区人权立法是当时中国摄取和实践"第二代人权"理念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