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7篇
社会科学   3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发表在《南洋研究》上的一些文章,反映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救国思潮在南洋新式学校的引入、传播、接受以及产生的重要影响。这些材料表明,南洋华侨利用侨校教育,借助教育救国思潮进一步激发华侨的爱国热情,凝聚团结力量,在居住地谋求生存发展与救国图强。教育救国思潮在南洋侨校的传播,与华侨民族意识产生具有内在的关联和互动,呈现出海外华侨投身抗战,为祖(籍)国贡献力量的伟大壮举。  相似文献   
62.
亚历山大·谢尔格耶维奇·普希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具有深刻的民族精神和浓厚的民族意识的伟大作家.其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深沉的哲理意味,浓郁的乡土情结,灵魂的俄罗斯人和纯净而崭新的俄罗斯语言,充分体现了普希金作为俄罗斯民族诗人的鲜明特性.正是这种民族特性使<叶甫盖尼·奥涅金>成为俄罗斯文学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63.
五四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爱国运动,学生是这次运动的主力军。但是传统观点往往把这个"学生"范畴定格为国内的进步学生,而大量史料表明,留日学生在此次运动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无论是早期留日归来的抑或是当时滞留日本的对运动的准备、组织、发动、领导都做出了极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4.
明代中后期,明词曲化的现象没有改变陈霆对词创作的坚守,他在托词寓意、音韵谱律方面继承了唐宋词的特点,形成了本色的词品观.陈霆由本色的词品观创作了大量词作,用词来表现忠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了豪迈激越的词风.  相似文献   
65.
文章运用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学校教育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基本原理,阐述了个体民族意识的成因、类型以及发展阶段,提出了相应的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原则和方法,并就如何培养健康向上的个体民族意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6.
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是民族发展规律决定的。由于建立了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在中国成为一个历史趋势。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其意义会日益充分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67.
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民族意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民族意识问题值得关注,它对城市化背景下的民族关系和民族交往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民族意识发生的外部环境随之改变,导致其在表现形式上出现分化与断裂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民族意识开始在若干方面呈现出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8.
郑丽娜 《回族研究》2007,(4):129-133
马德俊是当代著名的回族诗人、批评家,他为人平易朴素,淡泊名利,坚毅质朴;他以丰饶的诗歌书写,回报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和人民,并以独到的文学研究,为当代回族文学史乃至整个当代文学添彩增光。应该说,马德俊是当代回族文学不可回避的存在,他对整个当代文学的贡献也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69.
清代满族服饰风靡神州大地,被视为“国服”。它的样式、定制等早有诸多专家论著,这里不予赘及。本文仅就其所反映的民族特征、民族意识及其民族心理予以粗浅分析,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0.
张承志的小说一直以来致力于民族、宗教、历史的发现与思考,努力确立自己的终极人文关怀.其急迫的危机感、执著的民族意识,逐渐融合到以"人"为个体的最深层的"尊严"中去.在这个"尊严"的背后,各种中西方的情结交织、意识纵横、自由想像,以及自我低吟,都是构成张承志小说民族主义的最基本的部分.张承志所代表的文化身份已经超越个体而达到集体身份,这可以从"知识分子"的角度加以体察,也涉及宗教与信仰问题.在其创作阶段中可以清晰地找寻到一切有关"战斗、征服、家园、族裔"的文本世界的价值指向,这包括许多零散的甚至破碎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