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社会科学   5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20世纪新儒学的创获是全方位的,尤以哲学的建树为最,其中理性主义的重建是最重要的一环。本文着重于呈现现代儒学家是如何将理、理性与传统的心整合到一起的。梁漱溟的理性概念最富有想象力,他直接将西方的理性概念嫁接到心学上,提出理性、理智、情理等概念,开辟了中国现代哲学"理性"概念创立的先河。冯友兰与牟宗三则各自以理为中心和以心为中心,试图将心、理二者统一起来,将普遍性与个体性、自由统一起来,这是20世纪中国理性主义的特色,也是我们以后需要继续致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2.
杜诗在命意造句上常能给人以出奇之感,通过如今流传下来的杜诗名句可以看到,诗人能敏锐地发觉和精恰地道出世间存在的那些大量而丰富的物态人情,这使得他的作品在内涵上彰显出十分广阔的世界面貌。而这背后促成杜甫达到如此高度的根本心智条件,就是以叶燮为代表的古代"贵识论"诗学传统中所标举的"诗识"这一高级的认知能力,凭此之识,杜诗中对世间理、事与情的吟咏蕴含着纷繁多样的知性价值。"识"这一概念在艺术理论上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还深刻地契合着西方艺术思想一直以来的那个崇尚认知的传统,为中西方诗歌艺术思想之间的会通构建起了桥梁。在过往的研究中很难见到从"识"或者"认知能力"的角度去解释杜诗的伟大艺术成就,而此种角度的切入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杜甫诗歌才能的卓绝之处,也可以更好地把握住中、西方艺术理论共通的精神。  相似文献   
73.
马国征 《中华魂》2011,(6):67-67
报载:2011年农历正月初五(旧时称财神目),武汉有55万市民到归元寺“拜财神”。类似现象不仅武汉一地如此,具有普遍性,且呈愈演愈烈之势。舆论认为,多年来唯物主义、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不力.科学普及工作跟不上形势,有些举措不当(如不区别情况地修建庙宇,对占卜算命、求签看相等迷信活动放任自流,不加引导),亦助长了迷信活动的泛滥。  相似文献   
74.
75.
人的普遍尊严概念被作为人权的概念基础,但它本身却包含着两个两难困境。儒家有关人的价值的论述,通过将人的尊严看作是成就,而非简单的自然馈赠,避免了上述困境,开通了人的基本尊严与其他尊严之间的联系,并超出了作为责任的道德,进入了创造艺术人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76.
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科学预见 ,体现了社会阶段划分必须以经济发展水平为出发点的思想 ,这对于认识和划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我们党正是依据这种思想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若撇开特指中国国情等因素 ,单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来看 ,这一概念是可以适用于那些已进入社会主义 ,但生产力却又很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 ,因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它的适用范围也是有限的 ,并不是进入社会主义的任何国家都要经历一个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77.
不少组织的绩效评估最后都成了其管理“滑铁卢”,有相当数量的探讨者将其失败归因于“中国特色”或“中国企业特色”,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于绩效评估中政治行为具有普遍性,而高层管理者未能真正正视、重视、理解和研究它。对这个原因的正视、重视和研究,是寻找改善对策的关键前提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78.
“具体普遍性”是黑格尔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齐泽克通过对这一概念进行拉康化的阐释而激活了黑格尔辩证法体系中内在的否定性和断裂性维度。一方面,从普遍与特殊的辩证关系看,齐泽克认为,黑格尔的具体普遍性普遍性不可化约的例外点,作为普遍性内在分裂的特殊性,它在构成普遍性的同时颠覆了普遍性;另一方面,从本质与表象的辩证关系看,“作为表象的表象的超感性之物”隐藏并揭示了表象之幕背后的一无所有,而崇高客体则意味着普通之物占据了这一神圣的空位,二者与具体普遍性遵循同样的不可能性逻辑。在对黑格尔“具体普遍性”重新解读的基础上,齐泽克重构了黑格尔的辩证体系。在此,黑格尔的辩证法不再是传统哲学所认为的是在辩证运动中吞噬和协调了一切矛盾,实现了绝对精神和自由的总体性哲学。相反,他主张黑格尔辩证法是分裂的、有限的、差异的体系,并存在着不可能性的断裂内核。因此,在本体论意义上,完满的普遍性是不存在的,所谓完满的普遍性只是抽象的普遍性,真正的普遍性普遍性自身内在的分裂点、悖论点和例外点,是具体普遍性。  相似文献   
79.
侯仰军 《云梦学刊》2010,31(6):159-160
易图强的《出版经营管窥》(岳麓书社2009年11月出版,以下简称《管窥》)从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角度,以图书出版为主要视野,探讨了我国出版经营的理念、策略与方法,揭示了我国出版经营中存在的普遍性弊端,提出了不断提高我国出版经营水平的对策。全书共十章,  相似文献   
80.
矛盾共性概念在我国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它是号称矛盾问题精髓的共性与个性关系原理的重要构成部分,经常被人们运用于对各种问题的分析之中。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概念,实际上是不能成立的,理由有三:其一是它违反了逻辑;其二是矛盾普遍性不等于矛盾共性,因此二者不能简单置换;其三是存在不是事物的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