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44篇
农业科学   6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631.
大菱鲆,在分类上属鲽形目、鲆科、菱鲆属。主要分布于大西洋沿岸、北海、黑海及地中海一带。它具有适应低水温生活、生长快、肉质鲜美、可摄食人工饲料、易于集约化养殖等优点,是许多国家的主要养殖对象。我国的大菱鲆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山东、辽宁等北方沿海地区,并已日渐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随着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大菱鲆的疾病问题也日渐突出,大规模死亡现象时有发生,给养殖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下面就大菱鲆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几种病害及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32.
弧菌是细菌性疾病的常见病原,不但会感染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还会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然而疾病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有关大菱鲆弧菌病检测及防治方面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文章介绍了几种常见弧菌病原对养殖大菱鲆的危害,对新的检...  相似文献   
633.
郑卫卫  徐锡文  陈松林  俄泽琛  刘英杰 《水产学报》2023,47(1):019109-019109
为了阐明大菱鲆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s,MAPKKs或MKKs)基因家族在生物和非生物应激响应中的作用,本实验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菱鲆MKK基因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水平的鉴定,利用多个应激相关转录组数据集分析了大菱鲆MKK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及不同生物和非生物应激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本研究在大菱鲆全基因组水平上共鉴定出9个MKK基因家族成员,它们不均匀地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并分别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蛋白二级结构和亚细胞定位进行了预测。基于系统发育分析,将SmMKKs划分为5个亚家族。内含-外显子结构、保守基序和多重序列比对分析结果不仅为大菱鲆MKK亚家族分类提供了证据,而且表明SmMKKs在进化上高度保守。SmMKKs在不同组织及不同生物和非生物应激下的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表明,SmMKKs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另外,结果显示,粘孢子虫和肿大细胞病毒感染后,SmMKK6a呈极显著差异表达;热应激处理后,SmMKK6a呈极显著差异表达;高盐或低盐胁迫后,SmMKK4a、SmMKK4b、SmMKK6a...  相似文献   
63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黑水虻幼虫粉对大菱鲆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0尾大菱鲆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鱼。对照组鱼饲喂基础饵料,15%组、30%组、45%组分别使用15%、30%、45%的黑水虻幼虫粉替代基础饵料中的鱼粉。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45%组大菱鲆末重、增重率(WGR)、肥满度(C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5%组(P<0.05),30%组和45%组大菱鲆肝体指数(H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组和30%组大菱鲆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大菱鲆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组和45%组大菱鲆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5%组大菱鲆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组和30%组大菱鲆血清中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0%组大菱鲆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635.
为探究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性及其在低氧胁迫下的生理反应是否具有性别差异,本研究选取规格相似的雌性[(169.95±13.55) g]和雄性[(170.08±19.02) g]大菱鲆,明确了其临界氧分压(critical oxygen tension,Pcrit)下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分析了低氧胁迫和恢复正常溶解氧条件下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能力、气体交换率、呼吸频率和鳃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雌雄大菱鲆在Pcrit时溶解氧浓度分别为(3.34±0.23) mg/L和(3.22±0.17) mg/L,无显著性别差异(P>0.05)。低氧胁迫6 h后,雌雄大菱鲆血浆皮质醇(cortisol,COR)浓度,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雌性大菱鲆白细胞数目(white blood cell,WBC)均显著升高(P&l...  相似文献   
636.
李秋芬 《水产学报》2006,30(6):852-856
On the basis of purifying effect of single strain probiotic bacteria on water of intensive turbot breeding, the purifying effect of multistrain bacteria product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free multistrain mixed bacteria had better purifying effect on turbot breeding water than that of any singlestrain bacteria. this phenomenon can be explained with the principle of “ biopump”. The immobilized multistrain probiotics product, biofilm, also showed excellent purifying effect on wate r of turbot breeding. The removal rates of COD and ammonia in 5 days were up to 73.1% and 80.0%, respectively. The concentration of nitrite kept low, which indicated most ammonia had been transformed into nitrate and accumulation of harmful intermediate productnitrite was decreased. This paper supplied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foundation for saving sea water through biopurification of wastewater from marine fish culture.  相似文献   
637.
为检验选育大菱鲆生长优势,探究3种(X、Y、Z)配合饲料对不同生长阶段大菱鲆生长性能的影响。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对100日龄和450日龄选育及对照组的大菱鲆分别进行为期1个月的养殖投喂试验,对其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阶段,投喂同一饲料时,选育组的起始体质量、终末体质量、日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选育组肥满度均高于对照组。同时,投喂3种配合饲料后,同一组别的生长性能存在差异,100日龄阶段,蛋白与脂肪含量较高的配合饲料X养殖效果最佳,选育组和对照组饲料效率分别达95.22%和77.15%;450日龄阶段,蛋白与糖分含量较高的配合饲料Y养殖效果最佳,选育组和对照组饲料效率分别达94.78%和81.56%。指出,大菱鲆选育组较对照组显示出更优良的生长性能及显著的饲料转化与利用优势,具有培育成为多优势复合性状新品种的潜力。提出,大菱鲆不同生长阶段饲料营养需求不尽相同,在保证饲料动物蛋白含量的同时,幼鱼阶段适当补充饲料中脂质含量,成鱼阶段适当补充多糖,从而有效提高大菱鲆的生长性能及饲料...  相似文献   
638.
根据鲆鲽类海水鱼的生理生态特点,整合双排水、多级物理过滤、臭氧消毒杀菌、纯氧混合增氧等关键的水质调控技术,构建了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益的半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以大菱鲆为试验对象,通过试运行探讨了其可行性和实用性。养殖试验分3个阶段,对期间各项水质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日换水率为50 %时,各项水质指标均保持在鲆鲽类生长的适宜范围内;大菱鲆生长情况良好,成活率92 %,平均养殖密度达18.4 kg·m-3;与流水养殖模式比较,养鱼污水经过循环利用,每生产1 kg鱼节约能耗24 %,节水85 %。该鲆鲽类半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良好,适宜于在山东、河北、辽宁等北方沿海地区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39.
饲料转化率(FCR)是大菱鲆重要的经济性状,通过选择育种提高饲料转化率,能够有效地降低大菱鲆的养殖成本,进而推动产业的发展。微卫星标记是鱼类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中常用的分子标记,为了筛选出与大菱鲆饲料转化率相关的微卫星标记,提高育种效率,实验以300尾大菱鲆幼鱼为研究对象,通过特制的网箱养殖系统,测定个体饲料转化率,分别选取饲料转化率最高和最低的30个样本作为高饲料转化率组(H组)和低饲料转化率组(L组)。利用40对大菱鲆微卫星引物,对H组和L组的DNA混池进行PCR扩增,统计两组个体PCR产物的基因型,筛选两池之间出现差异等位基因片段的位点,通过进一步的群体验证和家系验证,分析微卫星位点与大菱鲆饲料转化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微卫星位点YSKr148在238 bp的等位基因片段与大菱鲆饲料转化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359,家系验证中该位点的阳性组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阴性组。研究表明,大菱鲆微卫星位点YSKr148与饲料转化率性状显著相关,可以用于该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本研究首次获得了与大菱鲆饲料转化率性状显著相关的分子标记,为研究该性状的遗传基础以及相关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40.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肠道内分离出8株乳酸菌,经16S r DNA鉴定为Lactobacillus sp.,以对水产病原菌的抑制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指标,研究乳酸菌的特性。其中,菌株N5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哈维氏弧菌(V. harveyi)、副溶血弧菌(V. parahaemolyticu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和罗红霉素敏感。菌株N5发酵上清液经加热、排酸和过氧化氢酶处理后,仍有抑菌作用;经蛋白酶处理后失去抑菌能力,推测菌株N5分泌的抑菌物质为耐热的乳酸菌素,其可以抑制病原菌生物膜的形成。菌株N5在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定植5 d后,加入鳗弧菌和哈维氏弧菌,继续养殖7 d,死亡率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可为菌株N5制备水产养殖益生菌剂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