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44篇
农业科学   6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近年来,随着辽宁葫芦岛市渔业园区养殖规模的增加、养殖时间的延长,海水工厂化养殖相继出现种质退化、病害频发、品质下降等现象。为了调整渔业园区养殖品种单一的现状,提高养殖效益,农服中心于2018年4月,在兴城现代渔业园区鑫隆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进行"圆斑星鲽与大菱鲆养殖效果对比试验"。从山东引进圆斑星鲽苗种1.35万尾,经过10个月的养殖.  相似文献   
162.
Five molecular related indexes: MOL, SIM, d2, H0and PIC of 15 turbot parent pairs were estimated by using 10 SSR loci, which were used in correlation analysis with growth traits, DIL and DIW, of family filial from those 15 parent pairs.DIL and DIW were regressed on the MOL, SIM, d2, H0and PIC. Results showed MOL of five SSR loci(12, 17, 24, 81 and 85) and SIM of five loci(17, 21, 24, 81and 85) all share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DIL(r=0.482, P=0.035 and r=0.479, P=0.035, respectively); H0of six SSR loci(11, 17, 21, 24, 26 and 85)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DIW(r=0.551, P=0.017); PIC of two SSR loci(9and 26)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r=0.519, P=0.024) correlation with DIL, while that and of four loci(17, 24, 27 and 85) ha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r=-0.519,P=0.024), with DIL. This present study suggested that filial growth expression could be predicted by using molecular related indexes in turbot breeding practice, and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 depends on more SSR loci, especially associated with QTL.  相似文献   
163.
《现代渔业信息》2010,(11):29-30
自1992年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院士将大菱鲆引入中国,在取得全人工繁殖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并创建"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后,  相似文献   
164.
“丹法鲆”与普通大菱鲆大规模养殖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丹法鲆"是由黄海水产研究所和海阳市黄海水产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的"十一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鲆鲽类高产、抗病品种的培育"课题之一"大菱鲆‘丹法鲆’新品种培育与养殖技术"选育而来。本次实验着重研究"丹法鲆"与普通大菱鲆在生产性能(生长速度、饵料系数等)和抗逆性上的区别,为今后推广养殖优良品种奠定基础。实验于2013年3月13日开始,至2014年9月13日结束。实验是在位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的秦皇岛市海鑫水产养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养殖车间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5.
[目的]评价流水养殖模式与循环水养殖模式对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以单尾大菱鲆增重50 g为功能单位,将2种模式分为饲料生产、电力生产和养殖系统排放3个阶段,从能源消耗、全球变暖影响、酸化潜势和富营养化潜势等方面评价2种模式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流水养殖模式的4种环境影响类型指数分别为2.96×10^-7、1.19×10^-4、4.62 ×10^-5和1.20×10^-3,而循环水养殖模式的4种环境影响类型指数分别为4.43×10^-7、1.85×10^-4、7.00 ×10^-5和5.05×10^-4.2种养殖模式的的综合指数分别为0.001 37和0.000 76.[结论]循环水养殖模式的环境性能优于流水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66.
养殖大菱鲆腹水症病原菌SR1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患腹水症的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腹水分离到1株优势细菌SR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具有致病性。经API ID32E系统鉴定为溶藻弧菌(Viibrio alginolyticus),并测定了其16S rRNA基因序列和热激蛋白HSP60(Heat shock protein,HSP)基因序列。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结果表明,菌株SR1与溶藻弧菌(AY967727)亲缘关系最近,然而置信度较低,仅有27%,不能有效地鉴定到种。HSP6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溶藻弧菌(AF230931)同源性最高,为99.2%。系统发育树表明SR1确与溶藻弧菌(AF230931)聚为一个分支,且置信度较高,为84%。综合上述结果,菌株SR1可鉴定为溶藻弧菌。[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03—609]  相似文献   
167.
饲料蛋白质含量和n-3HUFA水平对大菱鲆亲鱼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菱鲆亲鱼投喂高蛋白和高水平 n 3HUFA的饲料。结果表明,与投喂低蛋白和低水平 n 3HUFA饲料组相比,大菱鲆亲鱼繁殖力明显提高。高水平试验组,亲鱼体重增重大,产卵量高、所产卵子卵径大,受精后上浮率、孵化率高,仔稚鱼的存活力强。其中卵子脂肪酸含量受亲鱼所摄饲料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较大。当亲鱼组投喂试验组饲料的蛋白质为 49 3%、脂类含量为14 6%,其中∑n 3HUFA的比例为 29 3%时,平均每尾亲鱼的产卵量为 1 45×106,所产卵子的卵径为1 053 mm,卵子脂类∑n 3HUFA的比例为20 38%,浮性卵率为95%。经过30 d的饲育,大菱鲆苗种的存活率为 23%,明显高于低蛋白和低脂肪酸试验组的数据。本研究认为,大菱鲆亲鱼培育的饲料中适宜蛋白质含量应≥45%;脂类的适宜含量为≥10%,其中∑n 3HUFA的适宜比例≥20%。  相似文献   
168.
刘瑜 《齐鲁渔业》2007,24(8):1-2
1剌参养殖池塘条件1.1刺参养殖的水环境本养殖主要用水来源是海水井,井水常年温度在11.8~18.1℃之间,盐度在28~33之间,pH值7.7~8.9之间。刺参养殖用水一部分来自直接井水(溶解氧相对缺乏),另外大部分为流水养殖大菱鲆的排出水经过过滤后进入刺参养殖池。在青岛地区为保证水温和水质,每  相似文献   
169.
姚志刚 《河北渔业》2003,(2):38-38,40
大菱鲆(Scophthlmusmaximus)原产于欧洲,是一种海水底栖肉食鲆鲽鱼类,欧洲已达到产业化养殖水平。它性格温顺,适应低水温生活,生长迅速,容易接受配合饲料,易于集约化养殖。我国由黄海水产研究所于1 992年引进并在山东试养成功,1 999年人工育苗成功,目前国内在山东、河北、辽宁沿渤海地区已形成养殖高潮,苗种需求量很大。但目前育苗成活率普遍偏低,即使在欧洲国家商业育苗场,育苗成活率也只有3%~6%(FFI .1 997) ,国内厂家育苗成活率更低,严重制约着大菱鲆养殖业的发展。我们于2 0 0 2年2月1日初进行了大菱鲆人工育苗试验研究,育苗成活率达…  相似文献   
170.
养殖大菱鲆蟹栖异阿脑虫感染及其危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患病鱼体中分离出一种寄生性纤毛虫,通过活体观察、碳酸银法染色和扫描电镜对其形态学进行特征分析。经鉴定,该纤毛虫为蟹栖异阿脑虫(Mesanophrys carcini Groliere & Leglise,1977),隶属于寡膜纲、盾纤目、嗜污科、异阿脑虫属。患病鱼常表现为静伏池底,体色变暗,活力弱,摄食差,生长减慢,并发生急、慢性死亡。最明显的特征是病灶部位变白,略有浮肿,触摸柔软。流行病学特征显示,在大菱鲆的苗期、养成期、亲鱼培育期均可发生纤毛虫感染,幼鱼期发生率较高,发病水温14-20℃,盐度12~40。组织病理学观察分析表明,病灶组织处以盾纤虫为主要入侵微生物,常伴有细菌存在,但没有发现病毒性细胞病变和霉菌等其他寄生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