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69篇
  免费   1130篇
  国内免费   673篇
工业技术   26572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469篇
  2022年   458篇
  2021年   617篇
  2020年   493篇
  2019年   488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451篇
  2016年   563篇
  2015年   729篇
  2014年   1523篇
  2013年   1234篇
  2012年   1583篇
  2011年   1664篇
  2010年   1341篇
  2009年   1484篇
  2008年   1635篇
  2007年   1301篇
  2006年   1413篇
  2005年   1646篇
  2004年   1289篇
  2003年   1054篇
  2002年   827篇
  2001年   675篇
  2000年   556篇
  1999年   480篇
  1998年   387篇
  1997年   343篇
  1996年   270篇
  1995年   224篇
  1994年   227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89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种改进的高速DAC电流开关及其控制信号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高速电流型CMOS数模转换器中电流开关对输出毛刺的影响,给出了减小输出毛刺的方法.改进了电流开关及其控制信号的产生电路.利用改进后的电路设计了一个8位数模转换器,在5V电源,满量程输出20mA条件下,模拟得到最大输出毛刺为3pV-s,且电路在100MHz采样频率,10MHz信号频率下,无假信号动态范围达到53dB.  相似文献   
22.
基于理论和实验结果对深亚微米硅集成电路中的共面传输线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硅衬底上传输线分布参数的提取方法和减小共面线衰减的一些设计准则.成功地将共面线应用在深亚微米高速集成电路的设计中,并给出了放大器芯片和共面线的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在深亚微米CMOS高速集成电路中,用共面线实现电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针对某雷达的老化现状及改造目标,提出了改造方案:雷达接收机前端改造成典型单脉冲雷达的三通道接收机,雷达中视频部分采用先进的软件无线电技术进行设计,使雷达接收机、测距机、显示系统、主控台、伺服视频部分大大简化。  相似文献   
24.
系统仿真技术是一种以对实际系统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为基础,以计算机为工具的对实际系统进行模拟的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系统仿真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化工及工业锅炉自动控制系统中水箱系统的液位控制问题为例,阐述了系统仿真技术在自动控制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5.
基于高速分散的烟火药剂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索高速分散的烟火药剂制备工艺,分析了高速分散制备工艺中的安全性。在实际应用中,此种工艺所制备的烟火药剂有燃烧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26.
27.
DDR SDRAM是Double Data Rate SDRAM的缩写(双倍数据速率),在时钟脉冲的上升和下降沿均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DDR SDRAM内存技术是从主流的PC66、PC100、PC133 SDRAM技术发展而来.这一新技术使新一代的高性能低成本计算机系统成为可能.DDR内存技术为目前内存技术的主流产品,而且广泛应用在许多不同的系统平台上,包括桌上型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笔记型计算机、携带型、计算机网路及通讯产品上.  相似文献   
28.
易观预测,2004年中国小灵通用户仍然将保持高速发展.将新增加3000万用户,2005年以后,小灵通用户的发展将逐步放缓,预计到2007年年底.中国小灵通用户总数将超过1亿。  相似文献   
29.
掺气减蚀保护作用的新概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针式掺气流速仪测量原型和模型掺气浓度场、流速场,气泡尺寸及其概率分布的研究成果表明,原型水流韦伯数高,形成微小气泡的能力比模型强,气泡上浮慢,接近底部的小尺寸气泡概率及掺气浓度比模型大。初步研究认为:0.2mm或0.5mm以下的微小气泡在掺气减蚀中起着主要作用,可能只要很小掺气浓度即可达到掺气减蚀的效果。因此以小尺寸气泡的掺气浓度,作为判断掺气减蚀保护作用的指标将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