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212篇
工业技术   136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目的研究心脉隆(Xinmailong,XML)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96只新生7日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2只: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HIBD模型对照组(HIBD组)、HIBD+XML组(XML组)。结扎实验鼠左颈总动脉后吸入8%O22.5 h制成HIBD模型,XML组在模型建立后,空气复苏5 min并立即给予XML注射液5 mg·kg^-1腹腔注射,其余2组接受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各组于缺氧缺血(HI)后24 h、48 h、72 h、7 d 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8只)分批取心肌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定性和定量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Sham组死亡0只;HIBD组死亡4只;XML组死亡2只,各组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am组各时间点心肌组织均仅见散在的凋亡细胞,而HIBD组及XML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于HI后24 h即开始升高,72 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持续至7 d仍显著高于Sham组(P〈0.05);XML组与HIBD组相比上述指标显著降低(P〈0.05)。结论新生大鼠HIBD后早期心肌细胞即可出现明显凋亡,以HI后72 h更明显;XML能够明显抑制HIBD模型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发挥对缺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2.
要提高声表面波(SAW)气体传感器的测量精确度,温度补偿是主要难题.目前有许多补偿方法,但其效果不佳.采用软件方法进行温度补偿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成热点,但选用神经网络对声表面波气体传感器进行温度补偿罕见报道.该文以西北工业大学研发的声表面波CO气体传感器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得到了声表面波CO气体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曲线.提出了一种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对声表面波CO气体传感器温度误差进行修正的新方法.计算机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法能有效改善传感器的输出特性,且速度快,精度高,鲁棒性强,便于用硬件实现,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XIA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对不同剂量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影响。方法脂质体介导含XIAP基因全长的质粒pef-XIAP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XIAP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不同剂量5-Fu诱导细胞凋亡,使用CCK-8试剂通过比色法分析检测5-Fu对转染pef-XIAP的HepG2细胞生长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各组HepG2细胞在不同剂量的5-Fu诱导下发生凋亡、与普通HepG2细胞组比较.转染XIAP基因的HepG2细胞组的凋亡率显著降低。结论XIAP基因在人肝癌细胞HepG2中的高表达可以明显降低化疗药物5-Fu诱导的细胞凋亡,其可能在肝癌化疗耐药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基因RNA干扰质粒对胃腺癌细胞SGC790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NRP1基因特异性shRNA表达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入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NRP1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和Annexin-V-FITC/PI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水平和凋亡率。结果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shRNA-NRP1质粒构建正确,转染SGC7901细胞48h后,能有效抑制NRP1蛋白的表达,G0/G1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S期细胞显著减少,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 shRNA-NRP1质粒能有效抑制胃腺癌SGC7901细胞株NRP1蛋白的表达,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从而降低细胞的增殖水平,诱导细胞进入凋亡期。  相似文献   
65.
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骨架改变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骨架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应用高浓度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经荧光染色的细胞微管蛋白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凋亡早期,微管蛋白在荧光相由正常按一定方向分布的丝网状结构变成杂乱分布的网状结构,晚期呈细颗粒状分布,荧光强度随凋亡发展而逐渐变弱。讨论:在凋亡过程中,细胞骨架随凋亡发展出现相应的形态学改变,凋亡早期,细胞骨架在分布上出现变化,伴随细胞形态出现变化,凋亡晚期,细胞骨架蛋白发生降解,此时的细胞形态改变是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Sox11基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CIRI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 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和Neuro2A细胞氧糖剥离再灌注(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 reperfusion,OGDR)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技术检测Sox11在MCAO和OGDR模型中的时间和空间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Sox11基因表达干扰后,OGDR模型中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等通路重要基因的表达改变。结果 Sox1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小鼠MCAO模型和Neuro2A OGDR模型中均显著上升(P=0.000 1~0.038 8);小鼠CIRI后,Sox11表达升高集中于海马体的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域;在OGDR模型中干扰Sox11表达后,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 ...  相似文献   
67.
低温等离子体对杨梅采后致病菌——桔青霉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是原产于我国的特色浆果类水果,其色泽艳丽、酸甜多汁,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其贮运一直是尚待解决的难题。病原菌侵染所致的腐烂是杨梅果实采后损耗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杨梅进行采后防腐处理,结果表明:杨梅果实贮藏期腐烂率显著下降,多次处理的间隔期越短,效果越明显。对接种桔青霉的果实进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病果的发病进程被显著抑制,其中6 A电流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每隔24 h处理3 min,对病害的控制最为经济有效。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使桔青霉碘化丙啶(PI)染色率、Hoechst 33342染色率和DCFH-DA染色率明显上升,经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测,处理后的孢子发生破裂、皱缩等形态结构的改变,表明低温等离子体通过诱导桔青霉孢子中活性氧(ROS)积累,进而诱导孢子坏死和凋亡。本研究结果为低温等离子体在杨梅果实采后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8.
细胞凋亡是21世纪生物学中最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乳腺细胞凋亡是乳腺生物学重要的研究方向,其在乳腺组织的结构形成、功能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乳腺细胞凋亡研究已经有了长足进展。本文就细胞凋亡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乳腺细胞凋亡的最新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9.
【摘要】 目的 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比较不同活度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强度。方法 将24只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植入不同初始活度的125I粒子:0 mCi组(对照组,n=8)、0.7 mCi组(n=8)及1.0 mCi组(n=8)。5周后处死实验兔,取出肿瘤病灶,检测125I粒子对肿瘤细胞凋亡、肿瘤生长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及caspase 3 活性改变。结果 不同初始活度125I粒子均可使肿瘤细胞凋亡率上升, Bcl 2、VEGF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1.0 mCi 125I粒子组作用均更加明显(P<0.05)。不同初始活度125I粒子可增加肿瘤组织中caspase 3活性,两治疗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I粒子植入后不仅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增殖,还影响凋亡相关基因及编码蛋白表达,抑制肿瘤细胞新生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70.
《Planning》2016,(36):79-82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caspase-3、HSP70的表达情况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本院住院治疗的子痫前期孕妇45例为研究组,正常孕妇45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胎盘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caspase-3、HSP70的表达。结果:研究组胎盘组织中caspase-3蛋白和HSP70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2%、55.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11.65、9.37,P<0.01)。随着研究组孕妇的病情加重,胎盘组织中caspase-3蛋白和HSP70蛋白表达均呈上升趋势,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caspase-3蛋白和HSP70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字2=9.91、7.93,P<0.01)。研究组中HSP70蛋白的表达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582,P<0.01)。结论:caspase-3和HSP70的异常表达不仅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形成过程,而且也在子痫前期患者病情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