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0篇
工业技术   1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冬枣酸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鲜乳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制成凝固型酸牛奶后,添加一定比例的冬枣汁搅拌、冷却罐装,即得风味清香、口感好、营养价值丰富的合格的搅拌型冬枣汁酸奶.经研究得:接种菌种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按1:1比例),接种量为3%~5%,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的最佳组合为41℃~42℃、3 h~4h.  相似文献   
102.
耿海峰  张丽珍  牛伟 《食品科学》2010,31(9):150-155
从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11 株对冬枣细交链格孢病菌、多隔镰孢霉和美澳核果褐腐串珠霉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拮抗菌。通过平板对峙生长法测抑菌半径。结果表明:其中B26 的抑菌效果最显著,对细交链格孢的平均抑菌圈半径为15.8mm,抑制率达78.8%,对冬枣多隔镰孢霉和美澳核果褐腐串珠霉的平均抑菌圈半径分别为14.3mm 和12.8mm,抑制率分别达71.3% 和63.8%。通过在PDA 生长的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以及PCR产物测序结果综合分析,初步鉴定B26 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03.
为研究轻微损伤对采后贮运过程中冬枣细胞组织结构的影响,分析微力学环境下细胞的力学特性。以冬枣为对象,分别进行了撞击、静压模拟损伤试验,并与正常枣果进行对照,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力谱模式对3种枣果果肉组织进行了纳米级的力学特性测试,基于赫兹理论模型分析了力-位移曲线,计算单元杨氏模量,获得了刚度分布图,探讨了不同轻微损伤方式下枣果果肉组织力学特性变化的差异性,并分析了原因。结果显示,正常无损枣果平均杨氏模量为1034.0195 kPa,远高于受撞击损伤后枣果平均杨氏模量12.1918 kPa以及受静压损伤后枣果平均杨氏模量45.5503 kPa,且正常无损枣果与撞击损伤枣果、正常无损枣果与静压损伤枣果的杨氏模量值分别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静压损伤枣果与撞击损伤枣果的杨氏模量值则无显著差异,表明枣果基于不同机械损伤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细胞微观力学变化,且撞击损伤对枣果品质影响最大。结果可为采后枣果加工贮运技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4.
田晏  侯召华 《食品科学》2022,43(6):221-228
考察冬枣不同成熟阶段的蛋白质组,分析差异表达蛋白质及功能,为研究冬枣成熟发育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采集开花后第55(幼果期)、76(果实膨大期)、96(果实白熟期)、116天(果实脆熟期)的沾化冬枣样品,利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4个阶段冬枣样品蛋白质组进行分析,各阶段样品与前一阶段相比,得到差异表达蛋白质,并进行基因...  相似文献   
105.
ClO2对冬枣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冷藏(-1±0.5℃)条件下采用二氧化氯进行冬枣保鲜.主要研究了二氧化氯处理对冬枣好果率、果实硬度、可溶性果胶、PG酶活性、Vc及PPO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经二氧化氯处理的冬枣在贮藏80d后,其好果率、果实硬度、Vc、PG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可溶性果胶、PPO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二氧化氯用于冬枣贮藏保鲜最佳剂量为80×10-6kg/kg.二氧化氯有利于冬枣保鲜,对提高贮藏冬枣的商品品质和营养价值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壳聚糖涂膜对沪产冬枣贮藏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壳聚糖溶液处理沪产冬枣,结合PE保鲜袋包装贮藏,研究壳聚糖涂膜处理对沪产冬枣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5%壳聚糖涂膜处理沪产冬枣,到贮藏末期80 d时,VC含量、叶绿素含量、还原糖含量、水分含量及果实硬度均明显高于对照,并可有效抑制枣果果肉褐变的发生,降低烂果率,延缓冬枣果实的衰老。  相似文献   
107.
潘莹 《食品工业》2015,(1):124-126
冬枣多糖得率为指标,以水为提取溶剂,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多糖水提工艺和醇沉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冬枣多糖的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100℃、料液比为1︰25(g/m L)、浸提时间4 h;最佳醇沉工艺为提取液浓缩4倍,加入2倍量95%乙醇,醇沉8 h,多糖得率为14.16%,其中影响冬枣多糖水提工艺的先后次序为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料液比;影响醇沉工艺的先后次序为提取液浓缩倍数、乙醇加量、醇沉时间和乙醇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108.
冬枣变温压差膨化干燥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碱水热烫、碱水浸泡和冷冻等预处理方法对冬枣变温压差膨化干燥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过程所运用的烘干、碱水热烫和冷冻等预处理方式未明显改善冬枣膨化产品的硬度和脆度,而碱液浸泡则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9.
冬枣果实采后酒软过程中细胞壁与膜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半红期的冬枣(Zizyphus jujuba Mill.cv.Dongzao)果实为材料,用打孔的PE膜袋包装分别于常温(20℃±2℃)和4℃贮藏,研究冬枣果实酒软发生的规律.结果发现,随着贮藏时间延长,果实乙醇含量直线上升.当乙醇含量达到0.1 g/100 g·FW时,出现明显酒软,果实组织内乙醇过量积累是冬枣贮藏中果实酒软的基本原因.酒软过程中电导率、MDA和可溶性果胶上升,不溶性果胶下降;电导率达到70%、可溶性果胶含量与不溶性果胶含量比例为31时,冬枣果实开始酒软.酒软的发生与酶的活动密切相关,贮藏中前期(酒软发生前)果胶酶活性较高,常温下乙醇积累与果胶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0.
冬枣发酵液中筛选的酿酒酵母菌TN9#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选育。采用TTC筛选培养基对诱变产生菌株进行初筛,杜氏管产气测试,CO2失重法考察发酵速率,对糖与酒精的耐受性进行复筛,得到一株优良的冬枣果酒专用酵母TN91#菌株。TN91#菌株在发酵周期内酒精度为12.8%vo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4.3%,且该菌株在起酵速度及增加果酒品质方面都有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