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2篇
  免费   2235篇
  国内免费   107篇
医药卫生   10034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390篇
  2016年   568篇
  2015年   527篇
  2014年   603篇
  2013年   542篇
  2012年   664篇
  2011年   758篇
  2010年   671篇
  2009年   611篇
  2008年   508篇
  2007年   508篇
  2006年   429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收治晚期肾癌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中位年龄57(38~74)岁.其中14例行原发肿瘤切除术,2例行肿瘤活检术.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15例,乳头状细胞癌1例.口服方案:13例给予舒尼替尼50mg/d,连续给药4周,停药2周,6周为一个用药周期,3例给予37.5mg/d;有效或者病情稳定者继续口服舒尼替尼治疗.治疗时间6~27个月.结果 16例可评价疗效患者中病情完全缓解(CR)1例(6.3%),病情部分缓解(PR)4例(25.0%),病情稳定(SD)9例(56.2%),疾病进展(PD)2例(12.5%),客观缓解率(ORR)31.3%,疾病控制率87.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因随访时间短无法评估.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皮肤反应3例(18.8%)、头发颜色改变5例(31.3%)、口腔溃疡6例(37.5%)、脱发2例(12.5%)、腹泻3例(18.8%)、造血系统副反应9例(56.3%).结论 舒尼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癌疗效好,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患者多可耐受,造血系统副反应应重视,长期疗效及安全性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氩等离子体凝固在气道疾病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局部麻醉下经电子支气管镜应用氩等离子体凝固(APC)300型氩气刀治疗77例患者的气道阻塞性疾病。结果77例伴有92处中心气道阻塞的患者接受APC300型氩气刀治疗167次,24例恶性肿瘤有效率为84.0%,53例良性肿瘤及支气管结核有效率为94.3%;疗效还与病变位置有关,位于气管的病变有效率为100%,主支气管及右中间段支气管的病变疗效为95.3%,而叶支气管的病变疗效为82.4%。结论在局部麻醉下采用APC300型氩气刀可以有效、安全地治疗气道疾病,特别是大气道的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993.
肿瘤血管生成作为肿瘤的主要特征,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策略.通过标记血管生成相关的受体、多肽、激酶或细胞外基质蛋白,形成高亲和力的分子探针,与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产生的特异性靶分子结合,从而显示包括整合素、VEGF/V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与血管生成关系密切的特征性血管生成因子,可从分子水平对肿瘤新生血管及血管靶向治疗疗效进行无创性检测.笔者就肿瘤血管生成PET影像学检测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评价术前病理、术中肉眼判断肌层浸润深度及冰冻切片病理预测临床Ⅰ期子宫内膜腺癌高危因素[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分级为G3和(或)肌层浸润深度≥1/2者]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Ⅰ期子宫内膜腺癌102例患者的病理资料,以术后切除子宫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预测高危因素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术前病理分级预测高危因素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3.8%,阳性预测值为73.7%,阴性预测值为91.6%,Kappa值为0.63。术中冷冻切片病理分级预测高危因素的敏感度为44.4%,特异度为91.4%,阳性预测值为61.5%,阴性预测值为84.1%,Kappa值为0.08。术中肉眼判断肌层浸润深度评价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6.4%,阳性预测值为56.0%,阴性预测值为90.9%,Kappa值为0.50。术中冰冻切片判断肌层浸润深度的敏感度为76.5%,特异度为89.8%,阳性预测值为68.4%,阴性预测值为93.0%,Kappa值为0.63。综合术前、术中病理预测高危因素的敏感度为79.4%,特异度为85.3%,阳性预测值为72.9%,阴性预测值为89.2%,Kappa值为0.63。结论术前病理分级与冷冻切片相比有较高准确性,与术后病理有较高的一致性。术中冷冻切片判断肌层浸润深度与术后病理有较高的一致性。综合术前、术中病理预测与术后病理有较高的一致性,判断不需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可靠性较高,但对需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可靠性稍低,术前分级和冰冻切片判断肌层浸润深度结合可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合并HW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07年10月至2011年9月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合并HIV感染患者的临床数据,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2007年10月至2011年9月该院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共23649人,初筛抗-HIV阳性并确诊的患者112人,阳性率0.47%;其中男性65人,女性47人,男女比为1.39:1;年龄以加~49岁居多,共45例,占40.18%;职业以农民为主,32例,占28.57%;所患肿瘤类型男性以淋巴瘤和肺癌为主,分别为20例(17.86%)和15例(13.39%);女性以宫颈癌和淋巴瘤为主,分别为21例(18.75%)和15例(13.39%)。结论重视恶性肿瘤患者合并HIV感染的检测,权衡治疗利弊,尽早治疗,防止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回顾性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中恶性肿瘤的检出特点,探讨如何提高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恶性肿瘤检出率。方法以我院近5年健康体检人群140127例中发现并病理确诊的186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恶性肿瘤的检出与年龄、性别、地域等关系以及症状和实验室阳性结果对恶性肿瘤诊断的作用。结果病理确诊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0.133%(186例)。前5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0.036%(51例)、肝癌0.017%(24例)、肾癌0.014%(20例)、结直肠癌0.013%(18例)和胃癌0.011%(16例)。186例恶性肿瘤中无症状者158例,占84.9%。超声对肝、肾、甲状腺癌等实质性脏器的灵敏度优于肿瘤标志物(TM);将胸片、TM、症状和胸部低剂量CT相结合,可提高肺癌检出率。2008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检出率高达0.083%,明显高于其他年度(χ2=11.792,P〈0.05)及当年度肺癌检出率(χ2=8.538,P〈0.05)。结论健康体检是早期发现恶性肿瘤的重要途径。由于体检发现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无症状,而超声、胸片、TM和CT对恶性肿瘤的检出作用各有特点,充分发挥总检医生和检后随访的作用,将有助于提高恶性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体质量和身高与脑胶质瘤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对本院经临床确诊的100例脑胶质瘤患者(胶质瘤组)和10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通过结构化面试,了解受试者在21岁时的身高和体质量,成年后最低和最高体质量以及受试前5年的体质量,并分析比较其与脑胶质瘤发生的相关性。结果21岁时体质量过低(体质量指数< 18.5 kg/m2)与脑胶质瘤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这种保护相关性在男性和女性中均可观察到,但仅在女性达到统计学意义(OR 0.63;95% CI为0.42~0.80)。成年身高,近期体质量和成年期体质量变化与脑胶质瘤发生无相关性。结论成年早期低体质量与日后脑胶质瘤发生的风险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998.
孙明月 《医学临床研究》2014,(12):2377-2379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晚期胰腺癌患者44例,随机化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22例,接受吉西他滨1000 mg/m2,d1、d8,腹腔热灌注生理盐水500 mL+顺铂40 mg/m2,d2、d5、d9;对照组22例,接受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d1、d8+顺铂40 mg/m2,静脉滴注,d1~3,两组均21 d为1周期,接受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41例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稳定率61.90%显著高于对照组稳定率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收益反应比较,实验组有效率85.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小,止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经手术治疗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breast cancer,BBC)的临床病理特点,探寻其潜在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3年5月之间在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湘潭市中心医院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0~Ⅲa期108例 BB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同时期的2575例0~ⅢA期原发性单侧乳腺癌(un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UBC)患者将作为对照组。结果108例0~Ⅲa期BBC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SBBC)43例,占同期全部0~Ⅲa乳腺癌的1.6%(43/2683)。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在 BBC 中年龄、家族史、小叶癌成分以及硬化性腺病的存在是SBBC的独立危险因素。双侧乳房全切手术是BBC患者最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结论对原发性 SBBC 而言,无论是临床还是病理方面,目前都无法给出明确的诊断标准,对于原发性 SBBC的诊断仍需要在临床以及影像学诊断的基础上,结合病理学检测结果。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双侧乳房需要细致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以及密切的常规随访。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 Apaf-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Caspase-3及Ki-67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大肠癌(肠癌组)、腺瘤(腺瘤组)及正常黏膜组织(正常组)标本,每组各100例,免疫组化 SP 染色方法检测 Apaf-1表达,并分析其与Caspase-3、Ki-67相关性。结果肠癌组、腺瘤组及正常组中,Ap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00%、88.00%、95.00%;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0%、83.00%、91.00%,肠癌组中 Apaf-1、Caspase-3阳性率低于腺瘤组及正常组(P <0.05);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00%、26.00%、8.00%,肠癌组中Ki-67阳性率高于腺瘤组及正常组(P<0.05)。Apaf-1与Caspase-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45,P <0.01),与Ki-67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361,P <0.01)。结论 Apaf-1、Caspase-3、Ki-67均参与了大肠癌的发展过程,推测大肠癌患者 Apaf-1受到抑制,进而Caspase-3活化减少,肿瘤细胞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