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业科学   15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81.
主要比较了生产上常用的12个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Fr.)Sing.]菌株菌丝的生长速度及菌落特征,同时,对12个菌株的胞外酶,如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的活力进行了测定,以期找出菌丝生长速度与胞外酶活力的相关性,为正确评价菌种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2个菌株间菌丝生长速度存在差异,在PDA加富培养基上生长较快的菌株是9号和12号;在模拟出菇培养基上生长较快的菌株是7号、8号和12号。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最高的菌株是5号,木聚糖酶和漆酶活力最高的菌株是1号。胞外酶活力大小表现的顺序与生长速度偶联性较差。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白腐菌漆酶对苹果多酚类物质的催化特征,为开发新型具有生物活性的色素物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组合试验确定白腐菌漆酶对苹果多酚酶促氧化的最佳条件,并对氧化产物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然后对酚类氧化产物进行HPLC分析,初步确定产物组分,最后分析了苹果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对.OH和DPPH.的清除作用。【结果】①漆酶对苹果多酚的最佳酶促氧化条件为:反应温度55℃,pH 5.5,苹果多酚质量浓度2.5 mg/mL,漆酶浓度3.5 U/mL。②氧化产物在363 nm处有最大吸收峰,对温度和光照不敏感,随着pH增大颜色加深。③HPLC分析表明,模式底物儿茶酚、表儿茶素、儿茶素分别能产生2,2,4种氧化产物。④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质量浓度较高时,苹果多酚氧化产物对.OH和DPPH.的清除作用强于苹果多酚,且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量效关系。在氧化产物质量浓度为500μg/mL时,对.OH的清除率最高,达85.42%;在氧化产物1 000μg/mL、反应时间为60 min时,对DPPH.的清除率最高,达94.32%。【结论】优化了漆酶催化苹果多酚氧化的工艺条件,苹果酚类物质经漆酶催化氧化后形成了新的可溶性、光热稳定性的有色产物,高质量浓度下产物的抗氧化活性较原提取物增强。  相似文献   
83.
现有自深圳海域分离出的真菌31株,其中包括22株丝状真菌和9株酵母菌.对各菌株进行纤维素酶、脂肪酶和漆酶等胞外酶的定性筛选后,进行胞外酶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定性初筛的培养基生长5d后,大多数菌株呈现出2~3种胞外酶活力的溶解圈,而9个酵母菌菌株都没有检出漆酶活力.在定性测量的结果基础上,挑选出产酶潜力大的2株丝状真菌(PKU F16、PKU F18)和2株酵母菌(PKU Y5、PKU Y8),进行3种胞外酶的定量分析.在各菌株培养4、6、9d时,分别对3种胞外酶活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各菌株生产3种胞外酶的定量分析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基本吻合,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菌株的胞外酶活力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第6天,F18和Y8产纤维素酶活力分别高达1.13、1.31 U/min·mL.Y8的脂肪酶活力产量高达21.94 U/min·mL.F18和F16产漆酶活力高达14.61、10.50 U/min· mL.  相似文献   
84.
混合酶对经不同预处理的甜高粱秆渣的水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索不同的液固比、pH值、温度和混合酶配比对甜高粱秆渣的水解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混合酶对经漆酶和高压蒸汽预处理的甜高粱秆渣的水解情况。结果表明,混合酶水解的最佳条件为液固比11∶1、pH值3.6、30℃、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1∶1∶2,该条件下的水解效率要好于纤维素酶单独的水解效率,经漆酶和高压蒸汽预处理的甜高粱秆渣的酶解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浸润于不同溶液中的甜高粱秆渣经高压蒸汽预处理并酶解,其葡萄糖收率有所不同,且在溶液中加入KMnO4后再进行高压蒸汽处理,能进一步提高葡萄糖收率。  相似文献   
85.
白腐菌漆酶特性及异生芳香化合物的降解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漆酶是一种含铜多酚氧化酶,在白腐菌中普遍存在。漆酶可催化酚类化合物和芳香胺的氧化,在小分子介体物质存在下,漆酶氧化范围可进一步扩大。本文对漆酶降解纺织染料、多环芳香化合物、氯化芳香化合物的机理及最新研究进展作一介绍。在纺织染料中,蒽醌类染料为漆酶底物,可被漆酶直接氧化,而偶氮染料和靛青染料为非酶底物。当小分子的还原介体存在下,可介导酶与非酮底物染料之间的氧化;漆酶对多环芳烃的氧化也多属于酶与非酶底物之间的氧化,因此,选择合适的介体物质非常重要;漆酶可氧化氯酚类物质形成自由基,然后形成低溶性聚合物,可通过沉淀去除,介体物质的存在也有助于氯化芳香化合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86.
和出发菌株相比较,突变菌株产酶时间缩短,酶活力显著提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突变株发酵液蛋白的种类增多,表达量提高,这表明突变株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RAPD分析进一步证明,突变株和出发菌株存在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87.
[目的]采集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土壤样品,分离产漆酶真菌并优化产酶条件,旨在开发产漆酶半知真菌种质资源,提高漆酶产量,为微生物漆酶扩大生产提供菌种资源和条件参数.[方法]以木质素磺酸钠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为富集培养基,在愈创木酚-PDA选择性平板上分离产漆酶真菌.利用ABTS[2,2 ′-连氮一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和SGZ [4-羟基-3,5-二甲氧基一苯甲醛连氮,即丁香醛联氮]显色反应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确定供试菌株后,利用形态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将菌株鉴定至种.以ABTS法测定供试菌发酵液漆酶活性,以Lowry法测定发酵液总蛋白含量.在考察供试菌株生长、产酶及胞外蛋白总量动态变化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碳源种类及浓度、氮源种类及浓度、培养基起始pH、装液量、接种量及底物诱导对菌株产漆酶的影响,获得菌株产酶最适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参数.[结果]获得1株发酵周期短、初始酶活高的产酶菌株NF-08.结合形态学特征与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菌株NF-08属于为半知菌亚门疣孢漆斑菌.该菌株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产漆酶活性与菌丝生长和胞外蛋白总量基本同步,发酵第6天达到酶活峰值9.28 U·mL-1.疣孢漆斑菌NF-08产酶最佳碳、氮源分别为4.0%葡萄糖和3.5%蛋白胨,培养基初始pH7.0.最适装液量60 mL·(250 mL)-1,最适接种量4%,最适培养温度和摇床转速分别为30℃和140 r·min-1.没食子酸、阿魏酸和单宁酸显著诱导疣孢漆斑菌NF-08漆酶活性的产生,以没食子酸效果最好.经过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优化以及底物诱导,疣孢漆斑菌NF-08产酶水平达到16.82 U·mL-1,比优化前提高了81.25%.[结论]建立环境样品中产漆酶真菌的分离、纯化及筛选方法,获得了一株发酵周期短、产漆酶活力高的半知真菌疣孢漆斑菌NF-08.该菌株经单因素试验产酶条件优化效果明显,酶活水平提高显著,可为微生物发酵产漆酶提供新的菌株资源,在微生物发酵漆酶工业生产中具有应用潜力.后续对疣孢漆斑菌NF-08漆酶产生、性质及基因表达调控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了解漆酶在半知真菌生活史中的作用及生态学功能,同时拓展半知真菌漆酶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88.
89.
为了实现棉秆的高效资源化利用,该文提出一种碱液浸泡-蒸汽闪爆-漆酶/介体联合处理棉秆皮制备纺织纤维的新方法。研究了浸泡NaOH用量对棉秆皮分离效果的影响以及漆酶/介体处理介体种类及用量、漆酶用量对木质素去除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热稳定性分析等方法,对比研究了蒸汽闪爆、漆酶/介体处理后棉秆皮纤维的化学成分、结构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碱液浸泡-蒸汽闪爆-漆酶/介体处理(NaOH用量10 g/L,介体ABTS用量为棉秆皮纤维干质量的1%,漆酶用量为600 U/g)能制得表面洁净、热稳定性好的棉秆皮纤维,其长度为55.7 mm,细度为28 dtex,长径比为1 139,断裂强度为2.97 cN/dtex,纤维素质量分数为78%,结晶指数为67.5,得率为40%,可用于纺织,研究结果为木质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漆酶是一种具有高效催化效用的氧化酶。它的催化产物为水,完全不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因而其利用受到各方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新型材料、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高速发展,大量高质量、高性能的材料在固定化漆酶方向得以应用。纳米磁性复合载体就是其中一种。它在回收循环利用、提高利用效率以及扩大漆酶可使用条件方面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