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11篇
  免费   2180篇
  国内免费   3506篇
农业科学   40397篇
  2024年   185篇
  2023年   594篇
  2022年   904篇
  2021年   1045篇
  2020年   1112篇
  2019年   1321篇
  2018年   1002篇
  2017年   1465篇
  2016年   1814篇
  2015年   1321篇
  2014年   1728篇
  2013年   2027篇
  2012年   2753篇
  2011年   2642篇
  2010年   2144篇
  2009年   2021篇
  2008年   1994篇
  2007年   2245篇
  2006年   1882篇
  2005年   1590篇
  2004年   1356篇
  2003年   1143篇
  2002年   936篇
  2001年   866篇
  2000年   723篇
  1999年   551篇
  1998年   481篇
  1997年   421篇
  1996年   379篇
  1995年   337篇
  1994年   348篇
  1993年   239篇
  1992年   195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92.
黑河干流中游地区耗水量变化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黑河流域水资源极其匮乏 ,加之地区上的配置不均衡和中游地区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黑河下游严重生态环境问题 ,已影响到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生态环境质量 ,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黑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中游地区 ,该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蔬菜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 ,耗水量占流域耗水量的 85 %以上 ,是黑河的主要耗水区和径流利用区。本文利用黑河上游控制站莺落峡站和中游控制站正义峡站水文资料 ,分析了黑河中游耗水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黑河中游耗水量在 4.2 0× 10 8m3 左右 ,比较稳定 ;进入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耗水量明显增加 ,80年代耗水量比 40年代末期至 70年代增加了 2 .0× 10 8~ 2 .5×10 8m3 左右 ;90年代耗水量又比 80年代增加了 1.6 0× 10 8m3 左右。 80年代以来流域耗水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 ,这是以人类活动影响为主的结果  相似文献   
93.
黑河流域荒漠地区梭梭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9  
梭梭林地土壤剖面的含水量与裸沙地含水量显著不同 ,裸沙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林地在 30~ 12 0cm范围内有较高的含水量 ;林地 0~ 30cm的上层土壤含水量受降雨及蒸发的剧烈影响 ,30~ 2 0 0cm范围内的林地土壤各测量层平均含水量与其标准差有二次函数的关系 ;降雨对每月的 0~ 2 0 0cm的土壤贮水量没有明显的影响 ,说明降雨多数在当月就被蒸散和深层渗漏所消耗 ;认为梭梭人工林这种脆弱生态系统能够在严酷的环境条件下存在 ,其根系对土壤水和地下水有吸水和释水的再分配功能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4.
孔雀河流域绿洲生态支持系统调控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环境用水量的减少是孔雀河流域近 50年来现代绿洲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 ,维持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合理用水比例是绿洲系统持续发展的前提。以此为基础 ,本文采用水资源承载力的方法探讨了绿洲生态支持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优化调控模式 ,最后就配置方案及发展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5.
民勤绿洲生态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勤绿洲边缘 ,光照丰富、温差大 ,有利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但是水资源缺乏 ,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和土地沙化是民勤绿洲农业生产的首要问题。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 ,并充分提高其利用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只有通过引进优良品种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6.
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的陕甘宁老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近年来由于气候、人类开发资源等自然和人为原因 ,使生态环境的脆弱程度升高。选定年降水量、年均温、蒸发量等 8个指标 ,定量评价各县 1 970 - 2 0 0 0年的脆弱度状况 ,结果表明榆林、延安两市生态环境整体脆弱 ,脆弱度存在空间差异但差异不明显 ,时间段上的波动幅度不大。陕甘宁老区脆弱生态环境具有不稳定性 ,对外界干扰较敏感。  相似文献   
97.
Effect of air temperature, rain and drought on hot water weed control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The influence of rain and drought before, and air temperature during, weed control with hot water was studied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on the test weed Sinapis alba (white mustard). The plants were grown in a greenhouse and treated outdoor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weed control effect when S. alba plants at the four‐leaf stage were treated at the air temperatures 7°C and 18°C. The effective energy dose for a 90% fresh weight reduction was 465 kJ m?2 for both air temperatures. Weed control of S. alba at the four‐ to six‐leaf stage in rainfall above the rainwater run‐off level increased the required effective energy dose by 20% (i.e. 120 kJ m?2) compared with dry plants. A short period of drought just before treatment on S. alba at the two‐ to four‐leaf stage increased the plant fresh weight reduction, which was 22% at low energy dose (190 kJ m?2) and 44% at high energy dose (360 kJ m?2). Hot water weed control should thus be carried out when the plants are drought stressed and avoided when the plants are wet. The air temperature seems to be of little importance in the range 7–18°C.  相似文献   
98.
喀喇昆仑山盖孜河水文水资源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喀喇昆仑山河流自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 ,近 10年洪灾发生频率明显高于以往 ,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程度也大幅度增加。在分析了盖孜河流域的径流及气候多年变化过程后 ,认为洪灾频发的原因是近年来流域内降水及气温呈上升趋势 ,导致高山冰川退缩 ,河流径流增加 ,洪灾增大、频率增高 ;小区域多年气候变化过程从侧面印证了我国西北地区气候由暖干向暖湿变化。  相似文献   
99.
燕麦枯对环境生物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杂环类内吸性除草剂燕麦枯(difenzoquat)对家蚕,蜜蜂,广赤眼蜂,瓢虫,蚯蚓及土壤微生物种群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该结果表明,燕麦枯在高于使用剂量下对供试的生物种群的没有明显影响,由此推断,在推荐用量下燕麦枯不会造成对田间生物种群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0.
竺笑 《家畜生态》2004,25(4):13-16
本文讨论了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遗传与环境的关系及遗传物质的范围和生物可塑性的问题。遗传物质的变异是进化的内因,环境对遗传物质的变异起到诱发与筛选的作用,进化后的生物对环境又有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