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78篇
  免费   935篇
  国内免费   1937篇
农业科学   18150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375篇
  2022年   550篇
  2021年   471篇
  2020年   518篇
  2019年   568篇
  2018年   436篇
  2017年   786篇
  2016年   913篇
  2015年   731篇
  2014年   949篇
  2013年   1035篇
  2012年   1302篇
  2011年   1227篇
  2010年   982篇
  2009年   943篇
  2008年   845篇
  2007年   967篇
  2006年   840篇
  2005年   642篇
  2004年   506篇
  2003年   410篇
  2002年   287篇
  2001年   292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01.
耕地损毁鉴定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地损毁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类型:耕地地面硬化、耕地地面塌陷、耕地挖损、耕地压占和耕地污染,笔者在分析耕地损毁类型特征基础之上,提出了耕地损毁鉴定体系指标选取的原则:综合性原则、分类指导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耕地破坏程度认定与耕地恢复难易程度认定相当原则,由此得到耕地损毁程度的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耕地损毁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依法治理损毁、分类治理利用,推进耕地复垦、引导科学种田,加强耕地保护、创新防控机制等治理对策。研究结果可为耕地损毁鉴定、复垦方案的编制、复垦措施提供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旨在为合理使用钝化剂及水稻糙米镉(Cd)含量与Cd在水稻体内富集和转移的关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6种钝化剂中筛选出能够抑制糙米Cd积累的材料,通过对不同超标程度水稻组的产量、糙米Cd含量、各个器官对Cd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不同钝化剂对Cd在水稻体内转移和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中浓度C材料和FA材料能够降低糙米中Cd浓度;FB材料和中、高浓度FD材料会促使糙米中Cd的积累。水稻各器官对Cd富集能力,无超标水稻为根茎米叶糠,超标水稻为根茎米糠叶;Cd向糙米的转移途径中,在不超标水稻组中糠—米的转移能力最强,在超标水稻组中叶—米的转移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3.
以阿克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两个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二者与社会协同理论,同时运用熵值法、统计分析、系统评价和耦合模型等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建立阿克苏地区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耦合模型,然后对耦合关系进行探讨,揭示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经济发展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都较低;经济发展—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中两子系统在反正切函数模型中的协调性越来越差;两子系统在经济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时高度耦合,阿克苏地区的经济水平较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集约水平急需改善。  相似文献   
104.
天长市铜城镇根据当地工业基础较好、农村"空巢户"较多、农民进城入镇的愿望较强烈的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在集中民意的基础上规范操作,开展试点,循序渐进,创造条件,引导农民"退宅进城入镇",并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解除"退宅进城入镇"农民的后顾之忧。通过开展"退宅进城入镇"工作,为开发土地资源,增加经济效益,促进农地规范流转及农业现代化发展,助推城镇化进程,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探索了新道路。  相似文献   
105.
In the Gilgel Gibe catchment in Ethiopia, local farmers intensify land use on Planosols by adjusting a traditional soil burning practice known as guie. The burning practice used to be applied in a cycle of shifting cultivation. However, more recently, farmers burn small plots to make fertile seedbeds for Eucalyptus seedlings in the first year before these trees are transplanted to larger plot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assess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lanosols that have been subjected to burning over the last 10 yrs and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guie to land‐use intensification of these soils. Transect studies and interviews of local farmers, followed by chemical, physical and micromorphological analyses of samples from selected plots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soil properties of recently (0–2 yrs) and formerly (3–10 yrs) burnt Planosols with those of unburnt Planosols.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burning practice improved nutrient availability in the first 2 yrs after guie. Increased amounts of exchangeable aluminium (Al) were reported in the long term. Charge fingerprints illustrate that the nutrient‐buffering capacity of the soil was high shortly after the practice but subsequently decreased with time. Given the population pressure on the formerly extensively used Planosols, it is argued that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of guie on small, localized plots for raising Eucalyptus seedlings is well adapted to the local socio‐economic context and promotes land‐use intensification on the Planosols. The increased exchangeable Al content of former Eucalyptus seedbeds merits further in‐depth research into the biophysical sustainability of the burn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106.
征地区片价是政府征地时的重要依据,区域之间不合理的征地区片价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为了解决征地区片价之间的平衡问题,笔者以周口市为例,通过建立综合计算指标体系,利用Arc GIS对其进行空间插值,发现现存征地区片价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最高级别征地区片价和综合质量分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重新平衡调整,建立相应的相关性方程,最后得出平衡后的征地区片价。结果表明:征地区片价的确定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其区域之间的平衡也受距离、经济、周边地价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距离中心城镇近的地区最容易受到中心城镇的影响,其综合质量分影响较小,其余位于较外围的地区受综合分值影响较大,交通的便利性是平衡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一项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7.
该文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旱地主要作物栽培模式的演变形式,不同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中国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等现状,解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实际形式以及取得的部分成绩,展望了南方旱地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的方向。为南方旱地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8.
随着探索提高植物整体光合能力相关研究的不断开展,麦类作物穗部器官等植物非叶绿色器官光合潜力挖掘逐渐得到关注。本研究在成都平原秋播美达、贝勒、莫尼卡、摄政王、泰克和甜燕60等6个品种燕麦,设置遮穗、去颖2个试验处理,比较分析了各品种间穗部特征、穗部光合贡献率、颖片光合贡献率和茎光合物质转移率等差异。结果表明,燕麦穗部器官光合贡献率为28.56%~49.05%,其中甜燕60最高;6个品种燕麦的颖片光合贡献率为11.03%~36.88%,茎光合物质转移率为6.65%~35.81%。燕麦穗部器官对籽实增重表现了较高的光合贡献,当燕麦穗部器官光合受到限制时,燕麦单粒种子重和单穗种子数显著降低,尤其是影响双粒小穗数。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为玉米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4种玉米专用缓释肥对夏玉米的影响。[结果]4种缓释肥处理的增产效果都好于常规施肥,增产幅度为1.O%~24.8%。[结论]效果最好的是芭田复合长效I型缓释肥,比常规施肥增产24.8%。  相似文献   
110.
风蚀坑活化形成的流动沙地直接危害草场,使土地逐渐丧失生产力。结合风蚀坑内风速变化特征,采取风蚀坑及边坡、风蚀坑积沙区沙障固沙技术,恢复风蚀坑植被。结果表明:风蚀坑及边坡设置黄柳沙障3 a,植被覆盖率达到27.0%,植物种为7种;PE纱网沙障植被覆盖率为31.0%,植物种为11种;PLA沙障植被覆盖率达到15.6%,植物种为4种;黄柳+PE复合沙障植被覆盖率达到75.3%,植物种为6种,而对照植被覆盖率为1.6%,植物种2种。在风蚀坑积沙区,设置沙障3 a后,PE纱网沙障植物种达到10种,黄柳+PE沙障为8种,PLA沙障为4种,黄柳沙障6种,而对照为1种;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50.3%、50.7%、22.7%、40.0%,而对照为4.0%。采取网格或带状PE沙障,带状黄柳+带状PE沙障对风蚀坑植被恢复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