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87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373篇
农业科学   10469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302篇
  2015年   353篇
  2014年   471篇
  2013年   458篇
  2012年   549篇
  2011年   552篇
  2010年   557篇
  2009年   575篇
  2008年   607篇
  2007年   461篇
  2006年   483篇
  2005年   494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320篇
  2002年   275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4篇
  1953年   4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利用RT-PCR检测库尔勒香梨苹果茎痘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库尔勒香梨新鲜、冷藏、冷冻叶片和皮层为材料,对提取双链RNA (dsRNA)的2种方法和提取总RNA的3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总R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进,获得了纯度较高、完整性较好的dsRNA和总RNA,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反转录(RT)和PCR扩增。在国内首次完成了对苹果茎痘病毒(ASPV)的RT-PCR检测,建立了ASPV有效RT-PCR反应体系。用此体系扩增到ASPV一个长约316 bp的片段。实验表明以dsRNA和总RNA为模板均能成功进行RT-PCR检测,且dsRNA优于总RNA。  相似文献   
92.
值得关注的大豆新病害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吴品珊  严进 《植物检疫》2003,17(4):226-228
大豆病害在世界上报道有上百种 ,其中大豆疫病菌、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番茄环斑病毒、烟草环斑病毒等危害大豆的有害生物是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 ,但近年国外大豆病害的发生情况有了一些变化 ,一些新兴的、重要的病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防止这些新的危险性有害生物随进口大豆传入我国 ,避免对国外大豆上病害的了解停留在大豆疫病菌等有害生物上 ,现着重介绍几个近年在国外发生普遍、经济影响大、中国没有分布、随大豆传入风险高的新的危险性真菌病害 ,从而对大豆真菌病害有新的认识。1 大豆突死综合症一种镰刀菌引起的大豆突死综合症 (英…  相似文献   
93.
从船舶蔬菜中截获鳞球茎茎线虫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何燕  张士才 《植物检疫》2003,17(3):186-187
20 0 2年 2月上旬 ,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疫人员对来自韩国岱山的新加坡籍“杜瑞安 (CHEMGASDURIAN)”轮进行检疫 ,从该轮食品舱的菲律宾大蒜样品中分离出大量线虫 ,经鉴定并送南京农业大学林茂松教授复核 ,确认为鳞球茎茎线虫 (Ditylenchusdipsaci)。这是南通口岸首次截获该线虫。1 截获过程大蒜是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常见蔬菜品种 ,且是多种检疫性线虫的寄主。检疫人员在对该船舶的食品舱进行检疫时 ,发现一袋约有5kg的大蒜 ,外观上无异常情况 ,但用手摸感觉干瘪 ,剥开外皮 ,可以看到大部分蒜瓣已萎缩腐烂 ,呈褐色 ,重点取样进行…  相似文献   
94.
茎瘤芥新品种涪杂1号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涪杂1号茎瘤芥母本是胞质雄性不育系96118-3A,父本是优良的茎瘤芥自交系920154。该一代杂种从出苗至现蕾150~155 d(天),属中熟类型。瘤茎近圆球形,加工性能好,品质优,适于四川盆地茎瘤芥产区种植,一般每667 m2产量2 500—3 000 kg,最高可达4 000 kg。  相似文献   
95.
试验结果表明:在17~31℃恒温范围内,稻茎毛眼水蝇的发育速率随温度上升呈逻辑斯蒂曲线趋势。幼虫、蛹存活率、成虫产卵量、种群增长指数随温度的上升呈抛物线趋势。卵孵化率在20~31℃范围内无显著差异,均在92%以上。在17℃和35℃时,孵化率下降至86.67%和76.36%。在35℃时,幼虫不能存活,成虫不产卵。  相似文献   
96.
种植方式与种植密度对大力士高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用裂区设计,研究了大力士高粱在16种不同种植密度、3种种植方式下,产草量、生产速度、茎叶比、茎粗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撒播密度为18 kg/hm2、条播为22.5 kg/hm2、穴播为28.5 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生长速度在第53-55 d时最高,达5.7 cm/d;茎叶比随着产量的增加逐渐减少;茎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7.
银条茎尖培养快繁及离体根状茎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银条‘二细一粗’品种为试材, 研究了蔗糖浓度、激素组合对茎尖培养和快速繁殖的影响及温度、光照、蔗糖浓度等因素对根状茎离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 茎尖培养较理想的培养基为MS + 蔗糖4 % + 6-BA 0.5 mg·L - 1 + NAA 0.1 mg·L - 1 , 成苗率可达74.0 %。茎尖增殖较适培养基为MS + 6-BA 3.0 mg·L - 1 + NAA 0.5 mg·L - 1 , 每个外植体平均可产生5.6 个芽。根状茎诱导以MS + 蔗糖10 % + 6-BA 510 mg·L - 1+ CCC 500 mg·L - 1培养基, 20 ℃全黑暗培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8.
剪叶对茭白肉质茎膨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 1个单季茭和 1个双季茭茭白品种为试材 ,在肉质茎开始膨大时进行不同程度的剪叶处理 ,结果表明 :各处理在开始膨大后最初几天内干、鲜质量差异不明显 ;剪去叶片对肉质茎膨大影响不大 ,但切除叶鞘后 ,肉质茎膨大初期以后的干、鲜质量显著下降 ;整株剪叶比单茎剪叶处理对肉质茎膨大的影响大 ,剪去叶片与切除叶鞘、叶片表现相似。由此认为 ,茭白肉质茎膨大所需养分主要依靠短缩茎和叶鞘在肉质茎膨大前的积累 ,肉质茎膨大过程中植株茎蘖间存在养分交流 ,品种间在膨大速率上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9.
为提高当归茎线虫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田间抽样的准确度,用7种聚集指标判断了当归茎线虫病的田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当归茎线虫病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其中奈曼分布(核心分布)的适合率为100%,嵌纹分布(负二项分布)的适合率为77.8%.理论抽样数量约820株.4种抽样方法差异均不显著,在保证抽样数量合理的情况下,4种方法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100.
通江段木银耳适栽菌株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江县是中国银耳之乡,其产品均为段木生产,与袋料栽:暗银耳有着质的差别。历年来,通江银耳销售均呈供不应求势态,近几年来干耳销售价稳定在70~80元/k,是传统的名优特出口产品。但是传统的通江段木银耳生产对菌种有着很大的选择性,不同的品种其生产性状不一样的。现将我县生产中使用的4个银耳菌株在菌种培养过程和段木出耳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