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3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2 毫秒
31.
紫椴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分别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2种方法对影响紫椴ISSR-PCR反应体系的4个因素(Taq酶,Mg2 ,dNTP,引物)在3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正交设计选用L9(34)方案,采用直观分析法获得影响因素最佳反应水平.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各因素对ISSR-PCR反应的影响情况,找出最佳反应水平.2种方法所得影响因素最佳水平存在差异,通过综合比较与分析,最终建立了紫椴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Taq酶1.0U,Mg2 2.0 mmol·L-1,dNTP 0.20 mmol·L-1,引物0.4μmol·L-1,1×PCR buffer,30 ng模板DNA.在此基础上筛选出14个扩增稳定、多态性丰富的ISSR引物,并通过梯度PCR试验,确定引物最佳退火温度.  相似文献   
32.
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Ca2 和K 溶液处理2年生紫椴幼苗,在-10℃低温条件下分别处理4、6、8、10h,测定和分析其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MDA)浓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及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分数Ca2 和K 的处理能够降低质膜透性、减轻低温胁迫对细胞膜的破坏、减少丙二醛的浓度、增加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其中,经过K 处理的植株抵御低温效果显著,并以质量分数为250%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3.
34.
紫椴适生立地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长白山南部30块天然次生林样地和紫椴解析木数据,利用数量化理论Ⅰ,分别评价了5个立地因子对紫椴树高和直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坡度、A层土壤厚度是影响紫椴生长的主导因子;紫椴在半阴坡和半阳坡的生长好于阴坡和阳坡,在≥26°的陡坡生长好于≤25°的斜坡和缓坡,生长量随A层土壤厚度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35.
紫椴幼树叶片的光合作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生长于不同光照环境中紫椴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光响应动态研究结果表明,适度遮荫环境中的幼苗叶片平均光饱和光合速率和平均光饱和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全光环境个体,蒸腾速率和暗呼吸速率则低于后者,受强度遮荫的幼苗各指标均处于最低水平。在生长高峰期,全光和强度遮荫环境中的个体叶片暗呼吸速率占净光合速率的80%以上,受一层网遮荫个体的暗呼吸速率只占净光合速率的38.3%。表观量子产额测定结果表明,紫椴幼苗叶片光合作用对光的需求量相对较低,当紫椴幼苗处于强光环境中时,幼苗必须采取某种对策避免吸收过量的光能,或者通过某种方式耗散过剩的热能。综合叶片的光合作用特征,认为在生长高峰期的高呼吸消耗是全光环境中紫椴幼苗枝干生长量小、生物量积累相对低的主要原因,光照不足是强度庇荫环境中紫椴幼苗枝干生长量小、生物量积累相对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6.
紫椴播种苗化学控制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塑料大棚内,应用不同化学制剂对紫椴的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出苗期乃至幼苗生长初期,不同化学处理不同密度间的高生长没有显著的影响,经生物助长剂处理过的苗木的出苗率比水浸和速效丰产灵处理过的苗木出苗率高。  相似文献   
37.
紫椴种皮透性及种子浸提物生物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称重和生物测定的方法,对紫椴种皮透水性及种子各部分浸提物的生物效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紫椴种子种皮透水性较差,不易吸水。紫椴种子的胚乳、种皮、果皮中确实都含有萌发抑制类的物质,按照其抑制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种皮、果皮、胚乳(胚),且该抑制物质浸提液浓度高则抑制性强,浸提液浓度低则抑制性弱。紫椴种子胚各有机相及水相对白菜种子发芽率的抑制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乙醚相,水相,甲醇相;对白菜种子胚根长抑制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石油醚相,水相,乙酸乙酯相,乙醚相,甲醇相。种皮的各有机相及水相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和胚根长的抑制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甲醇相,水相,乙醚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果皮的各有机相及水相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和胚根长的抑制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甲醇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乙醚相,水相。  相似文献   
38.
温度对解除休眠的紫椴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紫椴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测定已经解除休眠的紫椴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25℃时,ABA含量增加,GA、IAA含量下降,GA/ABA、IAA/ABA的比值都显著低于适温(15℃/10℃),说明高温下,抑制型激素ABA的含量占优势时,种子的发芽便会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39.
伊品  吴江  于恩国 《防护林科技》2014,(1):35-36,79
通过对红松、落叶松分别与紫椴混交的林型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宽带状混交的林分生长表现优于窄带状混交的林分,混交林生物量大于纯林,针阔混交林综合效益明显;混交林物种丰富度的种类、数量都远远高于纯林;混交林中物种多样性复杂,土壤营养含量丰富,能加快枯落叶的分解速度,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加速营养元素的释放量。  相似文献   
40.
核桃楸紫椴不同造林密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0年6种密度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楸和紫椴的初植密度均为1.5m×1.5m为最佳。造林后10年其胸径、树高、蓄积量均高于其它密度;成活率、保存率高;自然整枝好,干冠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