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8篇
农业科学   7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以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肝胰腺组织为实验材料,提取总RNA,通过3′以及5 '-RACE基因克隆技术,首次在日本囊对虾中克隆到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14(apo-14)基因的全长序列,包含完整的ORF以及3′-UTR和5′-UTR.日本囊对虾apo-14 cDNA序列全长为784 bp,其中ORF长度为420 bp,编码139个氨基酸.对虾apo-14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apo-14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克隆桔小实蝇14-3-3蛋白的基因(Bactrocera dorsalis 14-3-3,Bdor 14-3-3),研究Bdor 14-3-3 mRNA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探索其是否参与了桔小实蝇的发育过程。【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技术克隆Bdor 14-3-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研究Bdor 14-3-3 mRNA在桔小实蝇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时期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克隆获得了Bdor 14-3-3基因,其编码区长度为747 bp,编码248个氨基酸残基。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析表明,在昆虫纲中,桔小实蝇与刺舌蝇14-3-3蛋白的序列一致性最高,为98.8%,与豌豆蚜的序列一致性最低,为85.4%。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Bdor 14-3-3 mRNA在桔小实蝇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都有表达;在雌虫头(去除触角)和翅中的相对表达量均较高,分别是触角的1.39和1.44倍;在雄虫胸和后足中的相对表达量均较高,分别是前足的1.28 和1.23倍。在蛹的早期发育过程中Bdor 14-3-3 mRNA表达量逐渐升高,到7 d蛹期相对表达量达到最高峰,是10 d蛹的4.91倍。【结论】克隆获得了Bdor 14-3-3基因,其表达的14-3-3蛋白可能参与了桔小实蝇的变态发育过程,尤其在蛹的发育过程中Bdor 14-3-3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根据在香蕉果实抑制缩减文库中获得的1个14-3-3蛋白基因片段,采用PCR和RACE相结合的方法从香蕉(Musa acuminate L.AAA group cv.Brazilian)cDNA文库中筛选到其全长cDNA序列.序列测定和Blastx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全长1 037 bp,含有1个完整的阅读框,其编码区编码261个氨基酸残基,具有植物14-3-3蛋白基因的保守结构域,并与其他植物来源的14-3-3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将其命名为Ma-14-3-36(Musa acuminate 14-3-3).采用遗传进化系统发育树的分析结果表明,Ma-14-3-36与来源于单子叶植物的多数14-3-3蛋白基因序列在同一个进化枝上.采用RT-PCR对其在香蕉果实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香蕉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差异表达,推测其可能在果实的发育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4.
为探究土壤环境中红霉素污染的生物风险,本试验采用14C示踪技术,选取广东菜心为代表,研究红霉素结合残留的释放、转化及生物有效性,并探讨添加外源有机肥(如鸡粪、活性淤泥)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红霉素结合残留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释放,在培养45 d时下降至引入量的59.83%,其中15.00%转化为可提态残留;植物根系的吸收和扰动能促进红霉素结合残留的释放和转化(P <0.05);土壤中的红霉素结合残留能够被广东菜心根部吸收并转运至可食部分,转运系数为0.34,表明红霉素结合残留在菜心体内不易向上运输;放射性自显影图片显示,被植物吸收的14C-红霉素及其放射性衍生物主要集中在叶片和根部;外源添加有机肥(鸡粪和活性淤泥)处理,一方面可抑制结合残留的释放,增加富啡酸中红霉素结合残留的含量(P<0.05),导致土壤中红霉素污染更持久,另一方面可促进植物对土壤中红霉素残留的吸收;腐殖质分级结果显示,红霉素结合残留主要集中在富啡酸中(87.92%~97.21%),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释放。本研究结果为科学评价红霉素的生态安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5.
利用本实验室构建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血细胞cDNA文库中脊尾白虾14-3-3巨球蛋白基因EST序列,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获得脊尾白虾14-3-3基因c DNA全长,命名为Ec14-3-3。该基因全长2905 bp,包含74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4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27.95 kD,理论等电点为4.65。同源性分析表明,脊尾白虾Ec14-3-3氨基酸序列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14-3-3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8%。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Ec14-3-3基因在血细胞、卵巢、肝胰腺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血细胞中Ec14-3-3相对表达量最高。感染鳗弧菌和WSSV后6 h,脊尾白虾血细胞和肝胰腺中Ec14-3-3基因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性。本研究结果表明,Ec14-3-3基因在脊尾白虾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天椒14号是以羊角椒自交系81为母本,以长羊角椒自交系14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辣椒一代杂种。中早熟,株高97cm,开展度73cm,始花节位为第8~10节,果实羊角形,果长25.92cm,果肩宽3.17cm,果肉厚3.0mm,单果质量52.05g。青熟果深绿色,基部有褶皱,结果集中,连续结果能力强,辣味中等。田间对辣椒疫病、炭疽病和病毒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天椒4号。每667m~2产量4000kg以上,适宜甘肃及气候条件相似地区露地及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27.
蛇床子素可抑制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干重;含有14C标记的葡萄糖培养基中培养小麦赤霉病菌,以100 μg/mL蛇床子素处理,其菌体内14C放射强度比对照降低43%,表明蛇床子素能抑制小麦赤霉病菌对葡萄糖的吸收;以100 μg/mL蛇床子素处理小麦赤霉病菌12 h,菌体内总钙含量仅为对照的60%,表明蛇床子素能抑制菌体对钙的吸收;蛇床子素处理对β-1,6-葡聚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离体条件下,蛇床子素能抑制小麦赤霉病菌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  相似文献   
28.
Cereal eyespot fungi Tapesia acuformis and Tapesia yallundae are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which show different behaviours upon treatment with sterol 14-demethylase inhibitors (DMIs). T. acuformis is naturally resistant to DMIs belonging to the triazole family and susceptible to the imidazole ones, whilst T. yallundae is sensitive to both inhibitors. Cloning of the target enzyme gene, CYP51, from the two species revealed an important polymorphism between them. Further sequencing of CYP51 from sixteen T. acuformis and eleven T. yallundae strains with different phenotypes with regards to resistance to DMIs confirmed that at least eleven variations are species related. Among them, a conserved phenylalanine residue at position 180, found both in T. yallundae and in all known CYP51 proteins from filamentous fungi and yeast, was replaced in T. acuformis by a leucine. Therefore, a leucine at 180 could be possibly involved in natural resistance of T. acuformis to triazoles. Other mutations were observed in some resistant strains, sometimes simultaneously, but in contrast to what was reported for other filamentous fungi, where a mutation at the 136 position of the CYP51 gene product seemed to correlate with resistance to DMIs, we did not find a cl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a given mutation and a particular phenotype.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resistance to DMIs could have a polygenic nature in Tapesia. We took advantage of species-related variations to develop a PCR-based assay allowing rapid and easy discrimination between field strains of the two species.  相似文献   
29.
设施栽培中桃树14C同化物分配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爽  高东升  韩红霞 《园艺学报》2006,33(5):1067-1070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4C - 示踪方法研究了设施桃树果实不同发育时期14 C同化物的运转分配特性。结果表明: 在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 分配到果实中的14C同化物最多, 随着果实生长, 分配到果实中的14C同化物比例增加。叶片的自留量小于果实获得的14C同化物量, 且随着果实的生长, 叶片的自留量逐渐减少。在各器官中果实的放射比活性最强, 其次为叶片与根系。说明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是设施桃树对碳素同化物需求和竞争最大的时期。  相似文献   
30.
荔枝果皮对外源钙和蔗糖吸收及向细胞壁沉着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荔枝果皮对外源钙和蔗糖的吸收及细胞壁构建规律。结果表明,进入果皮的蔗糖主要被用以构建细胞壁,但随果实发育,蔗糖用于构建细胞壁比例减少,更多分布于果皮组织的可溶性成分中;果梗向果实运输钙的效率远远低于蔗糖运输效率;NAA处理果实短期内可明显促进蔗糖向果实运输,但不能促进果梗的钙进入果实,说明蔗糖和钙向果实运输有不同调控机制;施于果实表面的钙虽可被吸收并成为细胞壁的结构钙,但比例不到千分之一;硝酸(根)离子和NAA可一定程度促进外源钙向细胞壁沉着;抗裂的怀枝果皮细胞壁的钙含量比易裂的糯米糍高,其细胞壁结合外源钙的能力也强于后者,说明前者细胞壁中果胶半乳糖醛酸残基含量高于后者,也是怀枝具有较强抗裂性的物质基础之一;2品种14C-蔗糖向果皮细胞壁沉着均在果实发育初期最活跃,怀枝细胞壁构建也只是在果实发育初期比糯米糍更活跃,这就意味着抗裂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在果皮发育的初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