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0篇
  免费   601篇
  国内免费   344篇
医药卫生   664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289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437篇
  2012年   350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Summary We analysed long-term follow-up results of 175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glioma (110 glioblastoma and 65 anaplastic astrocytoma) treated under five different regimes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factors of age (less than 40), histology (anaplastic astrocytoma) and type of adjuvant therapy (radiation and chemotherapy) contributed to long survival. The other important factor was the response to adjuvant therapy.Cases of gross total removal or complete response (CR) of a residual tumour to an adjuvant therapy showed a better prognosis. The three and five year survival rate was 42% and 24%,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CR ratio (23%) was seen in patients treated by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interferon and ACNU in addition to radiotherapy (IAR therapy).  相似文献   
22.
5-FU多聚缓释体植入技术治疗脑胶质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5-FU)多聚缓释体植入胶质瘤内化疗的临床效果,探索化疗药物的新剂型和新途径。方法在60例胶质瘤病人在开颅术中或以立体定向方式植入5-FU多聚缓释体,5-FU含量100~150mg。随访5~24周,通过影像学检查,计算肿瘤平均径。比较手术前及各随访时间段肿瘤平均径的变化,并观察瘤周水肿情况。结果38例病人术后病情稳定。无化疗不良反应。肿瘤平均径在术后5、12和24周以上均有显著缩小。其中第12周随访病例肿瘤平均径缩小最显著。肿瘤周边水肿带在开颅手术的病人比较宽,而在立体定向手术病人无明显加重表现。结论低剂量5-FU瘤内缓释体植入术治疗脑胶质瘤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检测人脑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和肿瘤级别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在47例脑胶质瘤组织和25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表达水平和肿瘤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CTGF在胶质瘤Ⅰ-Ⅱ级(高分化组)及胶质瘤Ⅲ~Ⅳ级(低分化组)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而且在Ⅲ~Ⅳ级胶质瘤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胶质瘤Ⅰ~Ⅱ级(P<0.01),说明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CTGF表达也增强。结论CTGF在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而且表达水平和恶性程度有密切联系。CTGF的检测可作为胶质瘤恶性程度判断的参考,为从基因水平上探讨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预后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4.
A 42-year-old female presented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 presumably from a radiation-induced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 Six years earlier, she had undergone radiation treatment for an optic glioma that was diagnosed based on imaging criteria. The aneurysm was successfully clipped, and the optic glioma was biopsied to verify the diagnosis histologically. Radiation-induced cerebral aneurysms often manifest with a fatal SAH. These aneurysms typically develop in the field of radiation and are diagnosed a mean of 8.52 years after radiation. Rarely, the aneurysm sac thromboses spontaneously. Clipping or coiling of the aneurysm can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25.
Cyclin D1在胶质瘤细胞系中表达分布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安炀  章翔  曹云新  李霞  刘新平 《医学争鸣》2003,24(22):2024-2026
目的:探讨cyclin D1在胶质瘤细胞系中的细胞周期表达模式,将为从生物学功能上阐明cyclin D1在胶质瘤细胞周期演进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双参数法和细胞同步化,确定cyclin D1在胶质瘤细胞系SHG-44和BT-325中的细胞周期表达分布模式.结果:在胶质瘤细胞系SHG-44和BT-325中,Cyclin Dl的表达呈细胞周期依赖性:在SHG-44中,cyclin D1在G1期表达最高,4h左右达到峰值,S期及G2/M期下降,但仍可检测到;在BT-325中,cyclin D1在G1期表达最高,6h左右达到峰值,S期及G2/M期下降,但仍可检测到.结论:cyclin D1蛋白质的表达呈细胞周期依赖性,且与细胞周期行进有关;cyclin D1在SHG-44和BT-325胶质瘤细胞进入G1期的早期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亚甲蓝(MB)对大鼠脑胶质瘤C6的增殖抑制及与化疗药物1,3-双(2-氯乙基)-1-亚硝基脲(BCNU)的协同抗肿瘤作用.方法:用MTT比色法测定MB对C6细胞的抑制作用,观察MB和BCNU对Wistar大鼠C6胶质瘤模型的治疗效果.结果:MB对C6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MB、BCNU联合应用与BCNU的单独应用对C6大鼠肿瘤模型的作用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MB对C6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与BCNU具有协同的抗胶质细胞瘤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法(BOL D)成像对患者脑胶质瘤并可能累及脑皮层功能区的患者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检查,有助于外科治疗方案的制定,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愈率,避免重要脑功能中枢受到损伤。方法:对12例患有脑胶质瘤的患者用双手对指刺激的方法实行动态MR脑功能成像,共计5 0个动态,每次10个动态,18个层面,扫描时间为15 9s,分别间隔以等时间的静息期,检测感兴趣区正相关系数。结果:12例患者的图像采集满意,激活区均激活边缘系统,丘脑区,激活的脑功能区包括初级和次级躯体感觉区,尤以脑胶质瘤对侧激活最为显著(8例) ,同侧也有部分激活(4例)。结论:左右手对指激活特定的脑功能区,表明患者今后的恢复功能可能是对侧功能的代偿。这对外科制定手术方案,恢复的评估以及避免脑神经功能区的损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伽玛刀联合替莫唑胺和伽玛刀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3~2006年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胶质瘤的病人,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分为二组,实验组(35例)在伽玛刀术后采用替莫唑胺5个周期化疗,对照组(48例)仅行伽玛刀治疗.长期随访,观察病人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的生存时间以及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的平均平均生存期为14.2个月,对照组为7.8个月.实验组的2年生存率为20.5%,对照组为10.1%.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等.结论 伽玛刀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胶质瘤有效,能提高生存率而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中的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抑制因子(P16)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5例胶质瘤组织中的MMP-2、VEGF和P16蛋白的表达,通过原位杂交检测MMP-2 mRNA的表达。结果:胶质瘤的恶性程度与MMP-2、VEGF表达和P16的缺失表达呈正相关,随着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结论: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由多种因素决定。胶质瘤中MMP-2含量越高,肿瘤细胞在浸润的过程中突破血脑屏障的能力越强;VEGF的表达增加,肿瘤的血液供应越丰富,恶性程度越高。P16蛋白缺失率高,组织学分化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胶质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30.
We report a case of primary diffuse leptomeningeal gliomatosis (PDLG) followed up with seri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MRI). A 45‐year‐old man manifested with bilateral abducens nerve palsy and meningisms. Repeated MRI revealed diffuse leptomeningeal enhancement throughout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without intra‐axial mass accompanied with the dilatation of ventricles and focally enlarged cerebral sulci. Brain biopsies showed a leptomeningeal gliomatosis. The MRI findings described here would contribute to the diagnosis of PDLG among other common diseases diffusely spreading along the leptomeningeal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