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社会科学   92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领导文萃》2008,(17):7-8
地方政府成为土地违法主要推手;神化高考状元不可取。  相似文献   
62.
知识经济正使法的作用被赋予新的内容。法应具有确认与保护基于知识的权利的作用;规范知识商品交易的作用;鼓励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作用;惩罚知识违法、制裁知识犯罪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沈轩 《小康生活》2005,(12):74-76
妻子赵艳红在丈夫尹天志提起离婚诉 讼后,明知丈夫在外与他人有不正当关系, 可又苦于无证据佐证,为了取得证据,妻 子带人把丈夫与第三者曹妮娜抓了个现 行,并拍摄了两人的的裸照,作为证据 向法庭提供,并向有关部门举报了丈夫 的违法乱纪行为。不料,赵艳红的这一 行为惹来一场官司,曹妮娜一怒之下以  相似文献   
64.
依命令之职务行为的合法化前提是必须存在一定有效的、具有约束力的命令。有效、约束命令的范围为不明显违法的命令。是否明显违法,应当从命令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对有效、约束命令的认识错误属于对合法化事由前提条件的认识错误,应阻却故意的成立;在法律规定处罚过失犯的情况下,成立过失犯罪。  相似文献   
65.
搭售是反垄断法重点规制的对象,在反垄断史上一直被视为“本身违法”行为。软件搭售是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及反垄断法对软件产业的干预而出现的新概念,旨在强调软件产业中的搭售与传统产业中搭售的区别。软件搭售违法性的认定难题主要在于独立产品的认定,即两种被捆绑在一起的软件是集成产品还是两个独立的产品。欧美司法实践一般根据消费者需求来进行判断,即消费者需求标准,这是值得我国反垄断执法和司法借鉴的。  相似文献   
66.
韩国刑法典中,作为违法性阻却事由之一明确规定有"自救行为"。韩国刑法中的"自救行为"指依据法定程序不可能保全请求权时,为避免其请求权的实行不能或显著的实行困难而实施的行为,其具有在紧急状况中私人代行国家权力的行为性质。韩国刑法"自救行为"的成立需要具备如下条件:一是自救行为状况;二是自救意思;三是相当理由。一旦成立自救行为,即使发生符合构成要件的结果,也将阻却违法性而不成立犯罪。  相似文献   
67.
串通投标行为是一种与价格有关的横向限制竞争行为,实践中有轮流坐庄、补充投标、市场分割、补偿投标等表现形式。从根本上看,各种串通投标行为都是通过部分或全部投标人间达成协议来预定中标人的,这种投标人间的联合不但侵害了招标人和其他投标人的利益,还将严重破坏招投标制度的竞争机制作用以及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竞争性市场结构。我国《反垄断法》(草案)应采取“本身违法原则”对串通投标行为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68.
陈建旭 《求是学刊》2007,34(1):81-87
由于内幕交易行为在外观上与一般的证券买卖交易并无不同,但刑法上却将内幕交易行为当作犯罪来处罚,所以对于其刑事规范理论的依据何在值得探讨。但是因为内幕交易具有内部性,对于内幕人员获知与利用内幕信息的内幕交易行为,在区别究竟属于合法的证券投资与违法的内幕交易时就产生了难点。因此有必要借鉴美、日与中国台湾地区等关于内幕交易罪的刑事规制经验,从立法与司法实践方面来探讨内幕交易罪的刑事规范理论基础,以澄清内幕人员与内幕信息的规制范围与犯罪构成特征。  相似文献   
69.
曹雪芹在《红楼梦》文本中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贾赦、贾珍之流道德败坏、荒淫无度的腐败生活,真实地镜像了清朝贵族纨绔子弟"假礼假体面"、真败家的虚伪本性。  相似文献   
70.
行政赔偿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它直接关系到行政机关的信誉和公民的切身利益。修改前的《国家赔偿法》规定行政赔偿采用违法归责原则,但是违法归责原则的不足影响了公平正义的实现。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虽然在总则中取消了违法性的要求,但仍存在不足之处。行政赔偿制度可以借鉴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以过错原则作为违法归责原则的补充,从而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救济损害,维护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