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5篇
经济   11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我国现阶段劳动收入“陷阱”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我国现阶段劳动收入的内部性不经济和外部性不经济两个方面讨论了我国现阶段劳动收入“陷阱”的特点和成因。我国现阶段劳动收入“陷阱”导致了市场失灵 ,从而严重抑制了私人部门的投资和消费 ,也严重抑制了中央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的货币政策所预期达到的效果。额外付费造成了高昂的市场进入成本 ,导致市场效率低下。经济剩余大量地被无偿占有 ,极大地降低了私人部门的投资积极性。劳动者收入普遍低下 ,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极为低下 ,导致私人部门的购买力严重不足和民间信用不高。针对我国现阶段劳动收入“陷阱”存在的现实状况 ,作者进一步提供了建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2.
在金融全球化下我国金融安全若干问题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冰  魏凯 《价值工程》2006,25(6):104-106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和基本趋势。在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今天,如何能够在金融全球化中获利,又能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尤其是象我国这样一个经济转型的国家。本文分别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于金融全球化下金融安全问题的研究,包括国外的金融危机理论;又分别从国家经济安全、金融效率、金融风险,资本外逃等方面探讨了与国家金融安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3.
文章利用1981~2009年15国面板数据,将反倾销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研究,发现了WTO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反倾销的影响存在不同。WTO显著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反倾销,但是却对发达国家的对外反倾销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文章认为这是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税水平以及WTO对其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影响不同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54.
基于东道国引资政策对跨国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建立一个由跨国企业与东道国企业构成的寡头垄断竞争模型,分析跨国企业的选择行为及东道国的最佳优惠政策,结论表明东道国最佳优惠政策与跨国企业直接投资的固定成本密切相关。因此,东道国制定引资政策时应以本国国民福利为首要目标,针对不同类型的FDI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55.
论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人才建设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陈志学 《旅游学刊》2001,16(3):34-38
目前,我国旅游人才建设仍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合理、结构不理想、急需人才缺乏、人才外流严重等问题,为此,需要在确立积极的人才资源开发目标和工作思路,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创新用人机制,优化人才环境等方面作出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56.
2006年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必须认清我国农村潜伏的危机,并力图提升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关于农村公共危机,文章着重分析了我国目前农村公共危机的五种类型,最后根据张成福的"全面整合"模式提出了提升农村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七种途径.  相似文献   
57.
国际形势的迅速变化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野,但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单纯的经济学研究往往无法解释现实,经济学、政治学以及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间的分立与隔绝状态不利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需要关注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打破经济学尤其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专业壁垒;第二,...  相似文献   
58.
程宏志 《技术经济》2006,25(7):117-121128
近年来,中央和各地针对农村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和惠农政策,对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还有赖于推进农村全面改革,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以农业大省安徽为例,总结前期农村改革的实践经验,撂求下一步农村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59.
构建我国农村物流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慧玲  袁维海 《技术经济》2006,25(8):58-61,69
发展农村经济是我国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任务。农村物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运行有效的物流系统。本文在正确地认识农村物流系统的特点、客观地分析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构建农村物流系统的策略。  相似文献   
60.
Abstract:

Since the 1978 reforms, China has experienced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GDP growth has been in the double digits on average yearly, creating the fastest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recorded by a major economy in history. Not only did this transform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at large, China reached important milestones in terms of reducing poverty and creating prosperity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This article uses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o examine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how growth has been achieved largely by ‘informal institutions’ that are grounded in culture, customs, and private interactions that emerge spontaneously. The trajectory by which these informal institutions left their imprint on China’s complex economic landscape and how they can constrain future economic growth are also of central importance. After examining decentraliza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practices,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legal system, we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creating formal institutions necessary for long-term growth, most importantly innovation. Preliminary evidence show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s tapering off which may reflect the constraints of China’s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This ought to be reversed if China is to enjoy long-term sustained grow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