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业科学   88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1.
以毛竹和重组竹为研究对象,用绵腐卧孔菌(PV)、密粘褶菌(GT)两种褐腐菌和彩绒革盖菌(CV)、变色栓菌(TV)两种白腐菌进行腐朽试验,比较分析了毛竹和重组竹腐朽前后表面视觉性质及其质量损失差异。结果发现:毛竹和重组竹颜色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明度(L~*)降低,色度值(C)、红绿轴色品指数(a~*)和黄蓝轴色品指数(b~*)显著增大,其中绵腐卧孔菌对毛竹及重组竹的色差影响最大。重组竹(耐绵腐卧孔菌)能达到Ⅰ级强耐腐水平;毛竹(耐绵腐卧孔菌)和重组竹(耐密粘褶菌和彩绒革盖菌)达到了Ⅱ级耐腐水平;毛竹(耐密粘褶菌、彩绒革盖菌和变色栓菌)和重组竹(耐彩绒革盖菌)为Ⅲ级稍耐腐水平。整体来看,重组竹对白腐菌和褐腐菌的耐腐效果好于毛竹。绵腐卧孔菌虽然对毛竹和重组竹的降解能力最弱,但对其颜色变化的影响却最大。扫描电镜可观察到彩绒革盖菌通过毛竹导管壁上的纹孔进入薄壁细胞、伴胞等,同时通过分泌木质素酶导致其细胞壁降解。  相似文献   
52.
染色是丰富竹材色彩提高竹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技术手段,染色竹材的色彩稳定性关系到其装饰效果,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不同处理的染色竹材在紫外辐照400 h后的色彩变化以及染料种类对色彩稳定性的影响。在试验考察的因素水平内,仅染料种类对400 h后的色彩变化(△E、△L*、△a*、△b*表征)的影响显著,模型通过残差正态性等检验;染料种类对不同的色彩指标的影响不同,从总色差ΔE指标看,染色有利于提高色彩稳定性,其中蓝色试样的总色差最小,但从L*、a*、b*等3个色度指标分别看,不同色彩的试样在不同的指标上稳定性不同,没有发现3个色度指标稳定性均最佳的色彩。  相似文献   
53.
采用愈创木酚变色、苯胺蓝平板退色和酶活性测定筛选出高效降解竹材木质素的菌株。结果表明:通过腐烂的竹材等34份样品分离纯化出139株真菌;通过0.04%愈创木酚和0.1‰苯胺蓝平板初筛,从分离纯化的139株真菌中筛选出具有产木质素降解酶活性的7株降解菌;7株降解菌经液体产酶培养基复筛得到2株高效产降解木质素酶活的菌株:培养7 d,漆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达72.558、23.769、55.044和34.611、38.781、82.646 U/mL;2株降解菌FG-35和FG-98分别鉴定为革耳菌Panus lecomtei和烟管菌Bjerkandera adustus。  相似文献   
54.
采用低分子量酚醛树脂混合常规酚醛树脂,表征了胶黏剂热行为与分子量分布的情况,探讨了不同比例改性酚醛树脂胶黏剂对竹层积材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分子量酚醛树脂相比于常规酚醛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放热峰也不明显,主导分子量为810,而常规酚醛树脂主导分子量为2 036,小分子酚醛树脂分子量分布更均匀;不同比例低分子量混合酚醛树脂制备的竹层积材,剪切千强度在低分子比例10%时达到最大值,而湿强度随低分子比例增加持续降低,并且炭化竹材剪切强度普遍小于漂白竹材.  相似文献   
55.
以复合硅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毛竹刨花为增强材料,加入发泡剂及其他化学添加剂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发泡成型,制得轻质墙体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发泡剂种类、用量及发泡温度等主要发泡工艺因子对水泥基竹材复合轻质墙体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基竹材复合轻质墙体材料最佳发泡工艺组合为发泡剂为金属Mg粉,发泡剂用量为3%,发泡温度为70℃,所制得的轻质墙体材料的密度为535 kg·m-3,吸水厚度膨胀率(TS)为0.63%,静曲强度(MOR)为0.83 MPa。  相似文献   
56.
竹材原态多方重组材料纵向指接机进行了优化设计,阐述了指接机的工作原理、液压结构及设计原理,对指接机进行了运行试生产.将铣指加工的短料坯件涂胶后对接,通过指接机加压挤压,经过冷固化后使其成型.试验表明,竹材原态多方重组纵向指接机设计压力合理,运行平稳,能有效阻止多方重组材对接后因受压而产生的错位与滑动,生产的多方重组竹材的力学性能可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7.
第8届木材保护学术研讨会,将于2011年11月2—4日在安徽黄山召开,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木材保护研究会与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安徽太平试验中心承办。  相似文献   
58.
一、竹子资源全球竹子约78属,1400多种,其中35属为散生竹。全球分为三大竹产区:一是亚太竹区,约50属,900余种,1400万公顷,其中3/5为丛生竹,2/5为散生竹,散生竹大都集中在亚洲;二是美洲竹区,约20属,300余种,160万公顷,主要利用的竹种是瓜多竹;三是非  相似文献   
59.
三唑等制剂处理竹材的防霉防变色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发高效低毒的竹材防霉防变色剂,采用抑菌圈试验法,从异噻唑啉酮类衍生物(CMIT/MIT和DCOIT)、有机碘化物(IPBC)、三唑类化合物及多菌灵盐酸盐(CBZ)等10种药剂中,筛选出4种较优的防霉、防变色药剂,并测试其处理竹材的防霉、防变色效果。结果表明,IPBC、CMIT/MIT及CMIT/MIT与CBZ的复配制剂,可有效防治本试验所选霉菌和变色菌。  相似文献   
60.
竹材液化物碳纤维原丝优化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竹材液化物碳纤维原丝的优化制备工艺,笔者以合成剂用量、合成升温时间、合成温度以及纺丝速率作为原丝优化制备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测定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原丝直径与力学性能;采用极差分析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到原丝的优化制备工艺条件:纺丝速率为800r/min,合成温度为120℃,合成剂用量为5%,合成升温时间为3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