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数理化   25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An input-output equation of the general spatial 7R mechanism is derived 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method in [1] and applying the rotation matrices. The result is the same as [2], but the process of derivation is simpler. Applying the character of rotation matrice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obtain the recurrence formulas of direction cosines of Cartesian unit vectors, to calculate the scalar products and triple products of these unit vectors, and to derive the 6th constraint equation. Moreover, an algorithm, which consists of successive applications of row transformation and expansion based on Laplace’s Theorem, is given to evaluate the 16 × 16 determinant according to its characteristic, so that the evaluation is much simplified.  相似文献   
42.
43.
A comprehensively theoretical model is developed and numerically solved to investigate the phase distribution phenomena in a two-dimensional, axisymmetric, developing, two-phase bubbly flow. The Eulerian approach treats the fluid phase as a continuum and solved Eulerian conservation equations for the liquid phase. The Lagrangian bubbles are tracked by solving the equation of motion for the gas phase. The interphase momentum changes are included in the equations. The numerical model successfully predicts detailed flow velocity profiles for both liquid and gas pha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ll-peaking phenomenon of the void fraction and velocity profiles is also characterized for the developing flow. For 42 experiments in which the mean void fraction is less than 20 per cent, numerical calculation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edictions agree well with Liu's experimental data. © 1997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4.
梁华  李茂生 《计算物理》2019,36(2):211-218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含孔洞的单晶铝单轴拉伸过程,研究晶向、孔洞体积分数、空位体积分数等对孔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晶向,决定孔洞生长变形的微观机制不同.[010]晶向单轴拉伸情况下,形变机制主要是{111}面位错引起的堆垛层错;[111]晶向单轴拉伸情况下,形变机制主要是位错的移动、堆积与发射.此外,孔洞及空位的体积分数对[010]、[111]晶向的孔洞生长过程也有着明显的影响.总的来说,随着孔洞或者空位体积分数的增加,材料的杨氏模量变小,屈服强度、屈服应变下降.  相似文献   
45.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在相同冲击加载强度下单晶铝中氦泡和孔洞的塑性变形特征,结果发现氦泡和孔洞的塌缩是由发射剪切型位错环引起的,而没有观测到棱锥型位错环发射. 氦泡和孔洞周围的位错优先成核位置基本一致,但是氦泡周围发射的位错环数目比孔洞多,位错环发射速度明显比孔洞快. 且氦泡和孔洞被冲击波先扫过部分比后扫过部分发射位错困难. 通过滑移面上的分解应力分析发现,氦泡和孔洞周围塑性特征的差别是由于氦泡内压引起最大分解应力分布改变造成的. 氦泡和孔洞被冲击波先后扫过部分塑性不对称是因为冲击波扫过时引起形状变化,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冲击波 氦泡 孔洞  相似文献   
46.
幂强化材料和超弹性材料组合球体中孔穴的动态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单加载条件下,研究幂强化材料和超弹性材料组合球体中的动态孔穴生成和增长问题,首先在有限变形动力学的框架下建立了相应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得到了应力的表达式,利用变量变换的方法求得了外加载荷和孔穴半径之间的一个精确的微分关系式,证明了当突加载荷超过其临界值时,球体内部有孔穴的突然生成,并随时间呈现非线性的周期振动.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材料参数和球体的半径比对孔穴生成和增长的影响,并与相应的静态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惯性力的影响降低孔穴生成的临界载荷,而且材料的塑性对孔穴生成和增长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微量稀土对Cr21Ni11N奥氏体耐热不锈钢高温热塑性及高温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50~1250℃范围内,稀土显著提高耐热钢的热塑性,消除800℃的塑性低凹区,扩宽安全热加工温度范围近75℃.稀土显著延长耐热钢的高温持久寿命约3~5倍,并提高持久断裂塑性.钢中添加稀土后,其蠕变断裂机制由楔形裂纹为主的机制逐渐转变为空洞裂纹为主的机制,高温持久断口附近的楔形裂纹明显减少,且断口呈典型的韧窝状塑性断口特征.  相似文献   
48.
针对强动载作用下延性金属的层裂问题,在分析孔洞之间几何关联的基础上,定义了一个新的耦合损伤及孔洞几何信息的孔洞汇合判定方法,同时,基于能量守恒原理,解析了孔洞汇合对损伤快速增长影响的物理机理.通过分析数值计算结果和对比相关文献的实验可知:孔洞汇合后不仅引起损伤增长,而且导致了损伤材料内部微孔洞数目的减少、孔洞平均尺寸的增加。  相似文献   
49.
多孔脆性介质冲击波压缩破坏的细观机理和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喻寅  王文强  杨佳  张友君  蒋冬冬  贺红亮 《物理学报》2012,61(4):48103-048103
本文采用一种具有良好定量性质的离散元模型研究了带孔洞的各向同性脆性介质在细观尺度上的压缩破坏特征. 通过对孤立孔洞、三种简单的孔洞排布方式和大量孔洞随机排布等几种情况的模拟, 认识到了剪切破坏和局域拉伸破坏是冲击波压缩下多孔介质的基本破坏模式; 孔洞之间的损伤贯通会促进孔洞在较低应力下发生塌缩, 但损伤区的应力松弛过程却会对一定范围内的介质起到损伤屏蔽作用; 不同区域中损伤促进和损伤屏蔽的综合效果是在多孔脆性介质中形成一种高损伤区与低损伤区间错排布的奇特损伤分布. 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脆性材料冲击波压缩破坏的演化过程和机理提供了细观尺度上的初步物理图像.  相似文献   
50.
本文求解平面应变状态下磁电弹复合材料半平面和刚性导电导磁圆柱压头的二维微动接触问题。假设压头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磁性,且表面电势和磁势是常数。微动接触依赖载荷的加载历史,所以首先求解单独的法向加载问题,然后在法向加载问题的基础上求解循环变化的切向加载问题。整个接触区可以分为内部的中心粘着区和两个外部的滑移区,其中滑移区满足Coulomb摩擦法则。利用Fourier积分变换,磁电弹半平面的微动接触问题将简化为耦合的Cauchy奇异积分方程组,然后数值离散为线性代数方程组,利用迭代法求解未知的粘着/滑移区尺寸、电荷分布、磁感应强度、法向接触压力和切向接触力。数值算例给出了摩擦系数、总电荷和总磁感应强度对各加载阶段的表面接触应力、电位移和磁感应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