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7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数理化   20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3篇
  1967年   1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强冲击LY12铝靶产生闪光的辐射强度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理论推导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强冲击LY12铝靶产生闪光的辐射强度演化特征。利用建立的光纤瞬态高温计测量系统与二级轻气炮加载系统,进行了6种实验条件下的强冲击实验。每组实验使用1组光纤探头,光纤探头直接对准碰撞点安装。通过实验所获原始数据结合标定得到了闪光辐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给定实验条件及光纤探头安装方案下,闪光信号上升阶段的上升系数和衰减阶段的衰减系数在1~5之间。弹丸入射角度相同时,冲击速度越大,最大闪光辐射强度也越大。LY12铝弹丸强冲击LY12铝靶产生的最大闪光辐射强度,对测量波长为488~667nm范围内的幂指数值在7.5~9.0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992.
王超 《中国科学:数学》2014,44(3):235-248
本文考虑一类超线性Hill型对称碰撞方程的对称碰撞周期解的存在性、重性和分布问题.通过坐标变换的方法把碰撞相平面转化为全平面进行研究,在一类关于时间映射的超线性条件下证明有外力方程无穷多个对称碰撞调和解和对称碰撞次调和解的存在性;同时研究在没有外力时方程的对称碰撞周期解的稠密性分布.本文还给出对称碰撞方程对称碰撞周期解存在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993.
毕政  周云波  吴凯  李明星  孙晓旺 《爆炸与冲击》2021,41(4):043901-1-043901-11
为提升车辆底部防护组件的抗爆性能,降低车身底板变形对车内乘员的威胁,基于混合自动元胞机法对防护组件中的加强梁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得到了加强梁的最佳材料分布形式,随后根据拓扑优化结果进行了工程诠释和重新设计。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护组件的抗爆性能,采用多目标优化的方法对加强梁进行优化设计,以基板的挠度峰值、基板的最大动能和防护组件质量为优化目标,防护组件的质量为约束条件,以及梁的厚度、截面尺寸为设计变量,得出加强梁各参数组合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相比于初始设计,该方案在不增加结构质量的情况下,防护组件的抗爆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改进后基板的挠度峰值降低了5%,基板的最大动能降低了11.58%。  相似文献   
994.
周刚  李名锐  文鹤鸣  钱秉文  索涛  陈春林  马坤  冯娜 《爆炸与冲击》2021,41(2):021407-1-021407-14
为研究钨合金弹体超高速侵彻混凝土靶的相关机理,构建了适用于超高速撞击的金属强度模型、失效模型和混凝土的本构模型,对93钨合金弹体超高速撞击混凝土靶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开展了钨合金弹体超高速撞击混凝土靶实验,分析了靶板成坑特性,研究了侵彻总深度和残余弹体长度随撞击速度的变化规律,理论分析了长杆钨弹超高速撞击混凝土的侵彻模型和混凝土靶内的应力波传播。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利用金属及混凝土的新本构模型获得的超高速撞击混凝土靶的破坏形貌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2)超高速撞击条件下混凝土靶成坑为“弹坑+弹洞”形,成坑体积与弹体动能近似成正比;(3)超高速撞击条件下,侵彻深度随弹速提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高速段侵深降低是弹体经历销蚀侵彻后“刚体侵彻阶段”减少造成的;(4)建立的钨合金超高速撞击混凝土侵彻分析模型,可用来预估侵彻深度、残余弹长、蘑菇头直径等参数;(5)采用建立的超高速撞击混凝土靶内应力波传播理论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95.
The use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hyperbranched poly(ethyleneimine)s (Lupasol?, BASF) as polymeric modifiers in diglycidyl ether of bisphenol A thermosetting formulations using 1‐methylimidazole (MI) as anionic initiator has been studied. Poly(ethyleneimine)s can get incorporated into the network structure by condensation of amine and epoxy groups. The excess, over‐stoichiometric epoxy groups can undergo anionic homopolymerization initiated by MI. The thermal, dynamomechan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ulting materials have been determined using DSC, 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 (TMA), dynamomechanical analysis (DMA), and mechanical testing. The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amine modifiers on the MI networks, determined by their structure, is complex. Low initiator content and high molecular weight modifiers create significant mobility restrictions, which have a strong effect on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apparent crosslinking density of the cured materials. © 2012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2012  相似文献   
996.
The three-Coulomb-wave(3C) model is applied to study the single ionization of helium by 2 MeV/amu C6+ impact.Fully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s(FDCS) are calculated in the scattering plane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and other theoretical predictions.It is shown that the 3C results of the recoil peak are in very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and variation of the position of the binary peak with increasing momentum transfer also conforms better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Furthermore,the contributions of different scattering amplitudes are discussed.It turns out that the cross sections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interference of these amplitudes.  相似文献   
997.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simulation of water impacts is discussed. The investigation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energy dissipation involved in liquid impacts in both the frameworks of the weakly compressible and incompressible models. A detailed analysis is performed using a weakly compressible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SPH) solver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solutions computed by an incompressible mesh-based Level-Set Finite Volume Method (LS-FVM). Impacts are numerically studied using single-phase models through prototypical problems in 1D and 2D frameworks. These problems were selected for the conclusions to be of interest for, e.g., the numerical computation of the flow around plunging breaking waves. The conclusions drawn are useful not only to SPH or LS-FVM users but also for other numerical models, for which accurate results on benchmark test-cases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998.
We have prepared Pt/Fe‐ and Fe‐nanoparticle‐labeled graphene sheets and demonstrate that these sheets can be detected by using impact electrochemistry through oxygen reduction mediation.  相似文献   
999.
平面柔性多体碰撞阶段附加接触约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东廷  洪嘉振  吴坛辉 《力学学报》2011,43(6):1157-1161
含碰撞现象的柔性多体动力学涵盖碰撞前、碰撞中和碰撞后3个不同拓扑的过程, 针对这个特点, 采用附加接触约束方法可将上述3个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形式统一. 引入碰撞检测机制, 实现拓扑模型的自动变化. 与传统的罚函数方法不同, 以物体间互不嵌入的思想建立附加接触约束, 计算碰撞期间的动力学过程. 通过对发生多次碰撞问题的仿真,从兼顾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角度, 对提出的附加接触约束方法和LS-DYNA罚函数方法进行了对比, 改进了LS-DYNA罚函数方法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00.
冲击载荷作用下颗粒材料动态力学响应的近场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青  顾鑫  郁杨天 《力学学报》2016,48(1):56-63
颗粒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力学行为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新近问世的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s)理论将材料视为由大量有限体积和有限质量的物质点组成,基于非连续性和非局部作用假定建模,建立空间积分形式的运动方程,自然适应于颗粒材料动态力学行为的描述与分析. 发展了描述颗粒间接触作用的物质点尺度的排斥力模型,考虑近场动力学方法中非局部长程力特征,改进了近场动力学中的初始微观弹脆性(prototype microelastic brittle, PMB) 模型的本构力函数,并消除了原PMB 模型中存在的“边界效应” 问题. 计算分析了冲击载荷作用下碳化钨陶瓷颗粒体系的动态力学响应,得到了不同冲击速度下颗粒体系的冲击波速,PD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高度一致;通过颗粒物质点尺度作用描述单颗粒尺度的接触作用,很好地再现了颗粒的转动与平动、颗粒挤压变形以及颗粒破碎等现象;刚性冲击板附近同时存在严重的颗粒破碎与轻微的颗粒损伤,远离冲击板的部分颗粒出现破损,且颗粒破碎主要是由颗粒间挤压、碰撞以及相对滑动剪切作用造成的. 研究结果表明,所发展的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能很好地反映颗粒材料动态力学行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