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4篇
  免费   932篇
  国内免费   934篇
数理化   593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1.
Composite nanoporous electrode SnO2/TiO2 was fabricated for the 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 (DSSC) with N3 (Cis-Ru). After introducing of TiO2, the open-circuit photovoltage (Voc)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ure SnO2 electrode, while short-circuit photocurrent (Isc) was varied with the ratio of the TiO2. Appropriate content of the TiO2 can be beneficial to the efficiency of the solar cell, and it gives negative impact on the composite electrode when the content of TiO2 is higher.  相似文献   
112.
稳态双曲流场中液/液混合的粘性液滴哑铃分散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稳态双曲流场中液/液混合体系分散相液滴所受分散作用力的分析,建立了粘性液滴的哑铃分散模型.趋于将两粘性液滴分开的分散作用力与粘度比、流场类型和强度、液滴半径、哑铃取向和尺寸有关.该模型解释了流场类型与分散作用的关系.流场类型对液滴的分散具有很大影响,在纯应变拉伸流场中分散作用力是简单剪切流场中的两倍,因而对于液滴的分散,拉伸流场较简单剪切流场更有效,这与以前的实验结论符合.当体系粘度比趋于无穷大时本模型转化为刚性哑铃分散模型  相似文献   
113.
应用pH电位法测定水溶液中CdLA型混合配体配合物和相应的单配体配合物cdL,CdL_2,CdA,CdA_2在离子强度为0.10(KNO_3)、温度分别为15℃,25℃,35℃和45℃时的稳定常数,其中L为联吡啶或邻菲咯啉;A为丙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稳定性数据结合配体的结构表明,在含有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混配配合物中存在着按上述配体顺序逐渐增强的配合物分子内的配体间疏水缔合作用。用温度系数法求出上述混配配合物形成反应的焓变△H,并进一步求出反应的自由能变化△G和熵变△S。热力学函数数据表明,较大的熵增加是上述混配配合物中配体间疏水缔合作用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4.
张锋  刘祁涛 《化学学报》1993,51(3):251-256
本文用pH电位法研究了在70%(v/v)乙醇-水溶液中Cd(II)与维生素D3(VD3)和乙二胺(en)或2,2'-联吡啶(bipy)在37±0.1℃和离子强度为0.10(KNO3)条件下, 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上述混合配位体系均形成稳定的1:1:1型混配配合物, 且△logK值均为较大的正值(分别为+1.06和+1.54), 但相应的logX值却并不很大(分别为2.18和2.83)。从统计效应和配合物分子内的配体间疏水相互作用, 讨论了造成这种反应常结果的可能原因, 并针对如何判断三元混配配合物相对稳定性高低等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5.
首次合了五种Cr(β-dik)Cl_2py_2型(其中β-dik分别为乙酰丙酮、苯甲酰丙酮、三氟乙酰丙酮、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二苯甲酰甲烷)和一种Cr(pmbp)Cl_2(thf)混合配体配合物、一种Cr(pmbp)_3配合物。并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了电子光谱、红外光谱等的表征工作。  相似文献   
116.
采用水和乙醇混合溶剂沉淀的方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BaF2纳米粉体。用XRD、TEM和FSEM表征了粉体的粒径和形貌。研究了陈化时间、水和乙醇的体积比对BaF2纳米粉体的粒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混合溶剂中乙醇含量升高,沉淀粒径减小。BaF2沉淀粒径的倒数和溶剂介电常数的倒数呈线性关系,据此关系可以控制BaF2纳米粉体的粒径。  相似文献   
117.
以水、甲苯及其混合溶剂超临界萃取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半连续萃取装置上,以水、甲苯及其混合物为溶剂对黄县褐煤进行了非等温超临界萃取,考察了不同溶剂对萃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甲苯为溶剂的萃取率高于以水为溶剂的。以水为溶剂萃取物中的沥青烯和预沥青烯的H/C原子比高于以甲苯为溶剂的,而O/C原子比则低。在水中加入适量甲苯,能够明显改善萃取效果,大幅度提高萃取率。  相似文献   
118.
超微孔材料具有1~2 nm的孔径,在分离、催化应用中有望展现出择形催化的能力。 寻找经济、简便的合成超微孔材料的表面活性剂体系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本研究以短链季铵盐(十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记为C10TAB)和不同链长脂肪酸酸盐混合胶束为模板剂,硅酸钠为硅源,成功制备出高度有序超微孔SiO2。 通过小角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手段对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合成体系中脂肪酸盐碳链长、加入量、晶化温度等对产物孔道有序性有很大影响。 当选择正辛酸钠(SO)为助表面活性剂,当n(C10TAB):n(Na2SiO3):n(SO):n(H2O)=1:1.5:0.3:800,晶化温度为80 ℃时,可以得到高度有序超微孔SiO2。 煅烧后样品比表面积为1300 m2/g,孔体积0.49 cm3/g,孔径分布在1.90 nm。  相似文献   
119.
铂电极对非电对离子的瞬时响应机理可用沉淀基离子选择电极对K_(XY)<<1的干扰离子瞬时响应的“混合相形成”模式解释。瞬时讯号峰高度与M(OH)_2的溶解度和M~(2+)的水合能有关。Pb~(2+)和Cd~(2+)的瞬时讯号正峰高度与lga_M呈Nernst关系,而Ca~(2+)和Mg~(2+)不是这种情况。所有离子的平衡电位不是Nernst响应。  相似文献   
120.
以共沉淀法合成的水滑石(HT)和类水滑石(HTLc)为前体制备了镁铝、钴铝、钴镁铝混合氧化物,采用了BET、XRD、TG-DTA、TPR、FTIR和微量量热吸附及异丙醇催化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HT和HTLc为前体制备的混合氧化物,其比表面积较大、并随着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HT中引入Co2+离子后,由于Co2+离子的氧化还原属性,削弱了水滑石层对阴离子的键合能力,从而使其热分解温度及热稳定性降低,导至焙烧后生成的混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比不含钴的2Mg/Al混合氧化物的低。在TPR过程中,镁铝混合氧化物不被还原,而含钴的混合氧化物的还原是经由Co3+ → Co2+ → Co0的过程。混合氧化物表面含有酸性位和碱性位,并随着钴含量的变化而得到调变。含钴氧化物样品的表面以L酸为主和含有很少量的B酸。异丙醇催化反应生成丙酮的选择性最高,表明样品表面的氧化还原位是主要的,随着钴的加入及含量的增大,异丙醇催化反应的转化率也是增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