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0篇
  免费   526篇
  国内免费   892篇
数理化   344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51.
合成了一系列既含环氧丙烷聚醚柔性间隔基,又含刚性介晶结构单元的端脲基活性改性剂,并对其改性环氧树脂E-51/双氰双胺体系的固化反应活性,改性剂含量对增韧体系动态力学性能及冲击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2.
聚己内酯聚醚嵌段共聚物和共混物的表面性质对其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王卫华,贝建中,王智峰,王身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聚己内酯聚醚嵌段共聚物,共混物,电子能谱,表面性质,药物释放行为聚己内醋(PCL)具有优良的药物通透性和生物相容...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聚己内酯/硝基纤维素共混体系的热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的研究,证实了该共混体系在聚己内酯含量较高时,是一个热力学相容的体系,同时两组分之间存在强的氢键相互作用。在此体系中聚己内酯长成了清晰规整的环带球晶。聚己内酯结晶形态随结晶温度和共混物组成的变化表明,在共混体系中聚己内酯结晶速率与非晶第二组分的扩散速率存在一定的匹配关系,是影响环带球晶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4.
糖及其聚合物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研究它们的热力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1 5]。本文考察Cu(II)在蔗糖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获得了一些重要信息。1 实验部分使用试剂均为分析纯。蔗糖(北京化学试剂总厂)在343K时真空干燥6h。LiClO4(上海化学试剂总厂)在403K时减压干燥后保存在干燥器中。硝酸铜(北京化学试剂总厂)。所用溶液均采用重量法用二次蒸馏水配制。配好的溶液测定前用通过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的氮气来除氧。测定温度为298±1K。极谱和伏安测定在微机电化学分析系统(LK98A型)上进行,该机由天津市兰力科化学电子高技术有限公司制…  相似文献   
55.
采用连续共沉淀与喷雾干燥成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微球状Fe/Cu/K/Al2O3催化剂, 结合TG、N2物理吸附、XRD、H2-TPR、CO-TPR、Mossbauer谱等表征手段, 研究焙烧温度对Fischer-Tropshc (F-T)合成铁基催化剂的结构性质、还原行为和碳化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较高的焙烧温度有利于碳酸盐的分解和结晶水的脱除, 促进了催化剂的还原. 随着焙烧温度的进一步升高,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减小, 平均孔径增大, α-Fe2O3晶粒的粒径增大, 催化剂中金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增强, 从而削弱了CuO、K2O助剂的作用, 严重抑制了催化剂的还原和碳化.  相似文献   
56.
聚合物复合材料填充剂的表面性质及其分散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反气相色谱技术研究了未处理的、硅烷偶联剂处理的和钛酸酯偶联剂处理的三种Al(OH)_3粉末的表面性质,并通过塑化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Al(OH)_3填充聚丙烯体系的流变行为及其在聚丙烯中的分散效果.结果表明Al(OH)_3的表面性质对其在聚丙烯介质中的分散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Y对Nd-Fe-Al-Ni非晶合金热稳定性和晶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态的Nd60Fe20Al10Ni10-xYx(x=0,2)合金基本为非晶组织同时还含有少量的淬态相,Y的加入抑制了淬态相的析出。加入Y后,非晶合金的晶化开始温度和晶化峰值温度都向高温方向移动,证明其热稳定性提高。Y的加入改变了合金的晶化方式和最终晶化产物,使非晶基体中析出的晶化相更加弥散圆整细小。并且Y具有在化学上钝化氧杂质的作用,从而抑制了氧的有害作用。利用Kissinger方程获得了Nd60Fe20Al10Ni8Y2非晶合金的晶化开始和晶化峰值激活能分别为1.21和1.16 eV。  相似文献   
58.
为了探索生物基乙二醇中的1,2-丁二醇(1,2-BDO)作为共聚单体对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本文合成了生物基PET均聚物和不同1,2-BDO共聚单元摩尔分数的系列生物基PET共聚物(共聚单体摩尔分数分别为2.0%、2.7%和5.6%),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力学测试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其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随着1,2-BDO共聚单元摩尔分数的增加,PET共聚物的熔融温度、结晶速率及结晶度均明显降低,表明1,2-BDO共聚单体的引入破坏了PET分子链的规整性,阻碍了PET链段的结晶。 PET材料的拉伸强度随着1,2-BDO共聚单元摩尔分数的增加而降低,而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59.
邻苯二亚胺纤维素水溶液的荧光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君  吴奏谦 《应用化学》1998,15(5):50-52
目前,用于制造光致发光材料的基材均为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氯乙烯(PVC)等热塑性材料以及不饱和聚酯等热固性材料[1].天然高分子材料发光性能的研究并不多见.而与合成高分子相比,纤维素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它易参与化学反应,可用以制备各种用途的功能材料,如高...  相似文献   
60.
常压升温下油煤浆表观黏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煤直接液化工艺中油煤浆表观黏度随温度升高的变化规律,利用高温黏度计测定了煤浆体系的黏度,考察了溶剂、煤浆浓度、煤中含水量和不同显微组分等因素以及剪切速率、配浆温度、溶胀作用等对煤浆黏度 温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温下影响煤浆黏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溶剂本身的性质,煤浆的表观黏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温度继续升高在较宽温度范围内黏度变化不大,这是由溶剂性质以及煤在溶剂中的溶胀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温度达到约220℃后继续升高温度溶胀作用逐渐占优势,从而导致煤浆体系的表观黏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