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7篇
  免费   614篇
  国内免费   972篇
数理化   6263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36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25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437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蔡沛祥  张润建 《分析化学》1997,25(11):1250-1254
由电聚合法用聚苯胺修饰碳纤维电极作为PH敏感电极。 把K3Fe(CN)6/K4Fe(CN)6体系填入医用注射针头内成为参比电极。把经聚苯胺修饰的碳纤维电极安置入该针型参比电极内构成复合针型微PH传感器。该传感器成功地应用于在体PH测定以及水果内微区PH测定。  相似文献   
92.
表面分子印迹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拓展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的应用领域,表面分子印迹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MIP传统制备方法存在的问题;然后依据印迹位点所处位置的不同,分类综述了表面分子印迹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93.
采用自组装单层膜(SAMs)技术在压电石英晶体的金电极表面组装巯基丙酸SAMs,以盐酸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作偶联剂,以共价键合方式固定高密度脂蛋白抗体,研制成一种高灵敏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人血清中低含量的高密度脂蛋白。利用压电装置的实时监测功能,考察了巯基丙酸在金电极表面的自组装成膜过程与机制;研究了晶振固定抗体及其反应结合抗原的液相振荡行为和传感特性。传感器采用初始速率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的线性浓度范围为1.63~18.8 mg.L-1,检出限为0.82 mg.L-1。  相似文献   
94.
基于微机械加工技术的双腔型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机械加工技术研制了具有三维结构的腔型传感器,双腔型工作电极与Ag/Agcl参比电极集成在同一微芯片上。考察了微腔型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及其对H2O2含量的测定。并以此为基础电极制备了半乳糖、葡萄糖双腔型生物传感器。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可同时测定半乳糖、葡萄糖双组分,线性上限分别为4.5mmol/L和4.0mmol/L。而且在测试双组分过程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交叉干扰现象。  相似文献   
95.
介绍6291型热变形温度和维卡软化温度测试仪的温度校准和位移校准方法,对测试仪的一些常见故障,例如电源故障,主温度传感器故障,电加热系统控制单元故障及测试站的温度偏差较大等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排除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
β-环糊精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β-环糊精(β-CD)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及发展状况,内容有β-CD协同增敏,对映体拆分,β-CD诱导室温磷光法及应用,β-CD及其衍生物的荧光增强效应,测量痕量金属,传感器,模拟酶及超分子化合物,β-CD包络物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97.
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为模型免疫蛋白,对传染病的诊断技术进行了研究. 利用吸附在铂电极表面Nafion膜中负电性的磺酸基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分子中的氨基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实现抗体的结合,同时通过纳米金(Au)增加抗体的固定量,以及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薄膜的笼效应把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和纳米金固定在铂电极上,从而制得高灵敏、高稳定电位型免疫传感器(PVB/Au/HBsAb/Nafion/Pt). 通过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技术考察了电极表面的电化学特性,并对该免疫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该免疫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响应时间快(<3 min)、稳定性好、寿命长(>4个月)、选择性高等特点,将其用于病人的血清样品分析,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8.
综述了近年来纳米金在DNA生物传感器及基因芯片中的研究、应用和发展,并对其在生物科技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参考文献31篇。  相似文献   
99.
按薄膜荧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从物理薄膜、化学薄膜和自组装单层膜等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薄膜荧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在此基础上, 展望了薄膜荧光传感器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0.
Dispersion of copper(Ⅱ) phthalocyanine (CuPc), copper(Ⅱ) phthalocyaninesulfonate (CuPcS) and cobalt(Ⅱ)phthalocyaninetetrasulfonate (CoPcTS) on the surface of titanium dioxide was investigated by XRD, XPS, FT-IR and UV-Vis techniques. Results show that interaction between CuPc and TiO2 was very weak and CuPc was difficult to disperse on the surface of the support. While partly sulfurized CuPcS could be dispersed on the surface of support through sulfo-groups and its dispersion capacity was determined to be 0.085 g CuPcS/g TiO2. Completely sulfurlzed CoPcTS could also be dispersed on the surface of TiO2 as a monolayer and its dispersion capacity was 0.12 g CoPcTS/g TiO2. Interactions of the sulfo-groups as well as the electrons of CoPcTS with the surface of TiO2 could be evidenced by FT-IR characterization. Therefore, it was suggested that CoPcTS molecules be adsorbed on the surface of TiO2 in a flat-lying mode while CuPcS in a slanting one. UV-Vis spectra show that the dispersed CuPcS and CoPcTS molecules exist in both forms of monomers and dim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