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8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195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颅内感染病情凶险,治疗棘手,如不及时诊断或合理治疗,则可导致严重的永久性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本文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本院19例颅脑损伤后颅内感染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的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8岁,农民。因反复不规则发热7个月,头痛,左侧肢体麻木4天于2002年8月17日住院。患者于2002年1月诱因不明出现发热,体温持续为39℃-40℃伴有精神萎靡,肤色潮红,面部明显。无头痛、眼痛、眼眶痛。畏寒、寒战。自服扑热息痛1.0g或肌肉注射安痛定4ml,大汗后症状缓解,数小时后症状体征复发,当地医院给予先锋霉素、青霉素  相似文献   
13.
脑室外引流在脑室出血、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也受到人们的关注,脑室外引流后颅内感染率为17.24%~27.2%[1],是常见并发症之一,而颅内感染病死率高达27.4%[2].因此对并发颅内感染的疗效直接影响预后.我科自1999-05~2006-10进行脑室外引流76例,其中13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感染率17.11%,现对这13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分析了经鞘内注射抗菌素治疗颅内化脓性感染的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措施。提出鞘内注药治疗颅内感染应及早做脑脊液培养及药敏。用药剂量应适当,疗程应充足,并注意合并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CD14在颅内感染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中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正常人、30例病毒性脑炎病人、10例化脓性脑炎病人的外周血(PB)中CD14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比较.结果,正常人PB 中CD14为3.825±0.760,病脑患者PB中CD14为6.025±2.183,化脑患者PB中CD14为6.227±2.580,正常人与两组患者CD14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CD14在颅内感染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的升高,提示其在颅内感染的发病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对临床高度疑似颅内感染病原学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的30例高度疑似颅内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共留取脑脊液mNGS标本30例,同时进行微生物培养。采集患者病史、体征、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分析脑脊液mNGS技术对高度疑似颅内感染病原学诊断的价值。结果 脑脊液mNGS总体检测阳性率(43.33%)高于常规培养法(10.00%),mNGS检测时间中位数(36.3 h)低于常规培养(104.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GS对总体颅内感染特异度为76.92%,灵敏度为58.82%;常规培养对颅内感染特异度为100.00%,灵敏度为17.65%,mNGS对颅内感染预测的灵敏度较常规培养高,且其对于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较高。结论 mNGS能够快速检测脑脊液感染病原体,可为临床早期精准治疗提供重要的病原学依据,且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病原菌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9年2月500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观察颅内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感染组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500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患者共有42例发生颅内感染,发生率为8.40%。年龄、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脑脊液漏、术后留置引流管是导致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从42例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中共分离出51株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占比33.33%最高,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根据术后28 d患者临床结局,比较生存(n=493)和病死(n=7)患者,高龄、肿瘤直径较大、肿瘤具侵袭性、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病死比例较高(P<0.05)。结论年龄、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脑脊液漏、术后留置引流管均是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术后颅内感染不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癫痫是危害人群 ,尤其是青少年及儿童的一种多发病 ,了解不同病因对不同发病年龄组癫痫的形成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 336例癫痫患者的病因、发病年龄、发作类型、头颅CT及脑电图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发病年龄 男性 2 10例 ,女性 12 6例。发病年龄 35d~82岁 ,其中 35d~ 3岁 73例 ,~ 10岁 73例 ,~ 2 0岁 6 2例 ,~30岁 43例 ,~ 40岁 2 5例 ,~ 5 0岁 2 3例 ,~ 6 0岁 14例 ,6 0岁以上 2 3例 ,其中≤ 2 0岁 2 0 8例 (6 1 9% ) ,>2 0岁 12 8例(38 1% )。1 2 病因 未明 10 2例 (30 4% ) ,已明 2 34例 (6 9 6 %…  相似文献   
19.
林益怡  黄福光  陈小知 《浙江医学》2000,22(8):512-512,F003
笔者对32例临床已确诊的婴幼儿颅内感染患儿进行脑部B超探查 ,并对不同性质颅内感染的脑部B超声像图改变作比较分析 ,旨在进一步探讨脑部B超检查对婴幼儿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1.对象 :32例均为1998年9月~1999年9月我院住院的颅内感染患儿 ,其中男性20例 ,女性12例 ;新生儿3例 ,婴儿26例 ,幼儿3例。入院时病程2~58天 ,平均12.0±9.1天。根据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 ,最后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6例 ,化脓性脑膜炎16例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10例。2.方法 :采用日本惠普公司生产的HP SONO -10…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