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3篇
医药卫生   256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通过检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子宫蜕膜组织中树突状细胞C型凝集素(DC-SIGN)的表达,探讨其在自然流产发生中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DC-SIGN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两组间表达情况及分布差异。结果 1.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显示:妊娠期子宫蜕膜组织均表达DC-SIGN,主要分布于细胞膜上,自然流产组中DC-SIGN+DC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46.20±2.40 vs 78.21±0.28,P〈0.01)。2.RT-PCR结果显示:自然流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蜕膜组织中DC-SIGN mRNA相对表达量(0.0032370±0.00124 vs0.0076412±0.0040,P〈0.05)。结论树突状细胞(DC)在母胎免疫耐受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蜕膜组织DC-SIGN的表达量降低可能导致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92.
本文对南宁地区174例平稀易位携带者的细胞遣传学进行了分析。1对象与方法174例患者均为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妇产科、生殖中心就诊或优生遗传门诊咨询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女性有不良妊娠史(反复自然流产、生育畸胎死胎、生育畸形儿)、闭经、不孕等;男性则主要是不育、少弱畸精症以及配偶不良妊娠史等。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备染色体,G显带,必要时辅以C带,按照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2009)标准进行分析诊断。  相似文献   
93.
1病例患者女,28岁,曾3次怀孕,均于60d左右自然流产,后未避孕未孕,患者本人表型、智力均正常,无妇科疾患及其他疾病史,体检正常,非近亲婚配,无类似疾病家族史;丈夫一般体格检查正常。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患者出生时,父亲25岁,母亲24岁,孕期无毒物接触史和用药史,无先兆流产;患者母亲怀孕4次,共生育4个子女,患者的姐姐、妹妹、弟弟均已婚育,无流产史,子女无异常,按以上家族成员推断患者不是遗传性,而是自发性的。  相似文献   
94.
目的:建立CBA/J小鼠虚热型反复自然流产模型。方法:将雌性CBA/J与雄性DBA/2J小鼠以21合笼交配,制备反复自然流产模型。然后灌服附子、干姜、肉桂复方11d,建立虚热型反复自然流产病症结合模型。观察每只小鼠的精神状态、皮毛颜色、舌象、大便性状并测定小鼠的肛温、食量、饮水量,与虚热证有关的生物化学指标、妊娠小鼠阴道出血情况、宫内胚胎发育、流产情况。结果:(1)虚热型反复自然流产组小鼠均于造模后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毛色干枯、易怒、大便干结、饮水量明显增加等情况。(2)虚热型反复自然流产组小鼠T3、T4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反复自然流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虚热型反复自然流产组肛温较正常组、反复自然流产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符合虚热证模型指标。(4)与正常组比较,反复自然流产组,虚热型反复自然流产组流产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模型可成为虚热型反复自然流产病症防治研究药效的实用模型。  相似文献   
95.
96.
<正>临床上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者,称为反复自然流产(RSA),是妇科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占总妊娠数的0.4%1.0%,如按连续发生2次计算则为5%1.0%,如按连续发生2次计算则为5%([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除常见的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子宫解剖结构异常、感染因素外,40%([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除常见的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子宫解剖结构异常、感染因素外,40%80%的RSA患者与免疫因素有关,包括部分男性因素80%的RSA患者与免疫因素有关,包括部分男性因素([2,3])。免疫因素除一部分与自身抗体有关外,另一部分原因被认为是母胎双方免疫不适应,其中封闭抗体缺乏是主要因素([2,3])。免疫因素除一部分与自身抗体有关外,另一部分原因被认为是母胎双方免疫不适应,其中封闭抗体缺乏是主要因素([4])。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可刺激封闭抗体的产生,阻止胚胎遭受母体免疫攻击而发生流产([4])。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可刺激封闭抗体的产生,阻止胚胎遭受母体免疫攻击而发生流产([5])。本研究对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510例RSA患者进行封闭抗体水平测定,并对其中92例封闭抗体阴性的RSA患者进行免疫治疗,观察其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在胎盘形成过程中是否有作用及其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自然流产组及正常妊娠组蜕膜和绒毛中埃兹蛋白的表达。结果在蜕膜及绒毛组织的蜕膜细胞以及滋养层细胞的胞膜和胞浆内均可见深浅不一的棕黄色颗粒沉着。与正常妊娠组相比,自然流产组蜕膜组织中埃兹蛋白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妊娠组相比,自然流产组绒毛组织中埃兹蛋白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流产组较正常妊娠组蜕膜及绒毛组织中埃兹蛋白的表达减弱,推测埃兹蛋白低表达可能与胚泡植入过程中胚泡不易黏附、滋养层细胞侵袭力下降、胎盘形成不良有关,提示埃兹蛋白可能在胎盘形成及妊娠的维持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对山西省215例自然流产患者进行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及抗β2糖蛋白抗体(anti-beta 2-glycoproteinⅠantibody,aβ2-GPⅠ)分析,探讨两神抗体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215例自然流产患者与100例健康对照者分为两组,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IgG型和IgM型ACA以及aβ2-GPⅠ,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性.结果IgG型ACA、IgM型ACA和aβ2-GPⅠ、年龄、有无用药史及有无家族史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未发现相对体质量与自然流产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G型ACA、aβ2-GPⅠ、用药史及家族史与自然流产相关.结论ACA和aβ2-GPⅠ与自然流产关系密切,两类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该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小鼠子宫和胎盘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数量及白细胞介素-33(IL-33)/ST2的表达变化。方法 20只雌性CBA/J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分别与雄性DBA/2和Balb/c小鼠按雌雄比例2:1合笼交配,建立正常妊娠组(CBA/J♀×Balb/c/2♂)和自然流产组(CBA/J♀×DBA/2♂)模型。妊娠第13.5天处死各组雌性小鼠,计数存活胚胎数和丢失胚胎数,计算胚胎丢失率。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小鼠子宫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数量。ELISA检测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IL-4的浓度,qRT-PCR和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胎盘组织中IL-4、IFN-γ、IL-33、ST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小鼠模型,RSA模型组胚胎丢失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16.2%vs.4.92%,P0.05);RSA组子宫组织中肥大细胞数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1.50±0.83)vs.(3.35±1.63)个](P0.05);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妊娠组相比,RSA组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升高[(346.79±4.34)vs.(168.84±2.35)ng/L],IL-4水平显著降低[(98.46±5.81)vs.(157.56±9.35)ng/L](P均0.05);qRT-PCR和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RSA组小鼠胎盘组织中IFN-γ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L-4、IL-33、ST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肥大细胞和IL-33/ST2可能参与了RSA小鼠体内Th1/Th2的调节,有助于妊娠的维持。  相似文献   
100.
患儿女,15岁。因双足水肿15年于2003年10月27日就诊。系第二胎,第一产。生后双手双足即现水肿。一岁半双手背水肿逐渐消退。现无初潮月经。否认遗传病家族史。其母第一胎自然流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