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40篇
  免费   763篇
  国内免费   233篇
医药卫生   33236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418篇
  2022年   396篇
  2021年   555篇
  2020年   552篇
  2019年   545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503篇
  2016年   541篇
  2015年   687篇
  2014年   1594篇
  2013年   1566篇
  2012年   2073篇
  2011年   2338篇
  2010年   2240篇
  2009年   2162篇
  2008年   2934篇
  2007年   2869篇
  2006年   2662篇
  2005年   2701篇
  2004年   1347篇
  2003年   919篇
  2002年   726篇
  2001年   554篇
  2000年   438篇
  1999年   302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正>急性心脑血管病(acute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s,ACCVD)是一组累及心脏、大脑及周围循环系统的急性临床综合征。ACCVD系由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等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主要包括以急性胸痛和脑卒中为特征的两大类危重症,前者主要为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及主动脉夹层等高危的急性心血管病,后者包括急性脑梗死、脑出血及短  相似文献   
99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病因尚未明确的一组症候群。凡病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不适、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烧心、胸骨后痛、反胃等消化功能障碍症状,经胃镜、钡餐胃肠造影、肝胆胰B超和各项化验、检验均无特殊异常,经定期随诊一个时期后,病人仍无新的异常发现,才能诊断为FD。FD病人中,有失眠、焦虑、抑郁或情绪容易激动者比较多见。实验表明,惊恐、发怒时胃黏膜苍白、便秘、蠕动下降。因此,精神因素成为不少病人症状发生或加重的原因。,对FD病人的心理护理及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在治疗时配合作好心理护理,可提高FD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93.
梁传栋  于振海 《山东医药》2005,45(14):69-70
蛋白C(PC)缺陷症临床少见,以反复发作的深静脉血栓形成为主要特征。患者年龄多<50岁,血栓形成可为自发性,也可为继发性,手术、创伤、分娩和口服避孕药是常见诱发因素,肺栓塞是其最严重和常见的并发症。现将PC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PC的生物学作用1.1PC的结构PC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在肝脏中合成,分子量62KD,在血浆中几乎均以双链分子结构存在,正常血浆含量为2~6mg/L,半衰期为6~8小时,重链分子量为40000,轻链分子量为22000,活性部位在重链上。PC由4位组氨酸、100位天冬氨酸和203位丝氨酸组成活性中心。依赖维生素K形成的11个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anti-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抗体相关疾病(MOG associated disorders,MOGAD)中伴癫痫发作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MOGAD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癫痫发作特征,并比较伴或非癫痫发作MOGAD患儿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入组MOGAD患儿共48例,包括伴癫痫发作组13例(27.1%),非癫痫发作组35例(72.9%),两组患儿起病年龄及性别比无明显差异(t=-1.76,P=0.09;χ2=1.33,P=0.25)。伴癫痫发作组患儿在18例次急性发作期出现癫痫发作,其中10例次(55.6%)表现为癫痫持续状态,这18例次临床综合征符合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诊断者7例次,皮质脑炎4例次,不能分类的表型4例次,孤立性癫痫发作3例次。与非癫痫发作组相比,伴癫痫发作组皮质受累更常见(χ2=7.27,P=0.01),脊髓、小脑受累少见(χ2=4.85,P=0.03;χ2=4.31,P=0.04)。8例(61.5%)伴癫痫发作组患儿呈复发病程,与非癫痫发作组(22.9%)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3),且两组患儿复发次数具有明显差异(Z=-2.43,P=0.02)。患儿对急性期免疫治疗敏感,至末次随访多数未遗留症状性癫痫。结论 癫痫发作是MOGAD患儿的临床表现之一,约半数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对免疫治疗敏感,癫痫发作多呈良性转归。伴癫痫发作患儿复发性病程多见。  相似文献   
995.
996.
《中华儿科杂志》2022,(6):578-582
目的总结Mowat-Wilson综合征(MWS)患儿癫痫相关的临床特点, 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至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5例MWS患儿的癫痫相关临床特点, 总结其癫痫发作的起病年龄、临床表现、脑电图、头颅磁共振成像(MRI)、ZEB2基因变异等特点及抗癫痫发作药物(ASM)的疗效。结果 5例患儿中男3例、女2例, 癫痫发作起病年龄为6月龄至4岁。4例患儿表现为局灶性发作, 局灶性发作表现多样, 但均表现为局灶运动性发作;1例患儿表现为癫痫性痉挛发作。5例患儿均表现出特殊面容, 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发育迟缓以及多种先天畸形。4例患儿脑电图表现为背景节律减慢和后头部为主的癫痫样放电, 1例患儿脑电图病初为高度失律, 后表现为后头为主的多灶性放电。2例患儿头颅磁共振成像有异常, 分别表现为胼胝体发育不良和白质发育落后。5例患儿均为ZEB2基因新生杂合变异携带者, 无义变异4例, 移码变异1例。随访14~20个月, 3例癫痫发作控制超过1年, 2例癫痫发作控制超过6个月;2例单用丙戊酸, 2例联合应用丙戊酸。结论癫痫发作是MWS的常见临床表型, 以局灶性运动性发作...  相似文献   
997.
美国临床神经生理学协会已经发表了新生儿脑电图监测指南,中国也发表了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专家共识。由于缺乏脑电监测设备和专业解读人员,不同级别的新生儿病房很难严格按照指南或共识进行脑电监测。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成立了由新生儿、儿童神经和神经电生理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对已经发表的指南和专家共识及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审查,建立了适用于不同级别新生儿病房脑电监测的分层管理建议。基于视频脑电图和aEEG特点,根据当地医疗资源和患儿疾病特征,专家组认为视频脑电图和aEEG可以互相补充应用,适用于不同级别的新生儿病房。该共识对促进新生儿、儿童神经和神经电生理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和远程脑电监测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局灶性癫痫患儿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是否不同,以及癫痫患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招募未经治疗的初诊局灶性癫痫患儿10例为病例组,且均用单药奥卡西平治疗。收集患儿临床资料,以及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粪便标本;另招募相同年龄段的健康儿童14例为对照组。提取粪便标本中细菌总DNA,进行16S rDNA测序,并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病例组经奥卡西平治疗3个月后癫痫发作频率减少>50%。门水平方面,治疗前组放线菌门丰度高于治疗后组和对照组(P<0.05);属水平方面,治疗前组埃希菌/志贺菌属、链球菌属、柯林斯菌属和巨单胞菌属丰度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其丰度降低(P<0.05)。结论与健康儿童相比,局灶性癫痫患儿的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奥卡西平可以显著改善癫痫症状,重塑癫痫患儿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TIA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新达苏、葛根素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尼莫地平注射液10mg/次,1次/d,按1mg/h微量泵输入3—7d后,改尼莫同口服,联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2次/d,连续应用7d后改为1次/d,连用3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24d内TIA控制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分别为19.4%,80.6%,两组患者24d内TIA控制率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颈内动脉系统TIA安全有效,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00.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慢性脑供血不足以头晕、头重、肢体麻木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无神经系统局灶性定位体征为主要临床特征,多伴有高血压或眼底动脉硬化,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未见器质性脑部病变,脑循环检查确认脑血流低下。慢性脑供血不足不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还是Alzheimer病、血管性痴呆、Binswanger病、缺血性卒中等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