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66篇
  免费   1357篇
  国内免费   2102篇
医药卫生   26325篇
  2024年   191篇
  2023年   603篇
  2022年   591篇
  2021年   625篇
  2020年   514篇
  2019年   629篇
  2018年   378篇
  2017年   591篇
  2016年   699篇
  2015年   783篇
  2014年   1240篇
  2013年   1212篇
  2012年   1664篇
  2011年   1680篇
  2010年   1545篇
  2009年   1578篇
  2008年   1657篇
  2007年   1531篇
  2006年   1430篇
  2005年   1366篇
  2004年   1022篇
  2003年   867篇
  2002年   681篇
  2001年   536篇
  2000年   400篇
  1999年   355篇
  1998年   305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64篇
  1995年   220篇
  1994年   197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动脉粥样硬化可以被看作是发生在动脉壁的一种亚临床的慢性炎症形式。基础研究的进展已经揭示了炎症介导了动脉粥样硬化起始、进展以及最终的血栓并发症的全过程。临床研究显示,增高的炎症标志物水平可以预测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因此,非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子如C反应蛋白(CRP),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CP-1)等应该被给予更多的重视。事实上,目前应用的他汀及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改善血脂、血糖代谢紊乱的同时,均显示出不依赖于改善代谢的抗炎症作用。在针对冠心病危险因素治疗的同时,炎症过程可能成为治疗的潜在目标。  相似文献   
62.
本文介绍了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痍病的早期诊断指标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健康人群和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使用药物治疗的病人血液中hs-CRP浓度的检测来证明其血液中浓度的变化与心血管的关系,证明hs-CRP在血中浓度的变化可应用于早期诊断心血管疾病。并提出了使用这一指标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drenergic receptor,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与单纯肥胖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系。方法:无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单纯超重/肥胖者295例,按照腰臀比分成周围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组,172例正常体质量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频率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ndothelium—dependent dilafion,EDD),并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按稳态模式评估法公式计算胰岛素敏感性。结果:①周围性肥胖组和中心性肥胖组的EDD均较正常体质量组显著降低[分别为(9.61&;#177;3.45)%,(7.36&;#177;3.65)%,(11.97&;#177;2.56)%,t=1.82,P&;lt;0.05,t=2.76,P&;lt;0.01],中心性肥胖组的EDD降低更明显(t=1.74,P&;lt;0.05)。中心性肥胖组一氧化氮水平较正常体质量组和周围性肥胖组显著下降[分别为(65.03&;#177;19.11),(74.21&;#177;20.81),(71.92&;#177;17.03)μmol/L,t=2.03,2.15,P&;lt;0.05]。②正常体质量组,周围性肥胖组和中心性肥胖组Trp64Arg突变频率分别为18.89%,17.17%和25.26%,后者与周围性肥胖组和正常体质量组比较差异虽无显著性意义(r=2.461,2.140,P&;gt;0.05),但有明显升高趋势。③周围性肥胖组EDD降低在β3—AR基因突变与无突变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中心性肥胖组的EDD在基因突变者较无突变者降低更显著[分别为(6.32&;#177;3.54)%,(8.56&;#177;3.69)%,t=2.27,P&;lt;0.05]。④无论何种类型的肥胖,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均较正常体质量者升高,但在β3—AR基因突变与无突变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早期AS不仅与体脂含量和分布及胰岛素抵抗有关,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也是参与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4.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脏跳动停止也就是生命的结束。我们要十二万分地爱护自己的心脏。除了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容易引起心力衰竭以外,由于当前人口老龄  相似文献   
65.
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一组病症总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i以下简称ACS)。其发病被认为是起因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的粥样斑块内存在着富含胶状胆固醇酯的脂核,表面包被有薄层纤维性薄膜。当发生血管内皮损伤及血管壁的应激反应,以及炎症改变等时,斑块破裂,即以“冠脉粥样斑块破溃”开始,继之诱发血栓形成而导致冠脉的完全或不完全闭塞,从而引起致死性的心肌缺血、坏死。另方面。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诊断和治疗是在心肌缺血致心肌不断坏死的状态下,或者说是在混有已坏死心肌细胞的状态中进行的。对于像这种进展型、紧迫型的急性心肌损害做出早期诊断曾经非常困难。即使是在1992年引入ACS的概念以后。也很难做出早期诊断。但是现在血清学上已经能检出约1g的心肌坏死。这就是心肌肌钙蛋白的定量检测,即利用心肌坏死标志物诊断出微小梗死。根据2000年经ESC/ACC联合委员会制定的(心肌梗死的再定义),提示以心肌肌钙蛋白的升高作为诊断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从而使利用血清生化标志物进行诊断和评价预后(重症度),甚至使预测冠脉再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6.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Tzou等报告,通过无创性方法检测皮肤胆固醇含量,可有效地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行评估。Tzou等以平均年龄为55·6岁、无已知心血管病的8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皮肤胆固醇含量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这些研究对象的平均  相似文献   
67.
68.
许多研究表明,衣原体的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生有关。但这种关系到底有多大以及是否成因果关系还存在很多争议。从实用的角度看,重要的问题是抗衣原体治疗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中是否有用。到目前为止,研究结果各不相同。一项系统的综述和荟萃分析现弄清了这一关系。该研究纳入了冠心病患者接受抗衣原体治疗的11个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共接近2万人。当把这些资料汇总后发现,抗衣原体治疗对死亡率、心肌梗死的发生或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联合终点无影响。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髂及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85例怀疑髂总动脉及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大动脉炎6例,外伤4例和动脉粥样硬化175例。采用16层螺旋CT,层厚1.25mm,重建间隔1mm。100mL非离子造影剂(300mgI/mL)以4mL/s的速度经手背静脉或肘静脉注入,注射开始后25~30S进行扫描。在工作站获得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图像,并应用血管分析软件测量血管狭窄程度。结果:128例CTA可显示髂及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有7例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治疗;26例行人工血管架桥或大隐静脉植入手术,3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MSCTA和DSA检查。MSCTA对腘动脉以上和腘动脉以下狭窄和闭塞显示与DSA一致性好。结论:多层面螺旋CT是下肢血管病变的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非常有用的影像手段,可以替代有创的诊断性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