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59篇
  免费   4439篇
  国内免费   3218篇
工业技术   54316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469篇
  2022年   876篇
  2021年   1196篇
  2020年   1257篇
  2019年   888篇
  2018年   884篇
  2017年   1222篇
  2016年   1463篇
  2015年   1843篇
  2014年   3319篇
  2013年   2780篇
  2012年   3742篇
  2011年   3722篇
  2010年   2980篇
  2009年   2729篇
  2008年   3047篇
  2007年   3424篇
  2006年   3050篇
  2005年   2813篇
  2004年   2436篇
  2003年   2328篇
  2002年   1654篇
  2001年   1412篇
  2000年   979篇
  1999年   794篇
  1998年   552篇
  1997年   475篇
  1996年   414篇
  1995年   371篇
  1994年   265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9篇
  1977年   14篇
  1964年   13篇
  1956年   12篇
  1955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51.
在通信和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教学中,《信号与系统》是一门核心的课程,其教学质量与效率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然而该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均涉及到复杂的数学运算与信号处理,较为抽象化。而MATLAB作为一款专业的教学软件,其算法的开放性、灵活的工具函数、数据的可视化、数值高速计算等特性,可很好地辅助学生进行课程的教学。本文介绍了MATLAB在信号与系统教学过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952.
与Native应用相比,移动web应用能很好地解决目前Native操作系统割裂的问题,将为产业链各方带来全新的平等竞争机会,引导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新模式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HTML5移动web应用的发展概况,然后分析了基于HTML5移动web应用相关技术标准的发展情况,随后对基于HTML5的移动web应用及终端的技术实现方案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从HTML5移动web应用、技术标准及终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3.
分析了摆渡木马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提出了控制数据从计算机流向移动存储介质的解决方法。根据BLP模型的基本思想,提出了基于BLP模型的摆渡木马防御方案。在该方案中,根据内网或计算机中文件的重要程度,将文件分成不同等级;将用户对文件的访问权限也分成相应的不同等级;当用户对文件进行访问时,通过比较权限等级和文件等级来决定是否能读或写,读或写采用"下读上写"的策略。由于把移动存储介质的级别设为最低,所以该方案能有效的防止摆渡木马。  相似文献   
954.
介绍了利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进行非接触式测温的基本原理、红外测温系统结构和信号处理电路的组成。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套非接触式红外测温装置,用该装置测定了移动目标表面温度。在模拟实际场景应用时,实现了对较远距离的运动行人体温的准确测量;装置还增加了高温报警电路和蓝牙无线通信模块,丰富了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955.
提出了一种基于SimpliciTI网络协议的真正透明传输的无线串口桥技术,设计采用数据帧自适应接收技术、自动跳频技术解决了无线通信的可靠性差、实时性弱等问题。节点设计以CC1110微处理器+SimpliciTI协议栈为核心,给出了硬件原理图、软件流程图以及通信帧格式。结果表明,该系统硬件结构简单、数据传输可靠,具有扩展性强、实时性强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远程控制、数据采集等领域。  相似文献   
956.
本文主要基于现有Android手机系统框架设计了一种基带跟踪数据导出方案。对方案的总体框架、AP侧的软件流程、CP侧跟踪数据发送流程、串口通信机制的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并给出了方案验证。在由三星公司Exynos4412四核AP芯片和重邮信科公司C6310双模CP芯片组成的手机硬件系统上实现和测试了该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基带数据导出方案在实际产品中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57.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移动核心网已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IP化和融合趋势,如何发展移动核心网络技术是网络融合应用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移动核心网络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移动核心网络技术为切入点,在概述移动核心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探讨了移动核心网的发展及融合应用,旨在说明移动核心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以期为移动核心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8.
网络化虚拟仪器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通信测试设备的利用率,增加通信测试的灵活性。通过分析和比较各种虚拟仪器及网络化虚拟仪器系统的组建模式的特点,结合某卫星测控站现有通信测试系统的实际结构,选择基于HPVEE和三层C/S网络的虚拟仪器作为构建网络化虚拟仪器通信测试系统的基础,对系统网络软硬件进行设计,实现基于网络化虚拟仪器通信测试系统,完成该测控站从单一的通信测试操作单位向通信测试平台和通信测试软件研发中心的转变,并可为类似需求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59.
高速发展的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将互联网推向了移动互联网的世界,众多手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开发公司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肆无忌惮地对手机用户的位置信息进行收集,广大用户如何对手机位置信息进行保护,以及如何利用好这些位置信息,本文中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60.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new type of sensor: cable sensor. Unlike traditional point sensors, this type of sensor has a rectangular sensing region with a processor installed on it to do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 wireless network formed by this kind of sensor is called wireless cable sensor network (WCSN). We study energy-efficient communication algorithms in WCSNs. We address it in two ways: one is through reducing the total transmission power of processors while maintaining the connectivity of the network and the other is through scheduling cable sensors to let them take turns to go to sleep without affecting the coverage and connectivity of the network. In the first approach, we initially develop a distributed algorithm called DTRNG based on the relative neighbourhood graph. Later we enhance it to Algorithm determine the transmission power by removing the largest edge in CYCles (DTCYC). Mathematical proofs show that Algorithm DTCYC provides an optimal solution that can not only minimise the total processor transmission power but maintain the connectivity of the network as well. In the second approach, we propose a cable mode transition algorithm which determines the minimum number of active sensors to maintain K-coverage as well as K-connectivity required by the application. We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verage and connectivity and prove the theorems that lay the foundation for our algorithm.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our algorithm is efficient in saving ener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