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5篇
  免费   811篇
  国内免费   462篇
工业技术   969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336篇
  2015年   329篇
  2014年   644篇
  2013年   477篇
  2012年   683篇
  2011年   752篇
  2010年   477篇
  2009年   562篇
  2008年   467篇
  2007年   571篇
  2006年   523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349篇
  2003年   313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0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6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he compositions (1 −x)Ag2SO4−(x)BaSO4, wherex=0·01 to 0·6, were prepared by slow cooling of the melt. The extent of the solid solubility of Ba2+ in Ag2SO4 was determined b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bulk conductivity of each sample was obtained using a detailed impedance analysis. The partial substitution of Ba2+ results in the enhancement of conductivity in compliance with the classical aliovalent doping theory. A simplistic model based on lattice distortion (expansion) due to partial substitution of Ag+ by the bigger Ba2+ has been considered to explain enhanced conductivity. Beyond solid-solubility limit (5·27 mole%) the BaSO4-dispersed Ag2SO4 conductivity follows the usual trend seen in binary systems. An increase in conductivity in this case is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interfacial reactions and surface defect chemistry. The maximum conductivity in 20 mole% BaSO4 dispersed Ag2SO4 is due to percolation threshold.  相似文献   
32.
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响应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的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仪已逐渐投入大规模的生产应用,可为解决油田薄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新型的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仪及国内目前大规模应用的常规双侧向测井仪的分层能力、探测深度、侵入影响和井眼影响等响应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其测井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数值模拟表明:与常规双侧向测井相比,虽然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资料井眼的影响更复杂,但测量结果既能得到较高纵向分辨率,又具有较深的径向探测深度,基本上可以取代常规双侧向测井仪在测井中应用。文中数值模拟结果可以为测井作业人员和解释人员在资料验收及解释处理等方面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33.
小井眼侧钻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侧钻短半径水平井与常规中、长半径水平井相比较除具有提高油气采收率共性外,还具有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等特点。从侧钻短半径水平井施工特点、剖面设计、开窗工具及开窗方式的选择、轨迹控制、测量方式及测量工具的选择以及钻井液设计等方面对小井眼侧钻水平井技术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实钻经验给出了各阶段相应的钻具结构和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等,采用小井眼侧钻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对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进行了勘探开发并取得圆满成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今后同类型井的钻井设计、施工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4.
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四川天全县干溪坡水电站调压室结构特性进行研究,并对几个影响配筋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各个因素对配筋结果的影响,为调压室结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
从传输线模型出发,分析了二平行直导线间串扰的低频模型有效性,得出允许3dB误差的条件下,低频模型在工程计算串扰中的电学短线和频率足够小的具体限值;同时分析了端接阻抗大小对串扰耦合的影响。对电磁兼容性中的串扰耦合的工程应用有实际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6.
一种确定化学调剖处理半径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化学调剖处理半径的确定方法存在误差大,无法满足现场需要的问题,利用平板可视模型,模拟研究了调剖剂在非均质油藏中的渗流特性以及调剖剂的分布形态,得到了处理半径与最终采收率增幅的关系。研究表明,处理半径为0.18~0.24井距时采收率增加幅度达到最大。在新疆L油田开展了现场试验,处理半径按0.2倍井距设计,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研究结果对注水井调剖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7.
杨凤清 《黄金》1994,15(1):17-19
本文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桩柱式采金船每帮挖方量计算的数学模型并,可广泛地用于设计与生产中,从而提高采金船设计的准确性,以及对生产矿山进行矿量、回收率和实收品位等采选指标收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8.
介绍了高频等参数感应的基本原理。以胜利油田比较典型的 3口井为例 ,详细分析了高频感应资料在划分薄夹层、确定储层流体饱和类型、评价储层电阻率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高频感应具有极高的纵向分辨率和较好的径向探测特性 ,能够准确计算地层真电阻率、侵入带电阻率及侵入半径 ,通过与常规感应及薄层测井资料的对比 ,论证了高频等参数感应在测井技术应用上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9.
分析了化工生产过程设备、管道中存在的各种“界面”现象及其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0.
处在构造边部、低部位的商5-5井,在改注水井排液中发现不含水的高产这种非常规现象,由此引起对地质因素的分析。浅湖相沉积的主体是滩砂微相,它可细分为“滩脊”和“滩侧”,其中“滩脊”砂体的泥质含量低,孔隙度、渗透率都较高,而“滩侧”则泥质含量高,物性差。在从“滩脊”砂体向“滩侧”过渡时,极易形成类似于砂体尖灭的岩性封堵,造成剩余油富集,而“滩脊”不一定就在构造的高部位。陆相沉积的砂体非均质性很强,孔隙度和渗透率在横向上的变化很大,高部位的油层水淹,低部位的油层不一定就高含水,这是因为砂体横向上的非均质性,使同一时间单元沉积的砂体很可能不连通。基于这些分析,地质工作者不妨运用沉积微相的原理在构造的低部位或边部寻找剩余油富集区,商5-5井的现实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