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04篇
  免费   1460篇
  国内免费   799篇
工业技术   26563篇
  2024年   179篇
  2023年   578篇
  2022年   668篇
  2021年   726篇
  2020年   629篇
  2019年   602篇
  2018年   307篇
  2017年   497篇
  2016年   586篇
  2015年   695篇
  2014年   1465篇
  2013年   1129篇
  2012年   1303篇
  2011年   1439篇
  2010年   1207篇
  2009年   1337篇
  2008年   1562篇
  2007年   1243篇
  2006年   1249篇
  2005年   1205篇
  2004年   981篇
  2003年   943篇
  2002年   700篇
  2001年   662篇
  2000年   567篇
  1999年   457篇
  1998年   516篇
  1997年   476篇
  1996年   367篇
  1995年   402篇
  1994年   324篇
  1993年   260篇
  1992年   273篇
  1991年   288篇
  1990年   269篇
  1989年   240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4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刘鸿  童义平  廖亚四  李创海 《化学试剂》2014,(10):897-900,915
以8-羟基喹啉为原料,通过Reimer-Tiemann反应得到8-羟基喹啉-7-醛,然后与邻氨基苯甲酸缩合得到标题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通过IR、UV、1HNMR、元素分析、热失重分析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确定配合物分子组成为Zn2.5L·2H2O和Al2(L·1.5H2O)·H2O。测定了两种配合物的荧光性,其最大荧光发射波长(λmax)分别为493、497 nm,通过荧光滴定光谱求得标题配合物与Zn2+和Al3+两种离子的结合常数logβ分别为10.391、8.518。  相似文献   
992.
倪生良  徐可慧  钱坤  孟跃 《化学试剂》2014,(6):553-556,559
采用溶液法在室温甲醇溶液中,以新制备的CuCO3·yH2O、咪唑(Him)和4-溴-2-甲基苯甲酸(Hbmba)为原料合成了单核铜结构标题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表征了其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7.681(2),b=8.159(2),c=10.408(2),α=93.22(3)°,β=102.06(3)°,γ=112.50(3)°,V=582.6(9)3,Z=1,μ=4.403 mm-1,F(000)=311,Dc=1.789 g·cm-3。配合物中心Cu(Ⅱ)离子配位数为6,构成CuN2O4较大畸变的八面体配位模式,分子间通过N—H…O氢键沿着[100]方向形成一维超分子链,超分子链间通过芳环π-π堆积作用在(011)面形成超分子层,进而层与层由范德华作用力构筑了三维超分子。  相似文献   
993.
周林霞 《化学试剂》2014,(8):696-700,754
采用室温溶液法合成标题配合物[Cu(phen)(nap)2]·H2O(phen=1,10-邻菲罗啉,Hnap=萘普生)。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等表征,并测试其磁性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发现:该物质属于四方晶系,P21212空间群,晶胞参数a=2.923 6(6)nm,b=0.582 3(1)nm,c=0.991 0(2)nm,β=90°。结构分析表明:金属原子Cu(Ⅱ)处于变形的CuN2O2四面体配位环境,离散的配合分子间通过O—H…O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一维超分子链,继而通过C—H…O氢键作用形成二维层,最后通过C—H…O氢键将层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在2~300 K温度范围内,配合物遵循居里-韦斯定律,居里常数C=0.41 cm3·K/mol,韦斯常数θ=-0.11 K。由χmT-T曲线可知,在室温到18 K间,[Cu(phen)L2]·H2O中Cu2+离子间存在弱铁磁作用;在18~2 K间为弱反铁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采用溶液法在室温水-乙醇溶液中,以CuCl2·2H2O、一水合邻菲啰啉(Phen·H2O)和对氰基苯甲酸(p-CNC6H4COOH,HCBA)为原料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u(Phen)(H2O)(CBA)Cl]·H2O。通过X-射线衍射法测定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中心Cu(Ⅱ)离子配位数为5,构成CuN2O2Cl四方锥配位模式。通过O—H…O氢键形成一维超分子带,超分子带又经带间C—H…O氢键作用形成超分子层,并经C—H…N氢键作用堆积组装形成三维超分子构造。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等表征。对配合物磁性做了进一步测试,在2~300 K区间遵循韦斯定理χm(T+0.10)=0.44 cm3·K·mol-1。并采用Van Vleck方程对配合物进行了拟合,最佳拟合结果为g=2.156(1),zJ'=-0.138(4),一致性因子为R=3.607×10-8。磁性测试结果表明Cu(Ⅱ)离子之间存在较弱的反铁磁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以Cd(CH3COO)2、5-羟基间苯二甲酸(H3L)和新型多齿含氮配体2,4,6-三甲基-1,3-(二亚甲基苯)二(1,2,4-三氮唑)(tbb)为原料,通过水热方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单晶衍射法表征了该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033 74(5)nm,b=2.936 73(16)nm,c=0.843 23(5)nm,β=104.206(5)°,V=2.481 6(2)nm3,Z=4,F(000)=1 280,D c=1.683 g/cm3,R1=0.040 5,wR2=0.043 0[I2σ(I)]。配合物中Cd(Ⅱ)离子被HL2-阴离子和tbb中性配体连接成一个二维的网状结构,相邻的网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一个双层结构,最终这些双层通过π…π的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还研究了该化合物在室温下的固体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996.
通过1-n-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BMIM][PF6])/环己烷构建了液/液两相体系。研究了两相体系内反应温度、Al/Cr摩尔比、离子液体浓度等因素对异丙基双膦胺配体(PNP)/Cr(Ⅲ)/甲基铝氧烷(MAO)催化乙烯齐聚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均相催化体系相比,两相体系内PNP/Cr(Ⅲ)/MAO催化乙烯由四聚变为三聚,61-C=的选择性最高达到97.40%。齐聚产物存在于有机溶剂相,催化剂溶解在离子液体相,便于产物与催化剂的分离及催化剂的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997.
采用缓慢蒸发溶剂的方法,在去离子水中合成了单核Mn(Ⅱ)配合物[Mn(phen)2(H2O)2]·(H2O)6·SO4(phen=1,10-邻菲罗啉)。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和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确定了其结构和组成。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该配合物的中心离子为Mn(Ⅱ),中心离子与两个1,10-邻菲罗啉和两个水分子配位,在晶胞中还有六个未配位的水分子和一个自由的硫酸根离子。配合物中存在多种结构的氢键,包括平面三角形、四面体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相似文献   
998.
朱伯铨  王玉龙  李享成 《硅酸盐学报》2014,42(11):1383-1388
合成了3种不同配比含镁铝尖晶石的铝酸钙水泥(CAM)。借助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合成的水泥试样进行了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分析,使用电导率仪、维卡仪和流变仪测定了CAM水泥净浆的水化和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当水泥中镁铝尖晶石(MgAl2O4,MA)分布在一铝酸钙(CaAl2O4,CA)周围时,MA阻碍了CA与水的接触,水泥水化较难进行,水泥砂浆凝结时间较长,水泥净浆的屈服应力、表观黏度和触变性较小,储能模量G’增长速率也较小。MA和CA交错分布时,CA晶粒外形不规整,与水接触面积较大,水泥水化较易进行,水泥砂浆凝结时间较短,水泥净浆的屈服应力、表观黏度和触变性较大,储能模量G’增长速率也较大。而当MA分布于CA晶粒之间时,CA晶粒发育完整,水泥溶解过程较慢,水泥凝结时间和流变参数都处于中间值。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滑石粉改性氯磺化聚乙烯/丁苯橡胶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耐酸碱性能。结果表明,滑石粉对氯磺化聚乙烯/丁苯橡胶共混物具有增强和提高化学惰性的作用。在常温下,经硫酸、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浸泡7 d后,填充80份(质量,下同)滑石粉的共混物表现出较好的力学性能及耐酸碱性能;热重分析表明其热稳定性明显改善,10%失重温度达388℃以上;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证明其耐酸碱性能优异;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形态研究表明,滑石粉80份、氯磺化聚乙烯80份及丁苯橡胶20份为该改性复合材料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000.
期刊文献     
正表面活性剂对以羧基为端基的芳基苄醚树枝配体取代酞菁锌(Ⅱ)配合物聚集行为的影响陈婉玲,彭亦如,贺丹丹,马冬冬,张甜甜,魏珍珍,吴雪蓉摘要:通过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比较,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0~2代以羧基为端基的芳基苄醚树枝配体取代酞菁锌(Ⅱ)配合物(ZnPc(COOH)4,G1-ZnPc(COOH)8和G2-ZnPc(COOH)16)聚集行为的影响。ZnPc(COOH)4,G1-ZnPc(COOH)8和G2-ZnPc(COOH)16在水溶液中主要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加入CT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