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工业技术   79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周吉 《电工技术》2018,(2):50-53
为有效检测、及时发现接触网绝缘子缺陷,结合理论研究,提出研制一套接触网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红外热测温、图像处理、智能定位等技术对接触网绝缘子进行检测,将相关检测设备安装于检测车顶部,在检测车运行的过程中对沿线的绝缘子进行检测,全部采用非接触方式实时监测接触网上的绝缘子,存储实时检测数据及保存异常温升图像,并能准确定位绝缘子,大大缩短了人工检测的时间和成本,从而更好更快地发现绝缘子劣化问题,为绝缘 子劣化提供依据,对绝缘子劣化的维修提出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93.
94.
在现如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与工作节奏愈来愈快,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切实满足人们日常出行的要求,现今的交通工具也开始朝更快、更安全的方向发展,其中,火车就是较为典型的一种,即提出了高速电气化铁路。鉴于此,为了更好的了解高速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且把握其相关的施工技术,继而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95.
96.
铁路接触网对铁路正常运行起关键作用,目前国内对铁路接触网进行定期检测需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效率较低。我国电气化铁路发展迅速,铁路接触网检测和维护方法也迫切需要创新。为此,设计了一种自动巡检无人车,可实现铁路接触网的自动化检测,其控制系统以工控机为上位机,PLC为下位机。无人车作为一个载体,作业过程中,将接触网检测仪器置于工作平台,通过图像识别实现在接触网立柱位置准确停车。采用工业照相机获取图像特征,利用上位机图像识别系统实现图像特征处理,通过伺服电机驱动无人车自动定位到接触网立柱位置。  相似文献   
97.
98.
接触网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为电力机车供电的输电线路,接触网上附着的鸟巢等异物将对列车运行造成安全隐患。目前主要是通过人工检查的方式对接触网异物进行检测并清除,这种方式不仅成本高,效率低,往往不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为了对接触网异物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测,同时降低人力成本,针对高铁运行环境的固定结构化特征,综合运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技术对铁路入侵异物进行实时检测。首先基于LSD直线段检测算法获取鸟巢可能出现的感兴趣区域;其次利用YOLOv3网络在ImageNet上进行训练得到一个预训练权重,并使用人工标注的数据集继续训练网络直到网络收敛;最后使用训练好的网络对感兴趣区域存在的鸟巢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最终得到的平均检测精度为0.89,平均检测速度为38?f/s,可以实现对异物目标的准确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99.
《中国测试》2020,(1):77-82
针对地铁车辆弓网系统安全检测的重要性及现有接触网硬点检测技术的不足,基于高低压隔离技术,结合受电弓滑板垂向加速度和滑板振幅,作为硬点评价的基准,研究并设计一种新型地铁车辆接触网硬点在线检测系统。首先,进行硬件设计,选用灵敏度高、误差小的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以及采样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IMC数字采集器;然后,进行软件设计,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环境,编写相应的测试软件,实现垂向加速度信号和高度信号的实时显示与记录;最后,为验证检测系统的测试性能,以杭州地铁2号线地铁车辆为测试对象,于40 km/h、60 km/h和80 km/h的速度级工况下进行装车往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工况下前后滑板垂向加速度的最大值分别为3.817 g、9.208 g和15.827 g,单位跨距内的滑板最大振幅分别为19.4 mm、21.4 mm、24.1 mm,并未检测出硬点,与地铁运营单位对实际线路的维护检查结果一致。另对部分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分析结果可充分体现检测系统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0.
韩冰 《计测技术》2020,40(1):27-31
结合轨道交通列车受电弓与接触网安全监测的实际需求,提出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器进行碳滑板应变变化实时检测,利用应变推导出接触力变化,实现接触力检测,从理论模型和试验测试两方面对监测可行性进行验证,为弓网状态监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