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5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汪夕云  李玲 《海南医学》2012,23(20):94-95
目的 观察用钴铬合金嵌体和银汞合金修复磨牙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磨牙牙体缺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金属嵌体修复和银汞合金直接充填,在修复后6个月、4年复诊,对患者口内两种充填体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修复后6个月银汞合金直接充填组成功率为95.8%,钴铬合金嵌体组成功率为98.0%,经卡方检验两者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4年银汞合金充填组成功率为60.0%,钴铬合金嵌体组成功率为84.8%,卡方检验显示嵌体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银汞合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嵌体修复磨牙邻(牙合)面洞缺损的方法是有效且可行的,其长期临床疗效优于银汞合金直接充填.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建立合理而精确的下颌第一恒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通过螺旋CT扫描的方法,利用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通过特定的SolidWorks2010有限元软件建立下颌第一恒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准确地建立了牙釉质、牙本质、髓腔、牙槽骨、牙周膜等组织形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本实验建模方法可行性强,方便快捷,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与几何相似性,为临床口腔医师提供了一种简捷而精确的有限元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83.
目的调查分析新疆乌鲁木齐市不同年龄组第三磨牙(M3)的发育程度。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就诊的756例5~18岁青少年,通过对全颌曲面断层片的观察分析,将M3牙胚发育程度按Nolla分期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6岁时男孩女孩均无M3牙胚组织出现,7岁时,女孩开始出现M3牙胚组织,而男孩从8岁时开始出现。男女均在11,岁后,M3的发生率趋于稳定。M3缺失4个、3个、2个、1个的比例分别为4.2%、3.6%、13.3%、10.9%;M3的发育阶段个体年龄差异较大。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女孩的M3发育较男孩早,不论男孩还是女孩,M3牙胚的发育稳定年龄提前。M3的发育无明显固定的发育时间和年龄。  相似文献   
84.
下颌第二恒磨牙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下颌第二恒磨牙解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 10 6 2颗离体下颌第二恒磨牙 ,对其牙根形态、颈部釉突及龋坏情况进行分类统计 ,结合文献探讨相关临床意义。结果 下颌第二磨牙多为双根型 ,变异根型占 4 7.6 5 % ,以槽状根居多 ,占 31.6 4 %。牙颈部釉突发生率高达 74 .4 8% ,以颊面及舌面I级者居多。受检牙有 4 3.6 0 %龋坏 ,累及 6 17个牙面 ,其中以远中面受累最多。结论 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变异率高 ,远中面龋坏多见 ,防治时应当注意 ,该牙颈部釉突发生率高与单独牙周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85.
双轨式磨牙远移器矫治牙列拥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制一种支抗力强 ,可使上、下颌第二或第一磨牙同时等量或不等量后移 ,不需要特殊配合即能产生理想磨牙后移效果的口内力矫治装置 ,用于牙列轻、中度拥挤的矫治。方法 选择牙弓拥挤量在 4~ 8mm的患者 ,利用自行研制的双轨式磨牙远移器 ,推上、下颌第二磨牙向远中移位。当第二磨牙后移到位时 ,利用第二磨牙稳定装置 ,稳定第二磨牙并牵引第一磨牙向远中移位。当第一磨牙后移到位时 ,再依次后移第二、第一前磨牙及尖牙等 ,直至拥挤解除 ,牙齿排列整齐。结果 经 33例牙列轻、中度拥挤患者临床应用观察 ,单颗第二磨牙最大后移量达 7mm ,单个牙弓长度最大增量 11 4mm。并实现了上、下颌 4颗第二或第一磨牙同时后移。经头颅侧位片测量证实 ,支抗牙无明显唇倾 (P >0 0 5 )。结论 双轨式磨牙远移器是一种不依赖患者特殊配合即能产生快速、高效、整体磨牙后移效果的口内力装置。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FX玻璃离子水门汀对乳磨牙龋病非创伤充填技术充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9例200颗乳磨牙进行非创伤充填观察,并对充填1、2、3年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FX玻璃离子水门汀对乳磨牙非创伤充填的成功率分别为92.2%、91.2%和88.9%。结论FX玻璃离子水门汀非创伤充填乳磨牙龋效果较满意,临床上可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龋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87.
ObjectivesSwelling, pain and trismus after the surgical removal of the mandibular third molars are the most common and expecte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e aim of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of thos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BMI after surgical removal of the mandibular third molars.Material and methods84 patients who required the surgical removal of their lower third molar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nd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dependent on their BMI. Data were tested by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Welch''s ANOVA). The differences were tested by the intragroup using the Games-Howell test.ResultsThe effect of BMI on pain ha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in the first 24 postoperative hours: 4 hours (p=0.014), 6 hours (p=0.034, p=0.049), 12 hours (p= 0.00.P=0.023), and 24 hours (p=0.010). For swelling and trismus in the exception on first postoperative day between underweight and normal weight groups (p=0.026), and underweight and overweight groups (p=0.014)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ConclusionBMI has an impact on a patient’s early postoperative recovery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采用拔除第一磨牙方法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我科24例拔除第一磨牙正畸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11.0~25.3岁,平均年龄16.2岁.定期回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4例患者共拔除42颗第一磨牙,所有患者均得到完善正畸治疗,矫治后牙齿拥挤解除,后牙咬合关系良好,前牙覆合覆盖正常,矫治时间为16.0~29.1个月,平均20.4个月.结论:经过正确诊断设计,减数第一磨牙正畸治疗可以获得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9.
目的:应用CBCT对正常人群下颌管在第二前磨牙及第一、二磨牙根尖处位置的测量,来确定其正常位置关系。方法:测量120例18岁以上正常人群第二前磨牙及第一、二磨牙根尖处位置的3个距离:①下颌管中心( A)到下颌骨下缘最下点( B)的距离;②下颌管中心( A)到与A点在同一水平线的颊侧点( C)的距离;③下颌管中心( A)到与A点在同一水平线的舌侧点( D)的距离。每个距离测量3组,取其平均值。结果:男性第二前磨牙根尖处的下颌骨下缘骨壁最厚,其舌侧骨壁厚于颊侧骨壁。在第一磨牙及第二磨牙处,下颌骨下缘骨壁、舌侧骨壁、颊侧骨壁均增厚,且颊侧骨壁厚于舌侧骨壁;女性测量结果及规律与男性相同,其骨壁厚度略较男性骨壁为薄。结论:利用这3个空间距离来确定正常人下颌管在第二前磨牙及第一、二磨牙根尖处的位置,对正颌手术中下颌骨矢状劈开术,囊肿刮治术,种植术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介绍1例通过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远移下颌后牙,配合Ⅲ类牵引及斜牵纠正骨性Ⅲ类伴下颌偏斜的成人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正后患者的Ⅲ类骨面型及下颌偏斜改善,咬合关系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