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72篇
  免费   1242篇
  国内免费   301篇
工业技术   26815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374篇
  2021年   371篇
  2020年   416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447篇
  2016年   520篇
  2015年   672篇
  2014年   3094篇
  2013年   1554篇
  2012年   1921篇
  2011年   1956篇
  2010年   1722篇
  2009年   1853篇
  2008年   1618篇
  2007年   1904篇
  2006年   1325篇
  2005年   1201篇
  2004年   970篇
  2003年   814篇
  2002年   656篇
  2001年   621篇
  2000年   468篇
  1999年   432篇
  1998年   290篇
  1997年   212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文脉中的环节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冬青 《新建筑》1998,(1):20-22
环节建筑产生于建筑与城市的内在联系之中,它将“文脉”的含义拓展到基地、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和城市职能等领域。阐述了环节建筑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环节建筑在上述三个领域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南方航空公司新村1~3#高层建筑的深基坑边坡支护为例,阐述了喷锚网施工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总结了该工程设计、施工及工程质量控制等技术应用方面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3.
台北101层国际金融中心之结构施工技术与其设计考量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简要说明目前正在施工中之超高层大楼—台北国际金融中心之结构系统、钢结构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基础与深开挖工程等特殊施工技术,并佐以相关之设计考量与施工规划概要,以供工程界做参考。  相似文献   
14.
郑山锁  杨勇 《工业建筑》2002,32(3):32-34,41
提出了底部两层框架 -抗震墙砖房框剪层和砖混层的极限受剪承载力、侧移刚度、极限剪力系数计算公式 ,并基于设置不同数量抗震墙的底部两层框架 -抗震墙砖房的实例计算和弹塑性时程分析 ,给出了结构砖混过渡层与相邻框剪层的极限剪力系数比和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及薄弱楼层位置判别和破坏状态评定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15.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是我国第一座高水头,大容量的抽水蓄能电站,该电站按无人值班设计,为此对火灾探测和消防报警以在动灭火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和可靠性比常规电站有更高的要求,本文重点介绍法国CEGELEG(集团)公司消防设计特点,并对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轻型钢骨结构低层住宅设计荷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北美低层钢骨结构住宅结构设计的荷载问题,包括各类荷载的取值和计算方法,以及荷载组合模式,并提出了在我国相关规范没有出台前,在国内进行设计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建筑工程中渗漏质量通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红霞  陈怀耀 《山西建筑》2003,29(16):35-36
对浴厕这一容易引发渗漏质量通病的环节作了原因分析,从严格精确预留管道洞口,严把材料关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并指出治理渗漏应采取全面分析综合治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澹台全龙 《山西建筑》2007,33(6):256-257
以山西省河津市小梁乡为代表,研究了因建筑业的发展壮大而产生的社会经济空心化现象,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关注,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innovation is made using two intersecting ideas. The first is that successful innovation requires consideration of the social and organizational contexts in which it is located. The complex context of construction work is characterized by 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a project-based approach and power distributed amongst collaborating organizations. The second is that innova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odes: 'bounded', where the implications of innovation are restricted within a single, coherent sphere of influence, and 'unbounded', where the effects of implementation spill over beyond this. Bounded innovations are adequately explained within the construction literature. However, less discussed are unbounded innovations, where many firms' collaboration is required for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even though many innovations can be considered unbounded within construction's inter-organizational context. It is argued that unbounded innovations require an approach to understand and facilitate the interactions both within a range of actors and between the actors and technological artefacts. The insights from a sociology of technology approach can be applied to the multiplicity of negotiations and alignments that constitu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bounded innovation. The utility of concepts from the sociology of technology, including 'system building' and 'heterogeneous engineering', is demonstrated by applying them to an empirical study of an unbounded innovation on a major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new terminal at Heathrow Airport, London, UK).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system building' contains outcomes that are not only transformations of practices, processes and systems, but also the potential transformation of technologies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