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17篇
工业技术   4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本刊"名校"栏目旨在推荐各高等院校在理论与实践道路上的探索,近期将精选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在景观、园林、规划上的成果。  相似文献   
52.
以浦东软件园陆家嘴分园为例,探讨运用生态的规划理念来创造良好的建筑布局,以达到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53.
季度荐书榜     
《建筑创作》2011,(3):176-177
《建筑氛围》作者:[瑞士]卒姆托著,张宇译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9月彼得·卒姆托欣赏的场所和建筑是这样的:它提供给人们一个避风港,适于居住,不动声色地有所助益。因此,解读某处场所介入其中,订出纲要性的用途、意义及目标,起草、筹划、设计出一件建筑作品,这是个曲折旋绕的过程,并非一条笔直的坦途。对彼得·卒姆托来说,氛围属于美学范畴。本书会使读者洞察,"氛围"在卒姆托作品中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它对他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54.
王超 《中州煤炭》2021,(10):45-49,60
针对北方某一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河流湿地污染、局部内涝严重等现象,以海绵城市为设计理念,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基址条件,建立海绵式生态规划区。在原有蓄水池基础上,扩宽原有河流水系,采用地表水体调蓄净化,通过生态调蓄空间连接引河,以闸控制,建立水体循环与雨洪调蓄结合的水系统,采用人工净化和自然净化的方式,保证生态水量,改善水质。在城市河流周边湿地方面,进行项目分区设计,建立调蓄空间、雨水花园、生态滞留园、抛石驳岸、滨河步道以及生态种植池的绿化构造,形成驳岸景观和“四季常绿”的效果。  相似文献   
55.
《上海水务》2004,20(1):1-8
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2004年3月26日,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又喜迎建院二周年。两年来的风雨历程,两年来的辛勤耕耘,使我们渐渐长大成熟。2003年在市水务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处室、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职工积极进取,奋发努力下,全院职工按照年初制定的“以完善水  相似文献   
56.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著名的黄山脚下,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至今800余年。这是一个构思巧妙,把古民居建筑与水利工程以及周围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根据牛的形状设计并建造的古代村落,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的水利系统独树一帜,被专家誉为中国古代的自来水工程,堪称一绝。 一、水系的整体布局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珠海红门楼生态公园背景阐述以及公园内水体现状分析,采取相应优化设计措施,并重点介绍其通用性。然后围绕公园主题,结合景观设计,自然而巧妙地设计一系列与水相关的生态景观节点。  相似文献   
58.
《小城镇建设》2009,(7):30-31
郭洞村座落于浙江省武义县,距县城10公里,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命名的首批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是一个遗世独立的美丽桃花源。拥有较完好的中国江南古村落传统文化遗存,也是一个美丽的自然生态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历代生活在郭洞村的人,均体健寿高。有关资料表明,现居郭洞村的2000人中,70岁以上的古稀老人达140多人,人均寿命高达85岁,比国际组织统计的63岁平均寿命高22岁。  相似文献   
59.
北京景观生态建设的问题与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北京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外来人口的高速增长和建成区面积不断蔓延.由此导致住房和商业等建成区在不断增加,城区内对休闲、交通和其它功能用地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些不断增加表明,目前的城市发展模式不再适合北京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城市建设必须向全面的生态景观建设转型,实现北京空间发展和交通系统、景观体系等的整合.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未来北京城市景观建设提供建议,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完成的有关北京生态建设情景分析研究项目的部分成果,该研究的一些关键性结论将综合到北京长期战略规划中.  相似文献   
60.
针对城市化建设问题,文章首先提出了城市排水系统的概述,其次分析了城市排水系统与城市生态规划关系,然后对城市生态系统同城市内涝关系进行了简析,最后提出了城市排水系统与城市生态景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影响。旨在通过分析城市排水系统与城市生态景观可持续化之间的关系,合理解决部分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有效调节城市生态环境景观,提高城市的美化效果,进而有效促进我国城市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