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23篇
  免费   3946篇
  国内免费   2548篇
工业技术   56917篇
  2024年   467篇
  2023年   1542篇
  2022年   1592篇
  2021年   1737篇
  2020年   1510篇
  2019年   1628篇
  2018年   873篇
  2017年   1179篇
  2016年   1403篇
  2015年   1601篇
  2014年   2962篇
  2013年   2475篇
  2012年   2828篇
  2011年   3109篇
  2010年   2790篇
  2009年   2756篇
  2008年   3148篇
  2007年   2725篇
  2006年   2269篇
  2005年   2310篇
  2004年   1946篇
  2003年   1620篇
  2002年   1558篇
  2001年   1310篇
  2000年   1348篇
  1999年   1104篇
  1998年   970篇
  1997年   952篇
  1996年   878篇
  1995年   752篇
  1994年   708篇
  1993年   572篇
  1992年   566篇
  1991年   457篇
  1990年   502篇
  1989年   491篇
  1988年   98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6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存在早熟收敛和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全信息粒子群优化算法(Event-triggering-based full-informati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EFPSO).首先,引入一类基于粒子空间特性的事件触发策略实现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的模态切换,更好地维持了算法搜索和收敛能力之间的动态平衡.然后,鉴于引入历史信息能够降低算法陷入局部最优的可能性,提出一种全信息策略来克服PSO算法搜索能力不足的缺陷.数值仿真实验表明, EFPSO算法在种群多样性、收敛率、成功率方面优于其他改进的PSO算法.最后,应用EFPSO算法对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去噪算法进行改进,并在现场管道信号去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针对现有深度学习视频隐写分析网络准确率不够高的问题,本文从视频压缩编码的原理出发,发掘嵌密编码参数与其他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拓展检测空间,构造新的检测通道,改善现有深度学习视频隐写分析网络的检测性能。方法 以H. 265/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压缩视频为例,首先通过分析运动向量的嵌密修改对运动向量差值的影响,指出可将运动向量差值作为新增的采样对象(或称检测对象);接着,提出一个构造运动向量差值检测矩阵的方法,解决了空域上采样样本稀疏、时域上样本空间位置无法对齐的问题;最后,将运动向量差值矩阵直接用于改善现有的VSRNet(video steganalysis residual network)、SCA-VSRNet(selection-channel-aware VSRNet)以及Q-VSRNet(quantitative VSRNet)等3个H. 265/HEVC深度学习视频隐写分析网络,分别得到IVSRNet(improved VSRNet)、SCA-IVSRNet(selection-channel-aware improved...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因工业机器人旋转部件故障诊断模型最优参数难以自适应确定导致故障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参数联合优化的VMD-SVM的工业机器人旋转部件故障诊断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变异的改进灰狼算法,该算法采用Logistic混沌映射进行种群初始化,将非线性因子引入位置更新公式,并利用遗传变异策略解决算法陷入局部最优时的停滞现象;基于该算法对VMD和SVM进行参数联合优化;利用参数优化的VMD对故障信号进行分解,对所得的本征模态函数计算改进样本熵以构成特征向量,再输入至参数优化的SVM完成工业机器人旋转部件的故障诊断;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准确地进行故障诊断,在信号无噪和含噪的条件下准确率最高均达100%,较EMD、LMD、DTCWT、VMD等四种方法具有更优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4.
针对目前毫米波雷达应用于多人生命体征检测效果不佳, 检测范围小等缺点, 提出了一种多人心率呼吸提取分离方法, 首先采用Capon波束成形技术对非目标区域信号形成零陷, 对目标区域进行提取相位、相位解缠绕操作; 其次利用自适应谐波跟踪算法滤除噪声; 最后使用粒子群算法和样本熵改进的变分模态分解法(PSO-SE-VMD)对信号进行分解得到模态分量, 选取合适的模态分量并通过短时自相关算法提取心率呼吸.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在夹角30°和60°时心率的均方误差分别为5.55和3.15, 实现了多人检测并有效提高了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995.
当前方法的数据接收速率与损耗检测率较低,因此引入设备缺陷自动追踪技术,设计一种智能配变终端可靠性测试终端,以实现其可靠性测试。其硬件构成包括CPU模块、采集信号模块、显示模块;软件构成包括可靠性测试模块、主板软件模块。搭建智能配变终端可靠性测试实验平台,对该终端进行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该终端的数据接收速率较为稳定,且损耗检测率高于其他实验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深度学习从数据集中学习样本的内在规律,数据集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模型的表现。在去雾任务的公开数据集中,由于缺少成对真实数据,合成的成对数据难以模拟真实环境等问题,可能导致训练出的模型在实际环境中表现不佳。为此,提出混合样本学习问题,利用合成的成对数据和真实数据(混合样本)同时训练模型,通过隐空间的转换实现混合样本间的转换。算法利用变分自编码器和生成对抗网络(VAE-GAN)将混合样本分别编码到隐空间,利用对抗损失将真实数据的隐空间向合成雾图的隐空间对齐,利用含特征自适应融合(MFF)模块的映射网络学习成对数据隐空间之间的转换,从而建立起从真实雾图域到清晰图像域之间的去雾数据通路。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相比其他去雾算法在真实雾图上的去雾结果更加清晰,对于较厚的雾图也有突出的效果,且该算法的峰值信噪比高于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997.
传统跳频(FH)通信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截获概率低等优点,广泛应用在军民领域。针对检测传统跳频的手段越来越成熟,信息易被截获的问题,该文借鉴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框架,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分数阶傅里叶变换(DFrFT)的时宽与起始频率跳变的分数阶跳频(FrFT-FH-VTFB)系统,设计了一种新的系统框架,实现信息隐蔽传输的同时,通过DFrFT的工程实现规避传统跳频工程应用中跳速受频率合成器限制的问题。该系统通过两组不同伪随机序列选取时宽与起始频率跳变的Chirp基信号,实现系统参数的多维变换,打破系统的周期特性。此外,建立了系统发送与接收两端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系统在白噪声信道下的理论误码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所设计的系统有较好的抗衰落性能;且功率谱淹没在噪声之下,时频域特征无明显周期特性,有较好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998.
本文研究了一类含有非匹配扰动的非线性变参数系统的跟踪控制问题.首先,设计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用于估计系统所受到的未知扰动.其次,在前馈–反馈跟踪控制器中引入扰动补偿控制项,提出一种基于扰动观测器的跟踪控制策略.利用依赖于状态和时变参数的线性矩阵不等式,导出保证闭环系统输入–状态稳定的充分条件,进而运用平方和凸优化技术解析地构造出扰动观测器和跟踪控制器.通过理论证明,所设计的控制策略能够实现非线性变参数系统输出对参考模型输出的跟踪,消除输出通道中非匹配扰动的影响.最后,由数值仿真例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更加有效地消除MEMS陀螺仪输出信号存在大量不同类型噪声的同时保留有效信号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变分模态分解(VMD)的多尺度自适应组合广义形态滤波器(CGMF)去噪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VMD将MEMS陀螺仪原始输出信号分解为多个不同尺度的具有特殊稀疏性的一高低频离散带限子信号内模函数(BLIMFs),然后通过选择CGMF中合适的结构元素(SEs)长度和几何结构对上述不同尺度BLIMFs进行自适应去噪处理,最后重建去噪后的BLIMFs获得去噪信号.通过实验验证并与现有的信号去噪方法相比,本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1)解决了CGMF中SEs的长度和几何结构等关键参数的自适应选择问题; 2)针对不同类型噪声均进行了有效的分离和去噪处理.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电力负荷较为复杂的变化特性,以及现有预测算法未能充分利用数据中的特征、存在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VMD-DenseNet的组合预测模型。通过VMD将原始负荷序列分解为趋势分量、细节分量和随机分量,并采用最大信息系数为各分量选取相关性较大的特征变量。引入一维DenseNet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各分量负荷,通过密集连接实现特征重用,加强对各分量特征的提取。以欧洲某电网的负荷数据集为算例,分别在提前1 h和提前6 h两种不同的预测时间尺度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都能够更好地提取数据中的潜在特征,相较于其他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