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60篇
工业技术   140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形状记忆合金具有高能量密度,作为驱动器使用不会引起重量的显著增加和空间的过度占用,因而在航空航天器的一些结构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航空工业中使用形状记忆合金作为驱动器,应用于飞机机翼结构、进气道结构和发动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形状记忆合金在航空工业中应用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受周边地形条件及环境限制,巢湖兆河分洪闸与河道呈垂直布置,进流条件不利。针对分洪闸与河道垂直布置这一特征,分别对开敞式和涵洞式分洪闸进行了水工模型进口流态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涵洞式分洪闸进流流态优于开敞式分洪闸,能更好地保证各闸孔的均匀进流。针对涵洞式分洪闸方案,研究了分洪闸敞泄和控泄的泄流能力,指出敞泄状态下进口行近流速对流量计算影响明显,在水闸规划设计中,应计入行近流速影响。为改善消能效果及出口水流与下游的衔接,进行了多方案消能防冲改进试验,结果表明尾坎作为一种冲击式消能工布置在挖深式消力池末端,可使出口水流流速分布更加均匀并与下游水流衔接更为平顺,明显增强消能防冲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有平板闸门泄水涵洞的水流进行了试验,对涵洞关键点的压强、流量以及闸后收 缩水深进行测量,对相应各点的水头损失进行了计算,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涵洞中闸 后收缩水深的拟合计算式,最后分析得出了涵洞中平板闸门的流量系数。结果表明了涵洞中的闸 门流量系数主要与涵洞前水库水深和涵洞的高度有关,其值比堰顶的流量系数大,比管嘴出流的 流量系数小。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有关工程的初步设计,进行了水轮机进水阀的应用研究。通过调查和数学计算,进行了高水头蝶阀与球阀的技术经济比较,并进行了相关论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水轮机进水阀运行功能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水头范围内(如:250 m ),水轮机进水阀采用高水头蝶阀最为经济,可以较大幅度地节约水轮机进水阀设备投资,从而提高设备的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5.
长江南京八卦洲汊道左汊缓慢衰退、分流比减小,河床淤积抬高,影响了沿岸大型企业集群的运行安全。介绍了八卦洲汊道已实施的整治工程和效果,结合汊道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保持河势长期稳定和充分利用岸线资源等汊道整治需求,提出系统整治的指导思想和初步方案,并针对具体的整治要点和难点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提供适合岸线开发利用的水域条件,促进沿岸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袁媛  梁峰 《西北水电》2011,(4):20-21,25
某水电站是在建的二等大(2)型工程,导流洞在开工后进口发生了部分塌方及在进口上部发现裂缝,在考虑到对导流洞进口施工期的影响,针对施工期的特点采取治理措施进行处理后,导流洞进口边坡稳定且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8.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进气道性能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建兴  朴英  曹志松 《计算机工程》2008,34(12):233-235
针对冲压发动机前体/进气道的性能优化设计问题,提出基于遗传算法和单纯形法的混合遗传算法。根据均匀分析提供的样本,选取气流折转角为设计变量,阻力系数、总压恢复系数、进气道升压比及三者的组合作为优化目标。通过该文设计的混合遗传算法对不同目标优化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混合遗传算法可以广泛用于目标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柔性直流(voltage sourced converter-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换流阀冷却系统入阀水温的智能预测,文中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双向长短时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网络混合的柔直换流阀冷却系统入阀水温的预测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柔直换流站阀冷系统的冷却能力进行评估。首先,采用RF算法对由阀冷系统监测变量组成的高维特征集进行重要性分析,筛选出影响入阀水温的重要特征,与历史入阀水温构成输入特征向量。然后,将特征向量输入到BiLSTM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训练并实现对入阀水温的准确预测和冷却能力定量评估。最后,以广东电网某柔直换流站为实例对所提方法进行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RF-BiLSTM的混合模型预测精度优于BiLSTM模型、RF模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and moving average,ARMA)模型,并且实现了冷却能力的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该换流站冷却裕量达98%,存在过度冷却、能源浪费的问题,与换流站现场运行情况相符,验证了文中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侧式进出水口出流工况水流呈现扩散态,拦污栅断面脉动流速很大,可能危及拦污栅安全,其脉动流速变化规律及产生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建立了典型进出水口试验装置,利用激光多普勒流速仪与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靠近扩散水流末端的拦污栅断面脉动流速很大,流速脉动值可达时均值的1.8倍,平均紊动强度为0.724,该断面流速脉动呈现出明显的正态性,其概率密度分布基本服从正态分布;水流自输水隧洞段经扩散段、调整段、防涡段、向库区流动的过程中,紊动强度沿程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水流在输水隧洞段脉动流速小,在扩散段及调整段内脉动流速沿程均较大,脉动流速值接近时均值,甚至大于时均值,进一步解释了拦污栅断面脉动流速很大的原因。拦污栅断面及进出水口沿程的脉动流速规律有别于对脉动流速的一般认知规律。研究成果将为进出水口体型参数优化及分析引起拦污栅振动破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