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6篇
  免费   1698篇
  国内免费   4002篇
数理化   11996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272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323篇
  2020年   267篇
  2019年   347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367篇
  2016年   371篇
  2015年   408篇
  2014年   791篇
  2013年   678篇
  2012年   550篇
  2011年   565篇
  2010年   571篇
  2009年   588篇
  2008年   675篇
  2007年   429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394篇
  2004年   456篇
  2003年   533篇
  2002年   467篇
  2001年   430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全无机无铅钙钛矿Cs2TiBr6具有光电特性良好、带隙可调和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一种潜力巨大的光吸收材料。为改善Cs2TiBr6的相关性能,我们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方法,针对Pd、Cl掺杂的Cs2TiBr6钙钛矿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Pd取代Ti后产生杂质带,将原来间接带隙的Cs2TiBr6转变为直接带隙材料。用25.0% Pd掺杂后,晶体带隙值降低26%,掺杂后的晶体在320~415 nm近紫外光区吸收能力加强约50%,在645~900 nm的红外光区及近红外光区的光吸收能力加强约134%。在此基础上,将Cl与25.0% Pd共掺杂时,Cl掺杂不仅可以把Pd的形成能在单掺的基础上减小约9%,而且Cl的不同掺杂位置对材料的光电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采用一步电化学法在金属Bi板上成功制备了BiOCl0.5Br0.5/BiPO4双层异质结薄膜,并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对薄膜的晶型结构、元素组成及化合价、形貌和尺寸特征、吸光性能和荧光强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复合薄膜呈现出上层为梭子状的BiPO4颗粒层分散在下层为BiOCl0.5Br0.5固溶体层的双层结构。这样的双层膜排列顺序使得光生电子和空穴在不同组分之间的界面电场作用下分别向薄膜两侧流动,促进光致载流子的分离,提高了BiOCl0.5Br0.5/BiPO4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模拟太阳光照射120 min后,BiOCl0.5Br0.5/BiPO4复合薄膜对苯酚的降解率达到了99.97%,是相同条件下制备的BiOCl/BiPO4和BiOBr/BiPO4复合薄膜对苯酚降解率的1.69倍和1.20倍。在苯酚的降解过程中,主要参与的活性物种是空穴(h+)和羟基自由基(·OH)。其光催化活性增强的原因归功于BiOCl0.5Br0.5/BiPO4复合薄膜拓宽的光谱吸收范围和增强的载流子分离率。  相似文献   
993.
戴树洌  施敏敏  Hamf  Muddasir  刘胜  陈红征 《化学学报》2011,69(20):2373-2378
合成了含有确定长度的聚异丁烯链段与4种不同的乙烯胺链段(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和四乙烯五胺)组合的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系列衍生物,并将它们用作TiO2纳米粒子在非极性溶剂中的分散剂.详细考察了亲水/亲油基团大小对分散性能的影响规律:当聚异丁烯链段的分子量为2000时,随着乙烯胺段链长的增加,TiO2粒子的粒径和Z...  相似文献   
994.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硝酸锂、硝酸锌和硝酸铁为主要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结合后期的热处理制备了直径在50~100 nm的单相Li0.5-0.5xZnxFe2.5-0.5xO4(x=0.0,0.2,0.3,0.4,0.5,0.8)纳米纤维.利用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研...  相似文献   
995.
李艳华  黄可龙 《化学学报》2011,69(18):2185-2190
以葡萄糖为前驱物,采用水热法合成了胶态碳球,然后利用胶态碳球制备了Co3O4/CoO/Co/石墨复合材料.此复合材料与其它研究者采用类似方法制备的物质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结构,它们是由多层不同物质组成的球形结构,其最外层是Co3O4,第二层是CoO,第三层是Co,最里面一层是石墨.采用循环伏安和恒电流充放电等方法对Co3...  相似文献   
996.
利用XRD,SEM,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检测手段对不同磁场强度下水热法制备的钡铁氧体粉末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无磁场下,150℃时得到的产物为BaFe2O4颗粒,而180℃时产物为片状BaFe12O19施加磁场后,150和180℃下水热反应产物都为棒状BaFe12O19随着磁感应强度的增加,水热反应产...  相似文献   
997.
以硝基甲烷为起始原料,经缩合、环化、氧化耦合、脱缩酮及硝化等5步反应合成了2,3-二羟甲基-2,3-二硝基-1,4-丁二醇四硝酸酯(BHDBT),总收率为36.1%,并采用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以及元素分析等进行了结构表征.用浓盐酸代替氯化氢气体,改进了关键中间体2,3-二羟甲基-2,3-二硝基-1,4-丁二醇(BHDB)的合成方法,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刀(浓盐酸):n(BDND)=1.1∶1,反应温度55℃,时间4h,收率为94.8%.首次发现了BHDB和BHDBT的亚甲基质子具有磁不等价性,并从理论上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培养了BHDBT单晶,四元衍射晶体结构解析表明:BHDBT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a=0.81944(11) nm,b=2.3365(3) nm,c=0.85838(11) nm,a=90°,β=113.501(2)°,y=90°,V=1.5072(3) nm3,Z=4,Dc=1.852 g·cm-3,μ=0.189 mm-1,F(000)=856.BHDBT熔点为86.37℃,分解峰温度为185.79℃(DSC),摩擦感度为100% (3.92 MPa,90°),特性落高H50为10.0 cm(5 kg).  相似文献   
998.
以7-羟基-4-三氟甲基香豆素和哌嗪为原料,首次合成了具有双荧光侧臂的新型香豆素类荧光探针化合物,研究发现其中间隔基较少的化合物对Cu2+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并且对Cu2+的识别不受其它金属离子的干扰.Cu2+在2.0×10-6~1.0×10-4mol/L范围内,探针的荧光强度与其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99.
The ligand of N-(2-hydroxybenzylideneamino)-1,8-naphthalimide (HL) and its metal complexes of CuL2 (1) and CoL2 (2) have been synthesized.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 characterizations for 1 and 2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complexes of 1 and 2, the central metallic ions of Cu2+ and Co2+ coordinate with two deprotonated ligands of L-, respectively and adopt distorted square planar geometries. The thermal analysis result shows that the two complexes undergo two similar decomposition processes because of their similar geometric configurations. For the two complexes, fluorescence spectra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at complex CoL2 emits stronger blue fluorescence than HL and the complex CuL2 does not emit fluorescence at all.  相似文献   
1000.
肖雪英  韦永勤  郑文旭  吴克深 《结构化学》2011,30(11):1543-1550
Four novel 1D lanthanide coordination polymers with formula [Ln(3,4-pybz)3(H2O)2· H2O]n (Ln = 1 Sm; 2 Eu; 3 Tb; 4 Dy, 3,4-Hpybz = 3-(pyridin-4-yl)benzoic acid)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hydrothermal reactions of lanthanide oxide and 3-(pyridine-4-yl) benzoic aci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shows that the four compounds are isostructural. They all crystallize in a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1. They have a doubly carboxylate-bridged infinite-chain structure with alternating Ln-(carboxylate)2-Ln linkages and one chelating carboxylate group on each metal center. The Ln ion also combines to two water molecules to form an eight-coordinate square antiprismatic geometry. The pyridine nitrogen atoms of the ligand do not coordinate to the metal centers but direct the formation of a 3D network through hydrogen bonding with coordinated water molecules. The photo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2 and 3 have been also stud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