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工业技术   6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71.
利用GT-FUEL、GT-POWER建立了电控喷油器模型和柴油机模型并进行了耦合。在标定转速和32MPa的轨压条件下,进行了喷油器变参数对柴油机燃用二甲醚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柴油机性能,所用电控喷油器应适当减小喷孔直径和增加孔数、减小控制室容积、增大回油节流孔径和进油节流孔径。  相似文献   
72.
对某高速直喷柴油机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多维仿真计算,研究了燃烧室形状和喷孔结构参数之间的匹配规律.通过变参数研究确定了燃烧室形状和喷孔结构参数之间的匹配规律.为了定量描述燃烧过程中燃油雾化、液体蒸发、油气混合的特性,建立了缸内平均湍流混合速率、燃油蒸气质量分数方差的中间特征参数,同时详细分析了不同当量比油气混合气在燃烧过程中的贡献率.从燃烧的宏观和微观角度综合分析了柴油机燃烧室形状与喷孔结构间的耦合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机型,0.64口径比燃烧室匹配10孔喷油器的方案最优:预混过程好,燃烧速度快,后期扩散燃烧阶段过稀和过浓混合气参与燃烧的比例较小且预混与扩散燃烧放热情况差别小,放热情况更均匀.  相似文献   
73.
介绍一种新型电控喷油器结构,在不采用多次喷射条件下,可以实现先缓后急的喷油规律,以改善NOx排放和燃烧噪声,采用Amesim软件对这种电控喷油器建立模型并进行标定,运用经过标定的模型进行多方案计算,分析进出油量孔直径、量孔板斜侧孔直径、中间阀块节流孔直径、控制柱塞直径及针阀直径等关键结构参数对喷油规律的影响,研究结论可用于指导电控喷油器的结构设计及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74.
张辉亚  冯明志  王锋  浦卫化  闫萍 《柴油机》2011,33(2):26-29,35
建立了船用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嘴空穴流动的非稳态计算模型,采用AMESim模拟计算结合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平台试验的方法对高压共轨燃油喷嘴空穴流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燃油喷射过程中喷嘴内部的压力波动;非稳态模拟可以较好地反映燃油喷射压力的波动对喷嘴内部压力分布和喷孔中燃油喷射速度的影响;在高压喷...  相似文献   
75.
戴俊  庞天照 《柴油机》2011,33(3):17-21
利用CFD软件对TBD234共轨柴油机的喷油器内流场进行流体动力学仿真;对燃烧室进行实体建模,建立喷雾燃烧模型;将内流场的计算结果作为喷雾模型的边界条件,完善喷雾燃烧模型,使模型考虑喷嘴的结构及喷孔内部的燃油流动特性对雾化的影响.对喷雾过程进行拍照试验,将各个时刻的FIRE仿真喷雾图像和试验得到的喷雾图像进行比较,验证...  相似文献   
76.
在压电共轨喷射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压电执行器不同驱动方式进行分析,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压电执行器驱动电压进行性能优化,从而为压电喷油器性能开发及改进奠定基础,最后进行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电磁式执行器相比,压电执行器具有响应快、性能稳定等特点;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方法性能优化后,压电喷油器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77.
一种微秒级脉冲电解加工工程化电源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针阀体喷孔的去毛刺技术要求,研制了一种以IGBT为开关器件的微秒级脉冲电源。该电源采用直流加斩波输出方案,直流部分采用现有稳压直流电源,设计了该电源斩波部分脉冲发生电路、推动电路、电源主电路和保护电路。使用该电源进行了针阀体电解去毛刺工艺实验,实验数据表明喷孔流量和压力室杂散腐蚀程度达到设计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8.
对超声波清洗机和自制简易清洗设备作了简要介绍,提出了超声波清洗机购买价格和清洗费用昂贵、自制简易清洗设备清洗不彻底和易烧坏喷油器等缺点;介绍了简易脉冲式喷油器清洗机的设计制作,主要包括脉冲控制电路的设计、喷油计量检测装置设计、压力形成装置和台架设计等,在实际维修中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9.
Vacuum insulation of 1 MV is a common issue for the HV bushing and the accel- erator for the ITER neutral beam injector (NBI). The HV bushing as an insulating feedthrough has a five-stage structure and each stage consists of double-layered insulators. To sustain 1 MV in vacuum, reduction of electric field at several triple points existing around the double-layered insulators is a critical issue. To reduce electric field simultaneously at these points, three types of stress ring have been developed. In a voltage holding test of a full-scale mockup equipped with these stress rings, 120% of rated voltage was sustained and the voltage holding capability required in ITER was verified. In the MeV accelerator, whose target is the acceleration of a H ion beam of 1 MeV, 200 A/m 2 , the gap between the grid support was extended to suppress breakdowns triggered by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at the edge and corner of the grid support. This modi- fication improved the voltage holding capability in vacuum, and the MeV accelerator succeeded in sustaining 1 MV stably. Furthermore, it appeared that the H ions beam was deflected and a part of the beam was intercepted at the acceleration grid. This causes high heat load on the grids and breakdowns during beam acceleration. To suppress the direct interception, a new grid was designed with proper aperture displacement based on a three dimensional beam trajectory analysis. As a result, 980 keV, 185 A/m 2 H ion beam acceleration has been demonstrated, which is close to the ITER requirement.  相似文献   
80.
比较分析了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刮板式换热器的应用及区别,对用于高黏稠物料蒸煮杀菌的蒸汽喷射装置的原理及应用进行了探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结构蒸汽喷射装置的速度场、温度场和压力场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螺旋导柱结构对蒸汽喷射器内部速度、温度场分布有较大影响,螺旋导柱位于混合区中间时喷射器内部温度、速度分布情况优于其位于混合区内部和外部时,蒸汽喷射孔的位置分布对消除原有蒸汽喷射器内部“死区”有明显作用,解决“死区”问题会导致物料流泵送功率有少量增加,但喷射器效率提升相比泵送功率增加更具有实用意义。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进蒸汽喷射器结构和提升喷射器的工作效率可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