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8篇
  免费   984篇
  国内免费   527篇
工业技术   865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332篇
  2014年   488篇
  2013年   473篇
  2012年   578篇
  2011年   574篇
  2010年   455篇
  2009年   415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513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424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9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通过引入元胞长度和元胞交通流密度2个参数,克服了原元胞传输模型(CTM)需要所有元胞统一长度的局限性.同时,结合传统的基本图方法和三相交通流理论,构建了考虑迟滞现象的MCTM模型,并研究了突发事件下快速路通行能力下降导致交通拥堵的形成及消散过程.仿真结果表明:模型能恰当反映城市快速路突发事件下的交通拥堵演化特点.  相似文献   
102.
针对卫星功率放大器输出信号非线性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化预失真算法.该算法通过两个一阶截断Volterra滤波模型构建前馈循环和反馈循环,并结合两重循环调整预失真器系数来实现卫星通信发射信号线性化处理.在载波频率的提高或传输速度增大时,该算法仍可通过提高预失真器系数更新速度和精确度,从而保证卫星发射信号具有较好的线性特性,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3.
基于对50根弯曲破坏钢筋混凝土圆柱低周反复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了完整滞回环的数学表达式并推导得出等效阻尼比计算模型;以双柱墩桥梁为例,说明了建立桥梁整体结构等效阻尼比与墩柱端部塑性铰等效阻尼比关系的方法。研究表明,完整滞回环数学表达式较好地反映了弯曲破坏钢筋混凝土圆柱的滞回特性,得到的等效阻尼比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采用建立的桥梁整体结构等效阻尼比与墩柱端部塑性铰等效阻尼比的关系进行pushover分析更能反映实际情况。采用等效阻尼比模型算得的目标位移与基于Rosenblueth模型和Kowalsky模型算得的位移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04.
平板式感应加热加热死区的存在,使其不能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为了研究它的工业应用的潜力,文中对感应加热的核心部件——线圈进行了深入研究.依据经典电磁场理论,研究了线圈的磁场分布特性,先对圆环电流进行研究,计算它的磁场分布,进而对饼式线圈的磁场分布特型进行有限元计算,并与实验采集数据对比后,总结出饼式线圈的磁场分布特性.此特性表明,采用饼式线圈的平板感应加热,板上必然会出现加热死区.因此加热均衡性的实现需要对整个装置进行全方位的改进.以上结论可为平板式感应加热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将LED照明和可见光通信技术结合,构建出基于室内实时以太网视频传输的可见光通信系统.系统发送端利用高速场效应管直接驱动控制光源,并结合以太网数据特征,采用UDP传输协议,对信号进行4B:5B和非归零反相编码(NRZI)相结合的编码.接收端采用基于FPGA的数字锁相环技术对光探测信号的时钟和数据进行恢复和提取.系统实现了室内1m距离的实时以太网视频可见光通信传输,促进了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实用化.  相似文献   
106.
基于STM32F051控制的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1kW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主要包括前级DC/DC升压模块和DC/AC逆变模块,整个控制的核心芯片采用ARM系列的STM32F051。前级DC/DC升压模块,主要利用全桥LLC谐振电路实现了前级电压的泵升,为后级提供了稳定的电压;后级DC/AC逆变模块,主要利用单相电压型逆变电路,其逆变控制系统采用SPWM电压电流双环控制,使并网电流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对全桥LLC谐振电路和单相全桥逆变电路进行仿真,得到了谐振网络两端电压、谐振电流以及电网电压、并网电流的仿真结果,为今后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7.
在阐述了锁相环频率综合的工作原理、分析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环路稳定性和相位噪声两方面因素对锁相环电路进行了建模及分析。采用安捷伦公司的ADS软件对锁相环进行了系统设计及仿真,并采用Cadence公司的Spectre-RF系列软件进行了锁相环具体电路设计和仿真。采用该方案设计的锁相环输出频率范围18.15 23 GHz,相位噪声-90 dBc/Hz,锁定时间小于5μs。  相似文献   
108.
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光伏电源并网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着重于光伏电源并网控制的研究,介绍了光伏电池模型、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以及电压电流双环解耦控制,并建立了光伏电源并网模型系统.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很好的动态响应特性,能满足并网要求.  相似文献   
109.
针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核心技术——逆变器的结构设计与控制方法进行详细分析,采用软件锁相环(SPLL)实现了逆变器对电网电压频率和相位的实时跟踪;根据光伏微逆变器的特点,研究分析了结构简单具有隔离作用的有源钳位交错反激变换器。通过搭建Matlab/simulink模块对系统主电路进行理论验证,在实验室制作了100 W的实验样机对系统进行实际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满足设计要求,其控制方法和策略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0.
本文针对带初始输入的二维齐次线性循环的终止性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该类循环所有非终止点组成集合(即NT集)的性质,将该类循环NT集的构造问题转化为一类非线性优化求解问题,并给出了此类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最终,通过验证该类循环的初始输入是否位于所构造的NT集合内,判定了带初始输入的二维齐次线性循环的终止性, 并建立了用来完备判定该类循环终止性的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