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0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991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692篇
  2013年   835篇
  2012年   548篇
  2011年   786篇
  2010年   479篇
  2009年   528篇
  2008年   672篇
  2007年   471篇
  2006年   451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335篇
  2003年   318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20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13篇
  1974年   9篇
  1972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精神分裂症患者6~11岁子女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6~11岁子女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山东省11所精神病医院(科)1999年6月~2000年6月间住院,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精神分裂症诊断的患者6~11岁子女(研究组)217名及正常人群子女(对照组)191名,采用自编心理卫生相关问题调查表(包括50个项目),Achenback儿童行为问题问卷(CBCL),进行登门调查,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男、女童CBCL总分为(10.05±7.83)及(11.26±14.07),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男女童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0)。CBCL因子得分及家庭环境、教养情况,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6~11岁子女行为问题较多,受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治疗后多项生化指标的变化,了解患者用药过程中肝脏功能损害和适应性。方法选取未经治疗的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6周每周末及7周以上时段,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前白蛋白(P-ALB),并同时于2、4、6、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患者BPRS和TESS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与其它周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LT、AST、ALP、γ-GT趋势性变化明显,用药2周时上升至高峰,第3周下降至治疗前水平,甚至略低于治疗前,第4周又升高,第5周以后逐渐下降,并维持在略高于治疗前水平;LDH从第2周开始上升,第4周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第6周后维持在略高于治疗前水平;T-Bil、I-Bil治疗2周~6周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7周后恢复到治疗前水平(P>0.05);D-Bil在治疗2周及4周时低于治疗前(P<0.05);P-ALB在治疗3、4、6周及7周以上时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CHE、TBA、TP、ALB、GLO治疗前后始终无显著性改变(P>0.05)。治疗第3周与其它周比较,ALT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其它项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氮平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引起的肝脏损害具有规律性,且较轻微,随着治疗的深入,人体可以逐渐适应用药状况。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微卫星遗传标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对照者的13号染色体进行扫描,查找精神分裂症关联区域。方法在13号染色体上间隔约10cM(厘摩)遗传距离选择14个微卫星遗传标记,对11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19例正常对照者组成的DNA混合样本分别进行了基因扫描及分型,经过卡方(χ2)检验统计学分析,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每个等位基因峰型比率的差异。结果在D13S265(13q31.3)位点患者组与对照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山东半岛东部人群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3号染色体上存在与本病的关联位点。  相似文献   
64.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的患病率,分析与糖尿病有关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2006年1月1日在我院住院诊断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诊断以我国现行临床诊断标准做出,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程、家族史、血糖、血脂、服药情况等做相关统计分析。结果10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患糖尿病的人数为19例,占18.1%。糖尿病发病与其年龄、病程、服药情况、高脂血症明显相关(P<0.05)。结论在对精神分裂症的收治中,其年龄、病程、服药、高脂血症等因素应视为患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5.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n=32)和氯氮平组(n=31)进行治疗,疗程8周。采用PANSS量表和TESS量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立哌唑不良反应显著少于氯氮平(P<0.01)。结论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均有效,前者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相关脑区活动的影响.方法 对10例病情稳定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认知矫正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韦克斯勒记忆量表(WMS)测查及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测量.结果 (1)WMS测查:治疗后再认[(8.11±4.34)分]和再生[(10.22±3.35)分]以及Benton错误[(3.75±2.92)分]均较治疗前[分别为(5.78±2.95)分、(8.56±3.21)分和(8.00±6.28)分]改善,均P<0.05.(2)fMRI:治疗前后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高负荷条件下,背侧前额叶皮质(DLPFC)区域(Brodmann46区)的激活范围(x,y,z=-51,36,15;k=40,t=7.21)小于治疗前的激活范围(x,y,z=-48,24,24,k=154,t=12.72),治疗前后DLPFC区域激活(x,y,z=-24,36,18,k=12,t=3.7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低负荷条件下,治疗前后DLPFC区域激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矫正治疗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相关脑区的活动.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汉族人群神经调节素1(NRG-1)基因SNPrs2954041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14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84名正常对照的NRG-1基因SNPrs2954041多态性;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两组人群的记忆功能和执行功能,并用PANSS量表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两组NRG-1基因SNPrs2954041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4.01,P<0.05;2=30.201,P<0.05)。按性别分组后比较,结果仍同前。患者组中各基因型组间认知功能比较结果示:①各基因型组间韦氏记忆量表的理解记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G/G与T/T基因型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G/G与T/T基因型患者比较,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中的错误数、持续错误数和分类个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G1基因SNPrs2954041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存在关联,他也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68.
精神分裂症异质性及其中枢五羟色胺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67例精神分裂症及10例健康对照组脑脊液中色氨酸(TRP)、五羟色胺(5-HT)、五羟吲哚乙酸(5-HIAA)进行测试,同时引入5-HT相对代谢率概念用5-HIAA/5-HT表示,并以Andreasen分型标准划分42例阳性精神分裂症和25例阴性精神分裂症。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中TRP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阳性(Ⅰ型)分裂症5-HIAA以及5-HIAA/5-HT明显低于阴性(Ⅱ型)精神分裂症,并对精神分裂症的5-HT代谢障碍假说及其异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的外周神经免疫机制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致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酪氨酸羟化酶(TH)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半定量检测技术,分别检测3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25例同胞(同胞组)及30名正常对照(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β、TNF-α及TH基因表达水平,同时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结果患者组、同胞组及对照组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52±1.01、1.52±1.09和0.74±0.38;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18±0.99、1.01±0.87和0.70±0.29;TH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55±0.33、0.61±0.32和0.28±0.20。患者组和同胞组的IL-1β、TNF—α、TH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患者组IL-1β(r=0.420)、TNF—α(r=0.430)的mRNA表达水平与PANSS的-般病理症状分呈正相关(P〈0.01)。同胞组与对照组合并统计,IL-1β与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47,P〈0.01);IL-1β与TH的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66,P〈0.01)。患者组仅IL-1β与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42,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PBMC细胞TH、IL-1β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且与精神分裂症的-般病理症状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0.
利培酮对氯氮平血浓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利培酮对氯氮平血浓度的影响及二药合用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对 5 0例原服用氯氮平治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利培酮治疗 ,分别于合并治疗前及后 1月、2月、3月测定氯氮平血浓度 ,同时评定PANSS ,TESS量表。结果 合用利培酮后 ,氯氮平血浓度无明显升高 ,PANSS评分明显降低(P <0 .0 1) ,TESS评分有所增加。结论 利培酮对氯氮平血浓度无明显影响 ,二药合用能增加疗效 ,不良反应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