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29篇
  免费   4142篇
  国内免费   3749篇
医药卫生   92420篇
  2024年   467篇
  2023年   1715篇
  2022年   1703篇
  2021年   1911篇
  2020年   1673篇
  2019年   1919篇
  2018年   993篇
  2017年   1715篇
  2016年   2073篇
  2015年   2431篇
  2014年   3704篇
  2013年   3687篇
  2012年   4915篇
  2011年   5647篇
  2010年   5317篇
  2009年   5401篇
  2008年   5874篇
  2007年   5199篇
  2006年   5146篇
  2005年   5501篇
  2004年   4439篇
  2003年   3718篇
  2002年   3171篇
  2001年   2758篇
  2000年   2199篇
  1999年   1767篇
  1998年   1513篇
  1997年   1299篇
  1996年   1139篇
  1995年   882篇
  1994年   772篇
  1993年   491篇
  1992年   352篇
  1991年   320篇
  1990年   248篇
  1989年   208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采用阴茎背侧根部径路施行输精管再通后二次结扎术。结果:120例受术者无出血、感染等近期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输精管结扎结节直径均在0.3cm左右,无精索粘连、瘘管、附睾淤积症等并发病症。仅1例受术者配偶在术后3个月妊娠,但随访中查精液未发现精子。文中介绍了结扎方法。参1[编者按]  相似文献   
52.
53.
众多临床报道称,在过去20年中接受冠脉搭桥术(CABG)者中可能存在种族差异。然而关于接受冠脉再成形术老人中是否亦同样存在种族差异迄今罕有报道。本文意就自1990年以来,美国国内接受CABG和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FTCA)老人的种族差异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4.
AMI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的救治(附1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严重心律失常见[1]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于起病后的24小时内,由于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心电极不稳定,可发生各种心律失常。以心室颤动最为危险,是AMI猝死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急性心梗的救治过程中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积极救治是降低AMI死亡率的关键。现将我院  相似文献   
55.
应用YL-1型血肿碎吸针,依CT定位,穿刺碎吸血肿,损伤小、操作简便,已在全国推广应用。但其本身无止血作用,如操作方法不当,术中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高,再次出血病人预后极差,临床上应重视再出血的防治。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评估方法及其与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218例良性终末期肝病患者,在移植肝恢复血液灌注后1h采取外周静脉血,测定丙氨酸转氨酶浓度(定义为基础肝功能),同时采用组织气体分析仪测定肝组织的氧分压,并取肝组织活检,计算水变性及坏死细胞百分比,分别对上述3项指标进行评分,再根据各指标得分之和将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划分为5级(0~Ⅳ级),统计围手术期(术后2周内)、术后近期(术后2周至1个月)、术后中远期(1个月以上)的患者死亡率。结果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0级者157例(A组),死亡7例(4.5%),71.4%(5/7)死于术后3-6个月;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Ⅰ级者25例(B组),死亡5例(20.0%),80.0%(4/5)死于术后2周至3个月;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Ⅱ级者23例(C组),死亡5例(21.7%),80.0%(4/5)死于术后2周至3个月;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Ⅲ级者8例(D组),死亡7例(87.5%),85.7%(6/7)死于术后1个月内;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Ⅳ级者5例(E组),全部死亡,80.0%(4/5)死于术后1个月内。A组各期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C组(P〈0.05)和D组、E组(P〈0.01);B组、C组间各期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各期死亡率均低于D组、E组(P〈0.05)。结论基础肝功能、组织氧分压以及水变性和坏死细胞百分比三项指标可基本反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缺血-再灌注损伤评级达Ⅲ~Ⅳ级者术后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57.
经鼻给予抗ICAM-1抗体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鼻腔给予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单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及脑缺血再灌注+经鼻给予高、中、低剂量抗ICAM-1单抗干预组.采用插线法制作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干预组于缺血1 h经鼻给予抗ICAM-1单抗,再灌24 h后取脑行冠状切片.采用TTC、HE及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及免疫组化阳性区占总面积比.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脑标本均可见缺血侧的脑膜充血,脑组织肿胀;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及低、中、高抗ICAM-1单抗干预组脑梗死体积(以像素值表示)分别为57 042±12 483、32 871±4 325、25 932±3 103和15 325±3 356,免疫组化阳性区面积占总面积比分别为(6.64±0.476)%、(5.15±0.987)%、(4.36±0.682)%和(3.42±0.537)%,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脑缺血再灌注可使脑组织ICAM-1表达显著增高;(2)经鼻腔给予抗ICAM-1单抗可有效降低脑组织ICAM-1的表达,缩小脑梗死体积;(3)经鼻腔给予抗ICAM-1单抗的剂量同脑梗死体积呈负相关;(4)脑缺血再灌注时ICAM-1免疫组化阳性区面积比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8.
氯吡格雷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氯吡格雷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尤其是冠状动脉疾病及其经皮冠脉介入性治疗有了充足的临床试验证据,对于粥样斑块的形成和发展的相关依据正在进行,现就氯吡格雷全面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ischem ia encephalopathy,H IE)胎儿和H IE新生儿血清中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水平与脑损伤的关系,为脑瘫(cerebral palsy,CP)高危儿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提供监测手段。方法收集23例H IE胎儿和34例H IE新生儿血清以及25例正常胎儿和30例正常新生儿血清,34例H IE新生儿包括11例轻度H IE,8例中度H IE和15例重度H IE。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H IE胎儿组和轻、中、重H IE新生儿组血清中TPO的水平,并与正常胎儿组和正常新生儿组比较。结果H IE胎儿组和H IE新生儿组TPO分别高于正常胎儿组和正常新生儿组(分别P<0.01,P<0.01),重度H IE组TPO低于轻度H IE组(P<0.05)。结论血清TPO水平与H IE所致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脐血TPO检测可为脑瘫高危儿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提供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60.
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负压吸宫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方芳 《海南医学》2006,17(6):128-129
使用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配伍终止49天以内妊娠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开展,但药物流产有着一定的副作用,如流产后出血多、时间长,少数人还有大出血的危险[1],因此,对停经50-70天的妊娠,人工流产负压吸宫术仍为终止妊娠的常用手段.目前由于剖宫产手术率不断上升,如何采用简单易行的方法减少剖宫产后再孕妇女人工流产中病人的疼痛和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是基层医院计划生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目标[2],我院对剖宫产后再孕妇女应用人流手术前服用米索前列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