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46篇
  免费   787篇
  国内免费   1766篇
医药卫生   19199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279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394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587篇
  2013年   749篇
  2012年   932篇
  2011年   1227篇
  2010年   975篇
  2009年   933篇
  2008年   1373篇
  2007年   945篇
  2006年   997篇
  2005年   1067篇
  2004年   1106篇
  2003年   1033篇
  2002年   706篇
  2001年   682篇
  2000年   524篇
  1999年   462篇
  1998年   362篇
  1997年   285篇
  1996年   238篇
  1995年   233篇
  1994年   225篇
  1993年   169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结构性多孔钽生物材料用于成人重建术的临床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大多数钽珠烧结以及钽纤维丝弥散结合制造的多孔涂层,已用于骨科植入物的生物连接。近十年来,诞生了一种由商业纯钽制成的,具有独特物理和力学特性的新型多孔生物材料。与传统多孔涂层相比,该材料拥有更高的空隙容积、更自由连通的孔、与骨更高的摩擦系数,以及较低的成块硬化性(图1)。此外,该材料为结构性的,有足够的强度可以直接制造植入体,而无需实心的金属基质作支撑。  相似文献   
72.
经皮手术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的临床解剖学数字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对于骶髂关节骨折进行闭合手术治疗的术前指导作用。[方法]选择30个骶髂关节,均行X线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关节。A组:根据CT数据资料于M in ics软件指导下行骨折克氏针固定;B组:于电视X线机下行骨折克氏针固定,根据X线片和螺旋CT资料行骨折克氏针固定。固定后通过生物力学和大体剖面观察,评价不同组间生物力学和解剖学效果。[结果]A、B 2组在力学强度和解剖位置方面均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力学强度和解剖位置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Minics软件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很好的指导骶髂骨折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73.
自1969年Hamdi首次报道L2浆细胞瘤和转移性腺癌行椎体肿瘤切除、假体替代以来,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人工椎体作为一类有效的椎体替代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报道的人工椎体模型,经过一系列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应用发现,对不同脊柱节段的椎体骨折、不同类型的人工椎体的选择、术中放置人工椎体位置的差异,乃至辅加不同类型的内固定物,均可对脊柱重建术后的稳定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本文对近年来生物力学应用在人工椎体上的研究进行如下的综述。  相似文献   
74.
额、枕部直接冲击导致中脑损伤的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额、枕部直接冲击造成中脑应力响应,探讨颅脑直接冲击导致脑干损伤的力学机制。方法构建头颅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额、枕部直接冲击损伤,分析中脑上、下交界面节点应力分布,总结中脑应力响应。结果中脑-间脑界面在冲击初始阶段,2ms即出现应力增高,中脑-桥脑界面应力升高开始于冲击后期(10ms),两交界面节点应力在冲击时程中均持续升高,额部冲击比枕部冲击在中-间脑界面造成的应力峰值高。结论中脑在颅脑直接冲击伤的致伤机制中占有突出地位,中脑的应力改变可解释脑震荡的意识障碍及部分原发脑干伤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75.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Hamstring腱的固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替代腱的固定是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的重要环节,也是最薄弱环节,是术后活动和康复项目开展的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当前康复锻炼的趋势是强调早期肌肉训练与负重行走,这就要求Hamstring腱的固定器材具有较高的生物力学强度.固定对ACL重建术的成功和术后活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6.
陈强  侯铁胜 《颈腰痛杂志》2006,27(4):329-331
目的挥鞭样损伤较为常见,但它的发生机制及最佳治疗方案至今仍然没有明确的定义。生物力学模型是研究颈椎伤病的基础,本文按物理学模型、体外模型、体内模型和计算机模型的分类对生物力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从预防颈部挥鞭伤的发生及减轻碰撞后果方面介绍了目前在车辆设计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结论生物力学模型是研究颈椎伤病的基础,随着对挥鞭伤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定能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7.
肌肉骨骼生物力学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肌肉骨骼生物力学不仅要适应所有应用力学先进的理论和技术,还要不断丰富和挑战力学已存在的分支和新领域.这一专业在运动和娱乐器材的设计、运动员的训练、环境和工作条件的改善(生物工程学领域)、工作和交通的安全性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此外,它还主要服务于医学领域的以下几个方面:骨科、康复医学、运动医学、整形和颌面外科、牙科等.毫无疑问,现在是吸收和补充那些受过良好培训的应用力学专家和工程师到这一领域来的大好时机,让他们在生物力学领域拓展研究范围,建立一个有挑战性的、有回报的事业.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富于创造性,更善于自我批评,在生物工程领域尽我们的责任,重树我们的形象.  相似文献   
78.
目的AO分型A型的股骨远端骨折,选择DCS(动力髁螺钉)、顺行交锁髓内钉、逆行交锁髓内钉三种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比较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全长尸体股骨标本.制成相同标准的骨折模型.采用三种不同固定方法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并对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结果在相同载荷条件下.DCS固定方法相对牢固可靠.而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抗压刚度较小(P〈0.01)。结论对于稳定型的股骨远端A型骨折.宜采用交锁髓内钉,逆行交锁髓内钉更适宜。对不稳定型的骨折,DCS固定方法更为有效;优于其他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9.
覆盖义齿的力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覆盖义齿是由基牙和黏膜组织共同支持,因两者承担He力的能力不同,在He力作用下移位程度不同,为了它们的健康有必要合理分配He力。本文分析了基牙和黏膜组织承担He力的特点及调整He力分配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
程琳  王菊生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1):1728-1728
恢复椎体正常高度和脊柱生理曲率是胸腰段骨折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设计研制“自控式椎体复位矫形器”用于治疗单纯性胸腰椎骨折,矫形器根据临床生物力学特点进行体位复位,是目前恢复检体高度的主要方法之一。该项课题已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达国内领先水平。矫形器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