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5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169篇
医药卫生   219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刘琳  李罗红   《四川医学》2023,44(6):593-598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流行病学、肝脏菌群多样性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AILD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2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28例,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肝囊肿患者10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肝组织菌群丰度及多样性,同时分析PBC和AIH患者临床资料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AIL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肝脏组织嗜热厌氧孢杆菌丰度、莱比托游动球菌丰度、乳酸杆菌丰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8±0.04)%、(0.10±0.03)%、(0.22±0.08)%、(0.71±0.14)和(1.62±0.1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BC组嗜热厌氧孢杆菌丰度为(0.22±0.16)%,明显高于AIH组(P<0.05),莱比托游动球菌丰度为(0.08±0.02)%,明显低于AIH组(P<0.05)。AIH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胆碱酯酶(CHE)分别为(98.29±23.32)U/L和(...  相似文献   
22.
利用人工合成的白细胞间素2(IL-2)多肽片段,用中和试验、竞争ELISA和染色IL-2分泌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技术,对己制备的抗人IL-2多克隆抗体及单克隆抗体(McAb)的表位特异性、中和活性、亲和常数及杭天然IL-2的反应性进行了全面鉴定。结果表明:利用多种免疫方案、融合前强化加强免疫及多个脾脏混合融合制备策略所获得的McAb,在生物学特征上表现出多样化,即这些McAb的表位特异性、中和活性、亲和力及抗天然IL-2活性各不相同。其中抗IL-2 C末端的McAb为首次报道。这组McAb适用于对IL-2研究的不同目的。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追踪观察HIV-1新发感染者体内CRF07_BC重组毒株膜蛋白基因的变异性.方法 从HIV-1感染者血浆中提取总RNA,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获得HIV-1 gp120全长及C2-C5区段基因.纯化后装入T载体,转化至Top10大肠埃希菌内增殖,通过蓝白斑筛选获得阳性克隆,运用PCR方法进行鉴定,最后对所获得的目的克隆测序.结果从两个感染者血浆样品中获得感染后半年到2年半间多个时间点的gp120基因克隆共135个及gp120基因C2-C5区段克隆15个,分析显示这些克隆均为HIV-1 CRF07_BC亚型.随感染时间的延长,HIV-1 env基因的离散率与多样性均有增加的趋势.env基因同义突变与非同义突变比较结果显示,C1、C3与V4区段非同义突变比率比gp120基因的其他区域都高.基因多态性分析的结果显示,同一时间点内不同毒株基因在不同区段的变异是不同的,基因多样性介于0与0.066±0.028之间.结论 随着患者感染时间的推移,HIV-1膜蛋白基因的变异逐渐增大.C1、C3和V4区的高突变率提示,该基因区可能是HIV-1病毒生存与宿主免疫压力相互作用的主要位点.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明鼠类肠道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方法分离鼠类完整肠道并提取总DNA,利用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公司(MK1C)的纳米孔单分子测序技术对其肠道细菌16S rRNA的全区序列进行测序,统计肠道细菌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数量,分析其物种组成、丰度及Alpha、Beta多样性。结果获得鼠类肠道细菌16S rRNA优质序列1161377条,根据序列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获得1484个OTUs。共注释到24个门,48个纲,113个目,241个科和534个属;在门分类水平上,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门类;在属分类水平上,优势属为肠球菌Enterococcus、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和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其丰度分别为38.7%,17.65%和7.48%。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鼠类肠道细菌的观测物种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1484、1825.77、3.91和0.058。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臭鼬和小家鼠肠道菌群组成最接近,而黄胸鼠和小家鼠肠道菌群组成相差最大。结论鼠类肠道细菌菌群整体多样性比较丰富,可为有效评估鼠传疾病传播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肺泡灌洗液辛普森菌群多样性指数(SDI)比值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细菌性肺炎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ICU 2019年10月—2021年7月选择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的56例细菌性肺炎患者病历资料,依据其入ICU 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分为非危重症组21例和危重症组35例。以细菌性肺炎造成死亡为终点事件,记录28天转归,并将患者分为生存组38例和死亡组18例。对各组患者的SDI、PCT、C-反应蛋白(CRP)、PCT/SDI、CRP/SD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非危重症组比较,危重症组患者血清PCT/SDI、PCT水平均升高,且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更长,28天病死率更高(均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SDI较低,PCT/SDI、PCT水平均较高(均P<0.05);SDI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呈负相关(r值为-0.655,P<0.001),PCT水平、PCT/SDI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0、0.734,均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PCT/SDI预测患者28天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其次为PCT+SDI (0.845)、PCT (0.808)、SDI (0.785)、CRP/SDI (0.731),PCT/SDI的最佳截断值为11.56时预判患者28天死亡的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66.7%。Cox回归分析显示,PCT/SDI值高(HR=1.562,95%CI:1.271~1.920,P=0.031)、PCT水平高(HR=1.106,95%CI:1.021~1.198,P=0.024)是ICU细菌性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CT/SDI、PCT、PCT+SDI、SDI、CRP/SDI均可作为ICU细菌性肺炎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指标。与其他指标相比,PCT/SDI预测患者短期预后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26.
随着临床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尤其是目前非处方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由于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容易误诊。本分析48例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加深临床医师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  相似文献   
27.
为探讨植物在水分亏缺下土壤微生态环境、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反应机制,以三叶期药用大黄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实验,对不同干旱梯度(正常供水、轻度、中度、重度干旱)下大黄的响应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旱胁迫水平下药用大黄根部黄酮类、酚类、萜类以及生物碱类化合物含量变化明显,轻度干旱胁迫下大黄药效成分含量较高,其根部芦丁、大黄素、没食子酸、(+)-儿茶素含量显著升高,重度干旱胁迫下芦丁、大黄素、没食子酸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供水。种植药用大黄的根际土壤中细菌数目、多样性、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土壤,随干旱程度加剧,大黄根际土壤微生物物种数目、丰富度指数降低。水分亏缺下蓝藻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芽单胞菌门以及链霉菌属、放线菌属等是药用大黄根际的优势菌群。药用大黄根部芦丁、大黄素相对含量与蓝藻菌门、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呈正相关,(+)-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相对含量与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呈正相关。综上所述,适当的干旱胁迫能从生理诱导和增加与有益微生物之间的联系2个方面,提高药用大黄根部次生代谢产物含量。  相似文献   
28.
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是东北地区道地药材之一。该研究对来源于不同道地产区的3份刺五加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并筛选特异性DNA条形码,并基于筛选出的特异性DNA条形码对道地产区的刺五加进行种质资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3个不同道地产区的刺五加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56779~156781 bp,叶绿体基因组呈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含有的基因数量均为132个,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87个,tRNA 37个,rRNA 8个,其叶绿体基因组比较保守。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atpI、ndhA、ycf1、atpB-rbcL、ndhF-rpl32、petA-psbJ、psbM-psbD、rps16-psbK可作为潜在的刺五加特异性DNA条形码。该研究选择序列长度为700~800 bp且易于扩增的atpI和atpB-rbcL片段对道地产区的13个产地184份刺五加样品进行扩增,序列分析结果表明atpI和atpB-rbcL分别能鉴定9、8个基因型,2段序列联合分析形成23个基因型,命名为H1~H23,分布最广和占比最多的单倍型为H10,H2次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4和1.82×10^(-3),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中介邻接网络分析结果显示23种基因型可分为4类,其中,单倍型H2是最古老单倍型,并以H2为中心呈星状辐射,说明其在道地产区发生种群扩张。该研究可为刺五加道地药材遗传品质研究和刺五加的叶绿体基因工程研究奠定基础,进一步加深对刺五加居群的遗传机制研究,为刺五加遗传进化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学龄肥胖儿童和正常体重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差异, 识别肥胖儿童肠道特征菌属, 为后续相关机制研究和学龄儿童肥胖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6年在上海市嘉定区某小学建立的研究队列人群, 将2016-2018年3年均处肥胖状态的儿童共63名纳入肥胖组, 其中男生43名, 女生20名。在3年均为正常体重的儿童中, 根据年龄、性别和所在班级, 将其与肥胖组儿童进行1∶1匹配, 共选择63名纳入对照组。采用问卷收集儿童基本信息、饮食状况、母乳喂养等情况, 收集两组儿童的粪便样本并进行16S rDNA测序。对质量优化后的测序序列按照97%相似性进行可操作分类单元聚类及物种注释。分析肥胖组和对照组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菌属丰度差异。计算肠道菌群的Ace、Chao1、Shannon、Simpson 4种α多样性指数, 并利用主坐标分析, 在非加权Unifrac距离和加权Unifrac距离的基础上表示β多样性。使用相似性分析(ANOSIM)比较两组β多样性的差异。利用STAMP软件挑选出两组儿童共有菌属中的差异细菌, 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肥胖与α多样性以及显著差异菌属的关联。结果肥胖组...  相似文献   
30.
长江中下游地区菱属植物的DNA分子鉴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曙琳  丁小余  常俊  沈洁  唐凤 《中草药》2004,35(8):926-930
目的 对野生菱和栽培菱种rDNA ITS片段进行分析,探讨该片段在两大群体中的系统学及鉴别研究意义。方法 对菱的rDNA ITS区进行了PCR扩增、测序,运用clustal、Mega 2.0等软件对ITs区进行序列分析鉴别。结果 获得rDNAI TS1、ITS2和5.8S rDNA完整序列,10个居群菱的ITS1与ITS2序列的长度分别为234~236 bp和220~221 bp,5.8S区均为164bp,不同居群的碱基差异为0.22%~2.94%。变异位点数为16个,信息位点数6个。用NJ法根据ITS序列数据构建系统发生树。结论 尽管菱属各居群间rDNA ITS的差异百分率较小,其亲缘关系较近,但根据ITS序列的特征可以很好地鉴别野生菱、栽培菱,菱属植物有可能都起源于同一种野生类居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